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教学对策
2018-09-04郑伟华
郑伟华
【内容摘要】学生步入高中,感觉物理难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一物理没有入门,从而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本文从学生、教师和高一物理教材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学生教师物理学习困难成因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一般都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接触了高中物理一段时间后,都会觉得高中物理难学,不管他们之前初中物理基础怎么样。从而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本文拟从学生,教师及高一物理教材的特点三个角度入手来分析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构建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
1.学生因素
从高中生的生理年龄来看,入学年龄一般多在十五岁左右,处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是造成学生学习上困难的生理原因。
同时随着由较低的学习阶段向较高的学习阶段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提升,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会给学生带来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高一物理的内容难度要求高了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数学知识普遍不足
在初中,物理基本用到的数学就是数量的计算,数学知识完全熟悉够用。高中物理引入的矢量与数学上的向量知识有关,有的知识点还要用到极限知识。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多,同时变量多、状态,数学表达式较复杂,有时候还经常要用图像来描述,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数物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在学习思维要求上,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有明显的跨度。初中物理较多的是直接概括,物理概念和规律大部分可以由实验直接概括得出;高中物理学习则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的思维能力,要求能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且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也有所提高。
(3)学生感性认识能力不足
学生头脑中如果没有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正确的物理情境,不能形成物理过程的动态图景,也就很难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这些认识能力上的缺失也许是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之一。
2.教师因素
由于初、高中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在教法上有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初中,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实际上物理教师仍然相当于一个“保姆”,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话就能学好,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不错,但是实际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而到了高中,物理教师就变成了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在课堂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讲解之后,对知识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更多要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和领会,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3.高一物理教材特点
(1)高一物理教材的编排形式
初中物理教材编排了很多的观察与实验的内容,还配上了大量的具体而有趣的插图,这些内容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素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相对学习的动力比较足;
而高中教材形式相对简单枯燥,在学习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教材编排上对学生的学习人为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多,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
(2)物理语言的抽象化和复杂化
初中教材对物理现象和规律一般只做定性说明,而高一物理所用的物理语言就有高度概括抽象的文字,图像和符号语言。
二、教学对策
在高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使学生尽快的入门,教学上应采取以下对策:
1.物理教学生活化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越贴近生活,越与现实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学越有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所谓物理教学生活化,不是用大量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事例的堆积,来冲淡或削弱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更不是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一定要生硬的贴上“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标签。
2.物理教学情感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乐教”、“乐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物理之美,陶冶性情。
3.物理教学体验化
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亲身经历探索、思考和研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物理教学体验化强调,物理学习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作。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索过程,去体验探索过程的艰辛和快乐。
4.物理教学结构化
物理教学结构化,就是以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使物理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建立起本质的联系,它以学生最终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振伟.物理教学探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0.
[2]许少英. 学法指导过程的系统性设计[J]. 甘肃教育, 2001(10):29.
[3]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3.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