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厚葬的设计

2018-09-04范昊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

摘 要:秦汉时期是中国墓葬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墓葬不论在形制、规格、装饰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由于“视死如生”的厚葬观念的影响,在墓葬形制的设计上也体现着浓厚的秦汉特色。为了体现自身地位,以达到永恒的目的,秦汉墓葬从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入手,对于墓葬设计进行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并在中国墓葬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秦汉厚葬思想的研究是秦汉时期设计思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厚葬;秦汉墓葬;“视死如生”;设计思想

墓葬是人类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其中蕴含着特定的社会礼仪制度和风俗信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任何一个墓葬,其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图像配置、随葬品种类数量和陈列方式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墓葬生态,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民间文化、社会风貌和哲学思想。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秦汉墓葬的设计形式的研究无疑是对当时设计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

一、“视死如生”的设计观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墓葬形制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发展没有非常很大的变化,而到秦汉时期则出现了一次“划时代”的变化。秦汉墓葬设计在继承了原始先民的灵魂观的基础上,强化了灵魂不灭的观点,加上那时的人们对祖先和鬼神崇拜思想非常浓郁、深信墓室是死者阴间生活的某种折射,于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墓室,供死者的亡灵安寝,并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来表达他们的生死观。“视死如生”就是他们的主流丧葬观念,也是秦汉时期在墓葬设计中所一直遵循的思想。

为了体现这种设计思想,汉代人在建造墓室时不仅在形制上模仿生前居室,而且还要在墓室的装饰上体现出对宇宙的认知,这集中体现于秦汉的墓室壁画当中。不论是展现墓主人生前场景的墓主庄园图、车马出行图,还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贤图、孝子烈女图,抑或是想象中天上世界的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麒麟等仙禽神兽图,都体现着汉代墓葬形制设计“视死如生”的思想基础。

二、为体现地位的设计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占有着社会绝对数量的生产资料,统治阶级的思想也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因此,不论在生前,还是在死后,統治者都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在生前,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或封建礼教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在死后,统治者们则需要通过在墓葬的形制上进行设计来达到这一目的。

据《礼记·丧服大记》记载:“君葬用辁,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辁,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国车。二綍无碑,比出宫,御棺用功布。凡封,用綍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哗,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棺椁之间,君容柷,大夫容壶,士容甒。君里椁虞筐,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这种送葬工具的使用、陪葬品的规格以及送葬的仪式都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为体现死者地位的所进行的设计。

作为秦汉最具代表性的墓葬方式,“黄肠题凑”的墓葬形式无疑充分体现了秦汉为厚葬的设计思想。苏林释“黄肠题凑”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黄肠题凑”必须用黄心柏木构成,否则便不成其制。黄心柏木是我国特有树种,其心材呈黄褐色,边材为淡褐色或淡黄色,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各种土壤地带,迄今在我国江南诸省仍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柏木作为“黄肠题凑”的材料,体现了秦汉墓葬在设计上的厚葬思想。首先,从材料上看,柏木是适宜墓葬的优质木材,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而且柏木结实耐用,质细耐水,材质坚硬,生长期长,密度大,遇水不会烂,不会发黑,防腐保温,防蚁、防霉、防臭、防漏水、抗静电、抗菌、保温、不易变形、耐磨,至少可保持三十到四十年,这对于追求死后不朽的古人来说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柏木成为了秦汉“黄肠题凑”的主要材料;其次,在汉代人心中,柏木还有驱邪的神圣作用,有着正气、高尚、挺拔的象征意义,因此,秦汉选用柏木作为“黄肠题凑”的主要材料,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审美意识与道德价值取向。由此,柏木也就成了秦汉时期“黄肠题凑”墓葬设计的重要材料。

三、为实现永恒的设计

自从人类有了“死亡”的意识以来,就一直采取各种形式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人类所有的厚葬形式归根到底都是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这种思想在秦汉的厚葬设计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因其尸骨保存之完好而震惊世界。虽然马王堆汉墓的尸体不腐之谜还未解开,但其“墓的结构极为复杂,六层棺椁套叠,四周填塞木炭,厚30到40厘米,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达60到130厘米”,这种深埋密封、隔绝空气的防腐设计,无疑代表着秦汉时期的先民们为追求不朽而所做的设计。

汉代的墓葬艺术更是表达了这种追求永恒的设计。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出土时为覆盖在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其应为出丧时作为“车”先导所打的“幡”,它表达的是引魂升天之意,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画面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上、人间和地下。上部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国景象。中间画的是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写照。下部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阴间场景。在天上、人间、地下三个层次中,依次采用双阙、玉璧、力士托举地面这三个图案进行生动的时空划分,充分体现其天人合一的愿望与追求永恒的设计思想。

四、为稳定结构的设计

秦汉时期因为“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因此,墓葬在设计时往往会在结构上考虑墓室结构的稳定性。不论是入葬方式还是棺椁设计,都体现了秦汉墓葬在结构设计时对于稳定性的追求。

据《礼记·丧服大记》记载:“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辁,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可见“碑”是秦汉时期棺椁下葬时所运用的工具。“碑”是引棺的辘轳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在秦公大墓出土的两根木柱,应该就是史料中所记载的木碑。这两根木碑斜插于葬坑两旁并成45度角指向天空,用作吊送棺木的立轴,一边木碑绕两个綍绳,綍绳的中间绑着巨大的棺木,通过人力对綍绳的操控,控制棺木的下放速度与角度。这种为棺椁下葬而专门设计的工艺与程序,运用了杠杆原理,綍绳的制作也采用了特殊的工序,可以看作是对是秦汉时期为了维持棺木在下葬时整体形态的稳定和重大祭祀的需要而做的一种设计。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古代物质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与最完好的保存形式,墓葬是对于包括古代设计思想在内的最为可靠的历史资料。一个时期的墓葬,体现着该时期的技术水准、物质文化、思想观念,因此,对于古代墓葬设计思想的研究应该是对于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重要方面。而秦汉时期的厚葬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工艺设计、图案设计、材料运用等为厚葬的设计也体现了出该时期“视死如生”的设计思想。

注释

《汉书·霍光传》

《从古代墓葬文化看遗体的防腐技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1卷第4期,2004年12月

作者简介

范昊,男,汉族,籍贯:山东肥城市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6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
从《天工开物》看中国传统色彩观
包豪斯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关于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分析
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
关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