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位中等生都能够迎风怒放

2018-09-04占国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等生转变信心

占国文

【摘 要】在班级中,中等生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人数众多,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如果不加以管理,中等生很容易滑入后进生的范围,而如果通过努力让中等生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则会有力地改变班级面貌。

【关键词】中等生;转变;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62-02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都需要教师辛勤培育,精心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教师特别欣赏优秀生,有些教师特别关注后进生,而对中等生就缺少相应的关注,甚至有些中等生正在慢慢的被教师“遗忘”[1]。因此,教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每朵花儿都迎风怒放。

在班级,中等生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人数众多,占班级的绝大部分,他们既不显山,也不露水,成绩平平,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群体在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性格大多较内向,生活中缺乏竞争性和进取心;在学习上上进心不强,但是也不想成为后进生;在纪律上不像一些后进生时不时犯错误引起教师的注意。总的说来,他们在班级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那么,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让他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呢?

一、大爱无疆——让爱成为连接师生的桥梁

一位中等学生在作文中描述了这样的心理过程:“我是一位不被人关注的学生,老师从来不关心我,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助。有一次上课时,我的老师朝着我的座位走来,我想,这次老师一定是来关心我的,他也许会问我学习遇到困难了吗?作业会不会做?可是,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平静地问了我一句话,差点没把我给气死——‘你的同桌(班长)今天哪儿去了?我伤心地说不出话……”。可见,“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师的爱心无疑是预防和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拥有和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更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事实上,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不仅应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后,常常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干劲。当他们遇到痛苦和挫折时,教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安慰;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他们感觉获得了最大的谅解,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所以,当教师以爱、以自己热诚的感情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时,会收到预想的或超出预想的教学效果,指引他们成为优秀生。

二、满心期望——让期望成为孩子成功的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美国心理学家麦考尔1973年就通过研究证明,对正常儿童来说,其智商在2.5~17岁之间,会发生28.5分的变化,向提高或降低两个方向的改变都有可能。如果客观条件适宜,培养方法得当,中等智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优等智力的水平。反之,优等智力的学生在恶劣的教育环境下,其智力完全可能由优变中。教师应把期望的目光放长远些,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每一个学生都很聪明;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自己很聪明!教师可以通过晨会课和班队活动课向学生讲爱迪生、爱因斯坦、戴震、齐白石等名人小时侯的故事,让学生明确:不是每个名人小时侯就表现出较高的才智,有的甚至还不如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2]。

三、积极赏识——让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

中等生的自卑心理源于优等生,因为他们和优等生比,总觉得低人一等,如:每当老师提一个问题时,发言的机会总是被优等生抢走;每次考试,再努力也考不过优等生……一次次的对比,自卑心理牢牢地烙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我不行”、“我没用”。如果教师一不小心触伤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他们会更加自卑。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赏识每一位中等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喜欢他们,在乎他们。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姓方的男孩,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叫出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孩大受震动:全校有几千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儿名气呢。从此,这个男孩子信心大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他当了一名中学校长,并成为一名作家,写出《戚继光传》等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赏识教育千万不能过了头,对中等学生的赏识一定要适度,不可有意夸张。由于他们长期处在班级中游,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声不响,在班级不太引人注意,非常敏感,所以对他们的表扬,一定要自然,就事论事,适当拓展,既重点突出又波及全面。对一个学生的赏识还要注意扩展到与之相差无几的一类学生身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中等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班级工作增添活力。

四、有效参与——搭建成长的平台

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努力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大舞台,让中等生“动”起来,“活”起来。可以开展“你行,我也行”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教师还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此外,班主任还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班干部可以采用老师推荐、学生自荐、组长推荐等方式,定期轮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使他们从胆怯、紧张和漠然中摆脱出来,健健康康地成长。

五、跟踪管理——坚持成就梦想

中等生缺少学习意志,往往遇到挫折就容易气馁,而大量研究显示,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智能优异外,都较自信、好胜,想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干好不可,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去培养中等生的意志。让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是同样重要,当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要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技能,从而培养坚强意志。

在中等生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有效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旦发现学生的退步,要随时找出原因,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3]。没有教师的督促和监管,中等生很容易松懈下来的。所以要时刻关注,不能够松懈。

总之,对中等生的教育,其目的是引导他们力求上进,向积极分子学习,使其中大多数向优等生转化。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潜在能量。让每一个中等生都能够迎风怒放!

【参考文献】

[1] 赵保君. 浅谈中等生转优[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2).

[2] 周显. 让遗忘的角落不再被遗忘——浅谈中等生的转化工作[J]. 学校管理, 2000(4).

[3] 张宝丹. 给遗忘的角落一米阳光--浅谈农村小学中等生的正向迁移[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2(2).

猜你喜欢

中等生转变信心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