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高考题谈高中物理解题策略

2018-09-04黄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高中物理

黄菲

[摘 要]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都普遍存在解题不知变通、思路不开阔等问题。文章以2015年人教版浙江省高考题为例,探究高中物理解题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直观认识;题目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64-0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基于当前的高考形势,学生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探索高考物理题的规律与特点,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這对学生解答高考题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对物理解题的直观认识

学生面对物理题时,往往会对题目产生直观感知,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呈现出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题目,筛选出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解题模型。选择相应的物理工具,即物理公式、概念等[1],为解题提供可靠的依据。若在这一阶段缺乏对解题的正确认识,在解题过程中会受到重重阻碍,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造成了解题思路的偏差,因而不能顺利解题。

以2015年人教版浙江省高考题为例。

题目:歼15舰载机于2012年在辽宁号航空母舰成功上舰,舰载机在飞行甲板快速停止,其阻拦系统如图1所示,飞机成功钩住阻拦索后动力系统关闭,在阻拦索作用下,阻拦系统对飞机施加作用力,飞机在甲板上短暂滑行后停止。以某次飞机降落为例,将飞机着舰的时间作为计时零点,当t=0.4 s时,飞机刚好钩住阻拦索的中间,其着舰至停止的速度—时间图像见图2,若无阻拦索,飞机由着舰至停止所滑行距离为1000 m,航母始终静止,其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 )。

A.飞机由着舰到停止,其滑行距离为无阻拦索的1/10

B.阻拦索张力在0.4~2.5 s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C.飞行员在滑行期间所受的加速度>2.5 g

D.阻拦系统在0.4~2.5 s内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无变化

通常,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直观困惑,部分学生对阻拦索与力的分解及合成关系认识不清,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受到动态因素影响,而速度与时间图像则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干扰。

二、解答高考物理题的策略

1.增强直观认识,提升解题能力

基于学生在解题直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细节方面完善学生的解题直观认识,进而探索解题思路、培养解题能力[2]。首先,可以对航母阻拦系统的物理图景进行再构建,将静态的阻拦系统转化为动态过程,从中体会阻拦索的变化情况,并对力的变化做出初步判断。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阻拦索的变化方面,能够对力的变化产生正确的认识,得出力慢慢变小的结论,这一直观认识对学生解题有重要的意义。

2.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当对题目产生直观认识后,在图2中,由原有力可能会变小,上升为对具体数据变小的思考,通过对图像及数据的分析与思考,将会产生一个明确的可供思维加工的对象[3]。0.4~2.5 s飞机处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状态,然后再想到飞机受的合力与阻拦索拉力变化并不一致,而后进一步想到这种结果是角度变化产生的,进而得出对该题的理性认识。

3.反刍题目情境

当对题目有了整体把握后,学生需要在直观感知、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对题目进行重新描述,此时学生需要脱离原有的题目[4],对题目重新认识,这种反刍题目情境在物理解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原题进行复述时,会对飞机运动过程及受力分析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对题目的认识由模糊到内隐的转换,进而形成清晰的解题构架;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解题工具,应用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及功率等相关知识对该题进行解答。

三、相似题分析

题目:如图3所示,在儿童乐园的蹦床项目中,小孩在两根弹性绳和弹性床的协助下实现上下弹跳。某次蹦床活动中小孩静止时处于O点,当其弹跳到最高点后下落可将蹦床压到最低点B,小孩可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A至O点,小孩克服弹性绳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

B.从A至O点,小孩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增加量

C.从A至B点,小孩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蹦床(含弹性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D.从B返回A点,小孩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蹦床(含弹性绳)弹性势能的减小量

解析:小孩静止时处于O点,受到的合力等于零,则蹦跳过程中,小孩在O点的速度最大。在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G-W弹1=ΔEk1,小孩克服弹性绳做的功小于重力做的功,小孩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增加量,A、B两项错误;对小孩和蹦床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得,ΔE+ΔW弹2=0,C项错误,D项正确。

四、结束语

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高考的压力,大部分教师及学生纷纷选择题海战术,然而这种方式仅能够在某一范围内形成解题直觉,而不能够转化为解题能力,因此,在日常物理解题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解题直观认识、解题思路、题目重建的培养,并使之内化为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与对策,提升解题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丁江南. 选择用牛顿运动定律还是动能定理解题困惑的分析和对策[J]. 中学物理(高中版), 2015, 33(12):85-86.

[2] 尚天云. 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 高考, 2016, 25(9):127-128.

[3] 国建海. 高考物理压轴题常用解题方法及备战攻略[J]. 高中数理化, 2016, 25(6):27-28.

[4] 王骏. 探讨关于高中物理天体力学问题的解题策略[J]. 新课程(下旬), 2016, 15(10):198.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