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18-09-04李仰红
李仰红
【摘 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初中语文又因为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内涵的特征,所以自然担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从基础知识教学和读写技巧的训练上着手,通过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方法为学生拓宽创新思维提供渠道。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90-01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导入和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文课堂导入部分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应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某个场景。比如在教学《口技》一课时,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先播放《洛桑学艺》的录音,然后让学生在认真倾听后完成几个预设的问题,问学生从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如果一个表演者能够在舞台上不凭借任何外物就能演奏出这些美妙的声音,他靠的是什么本领。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导到了课文的学习中,而且因为课堂导入的介绍,学生们在学习该课文时也会更加轻松,兴趣更高。
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可以起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角色,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创设一个情境,并将部分内容改编成剧本然后进行合作讨论和表演。通过观看、倾听、解说、表演等方式可以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也可以专心地投入到思维活动中,并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突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突破思维定势,加强思维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们在填鸭式的教学中养成了思维定势,无法进行发散性思考,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思考,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允许多种答案的存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提出疑问。比如在学完《杨修之死》一文后,学生们从该文中了解到曹操是一个多疑且忌才的人,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从多方面去评价曹操其人,可以结合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曹操是一个英雄”以及结合三国的背景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又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新性思考。此外,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创新思维也可以从阅读和写作训练方面着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积累知识,然后在写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形成与别人不同的立意。
(二)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将课文描述和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并最终通过写作来强化创新思维。比如对于故事性和可读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当读完一段后并不马上读下去,而是让学生根据前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接下来的情节会是什么。或者对于开放式结尾的故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完《孔乙己》这篇文章后,问学生们孔乙己最后到底有没有死,死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然后让学生续写孔乙己之死的故事。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创新思维渠道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拓宽创新思维渠道。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朗诵比赛、文艺表演、读书交流活动以及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加,一方面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对语文的学习也更加感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创新思维渠道,能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脱离出来,发挥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参与和生活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想象力得到激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根据初中语文的特点及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体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允许学生质疑。总之,只有有效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R]. 中国教育报,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