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
2018-09-04李晔
李晔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本文选用了蒋奖等人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某小学三四年级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家长多采取温暖、关怀的教育方式,在对子女的情感温暖、拒绝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学历以及学习成绩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学优生学困生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表明,中年级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期,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定型期,是孩子良好习惯、优良品格的形成期[1-2]。作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家长来说,这个时期的教育尤为重要和关键。俞国良、张登印、林崇德等发现,处于温暖关爱、压力适中家庭中的学生可以经常在学业上得到父母的情感支持,而且比处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更强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3]。本文期望通过数据来清晰地看到独生子女、父母学历等人口学变量对家庭家养方式是否有影响?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更适合培养孩子?如果可以对与孩子相处问题上、培养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困惑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被試为我市某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从最近一年(2017年)期中、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考试成绩名次位于年级后15%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00名,名次位于年级前15%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00名,并经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和班主任评定,未发现智力缺陷,且成绩名次稳定。对这400名学生进行《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4]。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调查问卷3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情况分析
从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上各个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析发现,父母对孩子日常的教养方式多为情感温暖,给予孩子更多赞美、鼓励、关心、体贴;其次是父母的过度保护方式,如要求严格、缺乏民主、过多关注等;以拒绝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父母相对较少。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的教育问题,更为关注家庭环境的营造。但是,因为家长的个人素质问题,当前家庭教育仍然不容乐观,家长素质仍然无法满足现代学生成长的需要。
尤其“四二一”家庭模式的诞生,使得孩子成为了整个家庭的重心,从而溺爱孩子。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以满足物质需求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爱;二是对孩子学习素质的过分焦虑,物质需求的无限满足和学习素质才艺能力的过分追求。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1.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数据表明,女生父亲给予的情感温暖要高于男生父亲给予的情感温暖,男生的父母拒绝孩子要多于女生的父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我国传统上历来对男性的要求要高于女性;其次,性别角色的差异,今天我们都在提倡“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观点,男孩就应该有担当、有责任感;最后,感受差异,相对于男孩来说,女孩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体贴,特别是对父亲有更多的依恋。
2.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独生子女的母亲给予孩子的情感温暖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中心,父母会将其全部的精力与财力投入到这个孩子上面,这种关注是孩子成才的动力,也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由于已有过养儿的经验,不再是第一个孩子那样的“新手上路”,所以会出现关注分散,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相应的独处空间,但教育并不会丧失,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管教,都会对其他孩子产生影响。
3.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
数据表明,父母给孩子温暖、关怀的程度与学历呈正比例关系,父母拒绝孩子的程度与学历呈负相关。
上过大学的家长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因为自己的求学经历,对教育的理解也相对深刻,所以更容易理解孩子,更容易产生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对孩子成才的渴望,相应也会在孩子成长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当然这种关心关注也不会仅仅是正向激励,同样也会增加对孩子否定、约束等等。而学历较低水平的家长,因为自身素质情况,因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所迫,关注孩子学习的时间精力都得不到保证,正向管教少,约束也会减少。
4.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数据表明,学优生的父母给予的情感温暖要高于学困生父母给予的情感温暖,学困生的父母比学优生的父母更多的拒绝孩子和过度保护孩子。
学习虽然是人之本能,但真正的学校意义上的学习,是需要意志毅力的,不是随性发生的。所以父母理解、父母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关注是好的,但凡事有度,父母关注过分爱护过分,甚至溺爱孩子,会走向反面。
【参考文献】
[1] 黄颖.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1,(2):48-49.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0-51.
[3] 俞国良,张登印,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其认知学习动机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8,30(4):174-181.
[4] 袭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