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大学堂旧址”的中学课程价值

2018-09-04臧泽锋韩晶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学堂旧址山西

臧泽锋 韩晶

【内容摘要】山西大学堂旧址,作为社区课程资源,在中学课程建设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应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助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利用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创设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课程,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山西大学堂中学课程教育

在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侯家巷校区)校园内,有一座百年建筑——山西大学堂旧址。它建于1917年,最初作为山西大学校的工科教学楼。2013年被确定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又作为反映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建筑智慧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见证物和载体,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 “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下,这座建筑现作为中学教学楼使用,发挥着其本来的功用。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课程价值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当教育由外部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时候,课程日益成为学校建设的中心,课程决定和体现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和内涵,决定着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潜质。什么是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概念,至今定义纷呈,争论不休。“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1]包括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层面多种形式。课程价值就是作用。山西大学堂旧址的中学课程价值体现在学校各类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育人过程中。

山西大学堂旧址的课程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和角度去挖掘。

1.大学堂旧址,灰砖墙体,白色窗饰,整个建筑庄重典雅古朴,为校园营造了幽静典雅的学府氛围,契合学校求知崇德的精神气质。山西大学堂旧址就是一个无声的课程,就是一个不说话的老师,每一位踏进校园的学子,走过,仰望,都能油然产生一种对历史对文化的敬意,让学生感到文化的韵味,历史的厚重,心灵的明净敞亮。在学校公众号下的留言中,有这样一段来自cynthia 的留言:“ 初三的时候,特别喜欢趴在五楼教室(注:大学堂旧址对面的一个教学楼)的窗台上,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古朴典雅的大学堂,下午的大课间和朋友一起走进大学堂,喜欢透过玻璃窗看喧嚣的操场,喜欢听踩在楼梯上吱吱呀呀的声音,喜欢这栋建筑的独特魅力,喜欢她的种种。我好幸运,能在这里度过我青春最美的三年”[2]。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隐性课程资源。学校还可以利用现有资料,在大学堂的大厅过道的內墙上,设置山西高等教育发展史以及校史展板,进一步增强其历史感,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下享受历史的熏陶,也让同学们感受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和记忆,每一个附中人都正在书写自己的、同时也是大学堂的历史。大学堂与学校环境的组合,营造一个氛围,形成一个意境,这就是一种无形的课程。

2.大学堂旧址建筑,构思巧妙,通过顶楼与上面的避雷针以及主楼窗户,将“山西”两字巧妙地嵌入其中,这“西”字不单指山西之西,也指西方之西,因为这是山西大学堂的西斋——工科教学楼。门柱装饰、侧墙,明显的西洋风格;但看其顶坡、女儿墙等又显示出中国特色,色调雅致,灰白相间,凸显民国年间建筑样式,建筑风格东西交融。大学堂的建筑美,可作为美术课写生的素材,无论整体与细节(局部),探寻其美,能了解中西艺术风格之美与差异。建筑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其造型之奇特,其细节雕饰之精美,色彩搭配之自然,整体视觉的和谐庄重、古朴、典雅与周遭罗马式廊柱围墙,绿茵的草地,参天而苍劲的古槐,配以灵动的生命(学生),加上朗朗书声,沁人心脾的花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美术老师带领学生,支起画架,或素描或水彩(粉)或速写;数学老师带领学生远观近测,运用所学三角几何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数学的能力,探寻建筑中的线边角面体,发现数学之美。大学堂旧址可以直接作为一些课程的载体,将学科课堂教学延伸至教室外。

3.山西大学堂作为一个历史文物,除了建筑本身外,更大的价值在于其身上承载的历史记忆,从这个角度探究山西大学堂旧址的相关历史文物的中学课程价值,空间更大,应该是课程开发的重点。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开发呢?

山西大学堂创办于中西文明激烈冲突的时代,是清朝末年推行“新政”,改革传统书院、创新办学模式的产物,也是借鉴西方近代大学教育、进行文明采撷的结果。山西大学堂以其一校两制、以新化旧、会通中西、取法英国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和教学实践,为中国大学教育的近代化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这座大学堂,历经沧桑,曾遭日寇侵占,大火损毁,“文革”期间还做过招待所。这座大学堂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名校有亲缘关系,为他们的发展输过血液,更是今天山西省内许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的发源地。

山西大学堂能在封闭、落后的内陆,在那般简陋的条件下,仅仅通过十几年时间、依靠几十名教师,将一个三五百学生规模的学校办成了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比肩的国立第三大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社会影响(地位)。这一切得益于其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指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世的启示,可以给学校的课程发展以借鉴、指导与精神滋润,从而促进学校课程建设。

山西大学堂的创办史、发展史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为山西大学堂的发展搭建了舞台。通过梳理、了解、把握山西大学堂发展的历史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学历史、语文等课程,让学生明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通过山西大学堂的创办历史,理解清末新政,将书上讲的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等内容细化、具体化,了解近代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近代中国教育的特点;通过山西大学堂所开设的专业为社会所重所需,可以理解民初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山西大学堂的校训校规,了解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山西大学堂曲折的办学经历,了解近代、民初到抗战等时期中国社会政局动荡、战乱频仍,教育无处安生的现实。

山西大学堂,出演过无数场历史的活剧,有众多的名人驻足在这个院落,走过这座建筑的厅堂过道。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泰戈尔、蒋梦麟、蔡元培、胡适、傅斯年、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熊希龄、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徐志摩、俞平伯、柳亚子、许地山、赵元任、夏丐尊、周作人、周恩来、彭德怀、丁玲等,在历史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上,这些名字如雷贯耳。初中语文教材中,泰戈尔、胡适、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的名字还在,在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我们仍能看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些作者,他们曾有缘与这座大学堂相会。他们的作品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而这种气息曾久久飘荡在这座建筑里。静静地站在大学堂的窗前,看着外面那棵有些年纪的槐树,想着当年这些大家的样子,是不是更有利于理解他们的作品呢?在讲解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或故事的时候,山西大学堂的记忆,可以为教学提供有助于学生体悟与理解作品与作者的营养,遇到描写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可以带学生到大学堂里边坐坐,感受一下。遥想当年风起云涌时代的人、景、情。

大学堂身负这么厚重的历史,显示了其独特而重大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我们可以开设《山西大学堂》系列校本课,从文物大学堂(建筑)、历史大学堂、人物大学堂(选取创办者、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代表等)等角度,在教师提供一定线索和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交流。比如在人物大学堂部分,可以人物为主线,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讲述、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理解感悟大学堂的历史命运,理解那个时代社会精英的所作所思,理解大学堂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印记,讨论个人与社会、生命价值、时代风范等话题。但整个课程,要求教师的讲述把学术性与科普性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知识是切入点,立德树人是目的,重过程中兴趣、素养、能力的养成。

可以利用大学堂无形和有形的资源,利用其文物的特性,组建学生导游活动小组。通过活动类的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对文物、考古、历史感興趣且语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以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实地考察山西大学堂旧址,参与其他文物考古、考察、游览等活动,参加有关讲座等学术活动, 了解“山西大学堂(旧址)”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研究、打造并掌握山西大学堂旧址基本的导游资料(词);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导游基本礼仪、规范;课余时间,为同学、老师、领导及校外参观者提供导游讲解。让参与者在知识、能力(探究、表达等)、合作、责任意识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严格地说起来,这座建筑,并不能准确反映山西大学堂的历史。因为,我们所说的山西大学堂仅仅存在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到1911年间。怎么能把这个建于1917年的楼房,称作山西大学堂旧址呢?除了他们之间的相承关系,楼内有两面石碑,能确实反映山西大学堂的历史。楼内东墙有一块《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提名碑》,从右往左,竖排,共列有36人,其中15人为外籍教师。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头衔,有钦赐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三代正一品封典英国道学博士文学翰林西学专斋总理李提摩太……反映出近代西学东渐、社会转型时期的东西交融新旧杂陈。西墙上的碑文《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始末记》,则由(1911年)时任山西谘议局局长梁善济撰,刘笃手书。内容主要有,称赞李提摩太办学之功,学堂创办之由,事业艰难,学堂发展、管理,交还晋人等。从中可以大致领略山西大学堂的创办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这两块石碑,开设系列微型综合性校本课。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始末记》的碑文,断句加标点(语文)、概括其历史信息(语文、历史)、探究其中的典故、官职等(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作为社区课程资源,山西大学堂旧址可以助学历史、语文、美术等不同学科课程;可以通过挖掘其文化元素、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类校本课程;既可以为学校课程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也可以为课程开发提供具体素材;可以在学校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挖掘山西大学堂旧址的中学课程价值,还可以促进我们在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257.

[2]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内留言.

[3]有关山西大学堂历史部分内容,参考了王李金《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山西大学堂百年纪事》(中华书局,2002年3月版)等著作.

【本文为山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以山西大学堂旧址为例》(课题编号GH15145)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臧泽锋(1966-)男, 山西灵丘人,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

韩晶(1982-)女,山西隰县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大学堂旧址山西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西游大学堂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