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金散尽为越窑

2015-01-21赵涵孙毓熹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越窑浙东青瓷

赵涵+++孙毓熹

在网上搜索“中国越窑青瓷收藏第一人”,置顶的就是陈国桢。十余年来,他坚守着位于浙江省东部余姚市中心古建筑群内的一家公益性质的越窑青瓷博物馆,不遗余力地向世人介绍越窑青瓷文化,只买不卖的他被人称为“守着金矿却还要挨饿”。“这里面有失也有得。”陈国桢笑呵呵地对笔者说道,“别看这些越窑青瓷是我的,但它也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东西,更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文化。”

叠翠——惊艳亮相北京

与陈国桢的见面显得有些风风火火,因为转天一大早他就要飞往北京,与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负责人商讨越窑青瓷在故宫展览的事宜。

他们的缘分起于去年11月22日至28日越窑青瓷在京展出期间。当时,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联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举办了《叠翠——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精品展》。展览历时3年时间筹备,来自北大的领导、专家对陈国桢馆内的藏品进行了反复而审慎的考察。

最终,由“窑址的发掘”“原始瓷”“早期越窑”“越窑”“越窑的外销与影响”五部分组成的展览如期举行,共展出越窑青瓷精品近200件,及部分窑址瓷器标本。展览反响热烈,观众们纷纷赞叹“太漂亮了”,而这也引起了故宫博物院专家的兴趣。

“余姚所在的浙东地区是我的家乡,这里也是古代越窑的所在地,这里的窑业生产从夏商时期到南宋,相沿两千余年,在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让我深感自豪。”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陈国桢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收藏越窑青瓷,“我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其他嗜好,就喜欢买这些东西。”多年来,他用自己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企业家”的家底和创业所得,购藏了流散各地的古代青瓷。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藏品,也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共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2003年,他创办了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这是浙江省文化厅批示下的一家民营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家专业越窑青瓷博物馆,向社会常年免费开放至今。

今年初,陈国桢又联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出版了《叠翠——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青瓷精品》图册,收录了146件(组)青瓷。当然,这些只是陈国桢收藏中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他已经拥有超过万件的越窑青瓷艺术品收藏。

“我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展品,不仅能够对越窑青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烧制工艺、形制特征以及纹饰演变等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对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让这般‘翠色能够点染我们今天的生活。”陈国桢告诉记者,未来他还打算在国外办展,“把中国的文化弘扬到全世界”。

越窑青瓷——拂去尘埃的“母亲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赞美越窑青瓷的名句,其把越窑秘色青瓷瓷胎瓷质形容为玉,青釉如千峰翠色。著名陶瓷考古学者陈万里也在他的《中国青瓷史略》一书中写道:“越窑青瓷似一泓清漪的清水般湖绿色”,把越窑青瓷的特色活生生勾画了出来。

据了解,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又被称为“中国的母亲瓷”。其开创于东汉,历晋、南朝,到唐、五代、宋时得到蓬勃发展,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鼎盛到衰落的过程,于南宋初又进入一个短暂的繁荣期。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慈溪一带,不仅生产民间用瓷,而且早在唐代就设置贡窑,宋时“置官监窑”,烧制高档的宫廷用瓷,其产品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现过越窑青瓷。越窑的生产工艺对我国南北方众多窑场和朝鲜半岛、日本的青瓷生产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陈国桢表示,其考古发现始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陶瓷考古学者陈万里先生在交通条件十分不便的情况下,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考察了上林湖的古窑遗址,越窑青瓷从此名扬天下。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则揭开了秘色瓷(注:由于青绿美丽的釉色、精致的造型、奔放的线画花纹,被称为青瓷中的精品)的神秘面纱,打破了长久以来“五大名窑无秘色”的说法。越窑青瓷这颗璀璨的明珠,终于拂去尘埃,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

传承文化——民营博物馆的无奈与期待

由于越窑青瓷民间流传极少,如今若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价值连城。更何况陈国桢的藏品中有不少还是孤品。但是,他一直坚守“只买进不卖出”的原则,用他自己的话讲是“不计代价,买到再说”,甚至把自己的别墅也卖掉了。很多人称他是“守着金矿却还要挨饿”。

十多年来,陈国桢也做了很多公益性质的普及工作。他有一个自己的网站,不辞辛苦地将自己的藏品一一拍照并放到网站上去,并附上简短易懂的介绍。他发表的帖子、讲过的公开课更是不计其数。

“呵呵,我是最富的穷人。”陈国桢总是这样调侃自己。十年下来,仅一个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就投入了2000万的费用。他的无奈之情也溢于言表:“虽然获得了专家和公众的肯定和好评,但我深知,不论是收藏还是研究,仅凭一己之力是难以胜任的,尤其是民营博物馆的建设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学术机构的帮助,更需要全社会对馆内藏品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和展示,这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莫大支持,同时也是一种鞭策。”

猜你喜欢

越窑浙东青瓷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越窑青釉直颈瓶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笛
报错恩
浙东传统村落祠堂史及建筑形制研究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有关越窑的几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