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2018-09-04李莉
李莉
【内容摘要】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然而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应试、轻感悟、知识多碎片、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教师应以课本内容为辐射点,重视古诗词积累背诵、诵读感悟以及系统的教授诗歌风格流派、艺术技巧,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歌鉴赏问题解决方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生要能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解读古典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属于较难的层次,不仅学生普遍对古代诗歌鉴赏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教师自身的诗歌储备不够丰富,鉴赏能力不强,缺乏对诗歌美感的领悟能力。
(2)受高考指挥棒影响,教学中更注重诗歌鉴赏习题的应试练习。教师用试题类型的分析以及答题范式的训练替代了学生进入诗境感悟诗趣的引导。
(3)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遇到一篇讲一篇,不注重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诗歌鉴赏教学没有体系,学生学到的自然是碎片化的知识,不能形成系统的鉴赏能力。
2.学生方面
(1)习惯于翻译诗歌语意,不重体会感悟意象,不能通过联想、想象感受诗歌意境,缺乏诗歌审美能力。
(2)不重平时积累,对诗作、诗人、诗歌发展和诗歌表达技巧等知识比较生疏,更没有形成触类旁通的诗歌鉴赏能力。
其实,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学生的能力水平又反过来局限教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课堂教学出发,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提高高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积累、考试应用和审美熏陶几个层面都得到较大提高。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从教师自身做起,重视诗人、诗作、诗歌发展等知识的积累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历来重视感悟力,而感悟力培养的第一步是积累诗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北师大靳健教授在一次培训讲座中提到的“1210”要求,“语文教师要背会1000首古诗词,200篇古典散文,教师要老老实实读书。”诗歌鉴赏是感悟诗歌的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地背诵名篇经典诗歌,再读一些鉴赏诗歌的学术专著,必定增加教师自身的诗歌、诗歌理论知识的储备。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一般,第一步就是把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先各读一二百首,再把其他名家名作一看,不愁做个“诗翁”。
2.古诗词鉴赏教学不唯高考马首是瞻
古代诗歌是纯粹的文学,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教师教古诗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语言的新鲜活泼,感受东方式含蓄蕴藉的美,品味那拈花一笑的哲思。而这些是无法靠范式答题的强化训练来实现。朱光潜的《诗论》里说“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古诗词的语言含蓄蕴藉又具有跳跃性,学生在鉴赏的时候极容易将古诗词和古文混同,只重翻译,不知如何联想感悟。林庚先生一向反对囿于理论框架“强作解人”,就如“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一句,白居易与客的离愁别绪,还有壮志难酬,遷谪失意都融入了这茫茫江水,作者低头失意间不是抬头望月,而是将目光投向江面,那一轮月影像是浸入茫茫江水中一般,这融情于景的凄凉心境决然不能翻译成“离别时分只看见一轮月影投射在江面上”。教师在这时只需引导学生投入代入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体会,仔细品味一个“浸”字带来的江水浩渺感和白居易政治挫败的失意感、人生渺小感即可。
3.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
以课本内容为中心点辐射开来,联系旧知识、课外知识,通过联想的方式将诗歌中类似意象、相同背景、相同艺术技巧勾连起来,一来可以增加对诗意的体会,二来更容易领会相对难懂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譬如杜甫《登高》一首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诗人在秋季萧瑟阴沉的氛围中思念故土家园怎么突然转入白帝城内处处传来的浆洗衣物裁制冬衣的声音?当此日暮萧瑟之际,无论是别家的袅袅炊烟还是赶制寒衣的刀尺声,抑或那悠然回圈的牛羊,眼前的温暖都让主人公思乡的孤寂感陡然放大。
4.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历来鉴赏诗歌脱不了知人论世的方法,如果只在分析鉴赏诗歌时当背景提一提,那知识难免会碎片化。如果仔细看课本设置就会发现其内在规律,从《诗经》、《离骚》开始到《古诗十九首》、经李杜到白居易再到李商隐,历柳永、苏辛、李清照而周邦彦,基本上是按文学史的时代安排,而诗歌的艺术技巧、流派风格各代亦多有沿承。那么教学中适当地串联一下,体裁内容、技巧流派上勾连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一定会让学生在鉴赏诗歌时事半功倍。
当然,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新时代下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精髓的氛围下,自身一定要对诗歌这种纯文学体裁有一定的鉴赏力和系统的古诗词知识,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诗歌知识,引导学生体会新鲜活泼的诗歌语言和含蓄隽永的意境,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光潜. 诗论.4[M]. 中华书局, 2012.
[2]林庚. 唐诗综论[M]. 商务印书馆, 2011.
[3]教育部.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M]. 2017.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七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