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018-09-04罗洁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护理效果

罗洁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变化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经过1个月的护理后,两组DBP,SBP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比较上,对照组健康感觉、肢体感觉、认知功能及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运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系统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老年患者为主,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血压升高。该病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甚至会引起器官功能衰竭而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高血压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高,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长时间用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影响药效,所以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辅助系统性的护理指导,以改善预后和提升生活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总结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病例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严重语言、认知、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或障碍;存在失访风险。通过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63-84岁,平均(72.8±6.1)岁;病程4-12年,平均(7.3±0.6)年;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64-85岁,平均(73.6±6.0)岁;病程4-13年,平均(7.5±0.7)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以患者病情为依据,进行内科基础治疗,并定时监测血压,进行饮食、用药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护理要点如下:(1)饮食干预:叮嘱患者保持健康合理饮食,以其病情需要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对其不良饮食行为进行纠正,禁止吸烟酗酒,控制高脂肪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对食盐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及时补充镁、钙、钾等微量元素。三餐要合理分配,不可暴饮暴食;(2)心理干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效果,情绪过度激动的情况下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护患间保持交流沟通,维持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对高血压疾病知识、治疗措施等进行详细讲解,给予其支持和鼓励,叮嘱其做好不良反应预防,尽可能消除负性心理,确保睡眠充足及机体内外环境稳定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3)运动指导:适当进行运动有利于控制体质量和缓解病情,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以患者自身情况和个人喜好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可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患者可接受的运动强度为准,同时以呼吸轻度加快、微出汗最为适宜;一旦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必须即刻停止运动并进行原地休息。督促患者保持长期、规律性运动;(4)用药干预:叮嘱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并对常用药种类、剂量、作用机制、方法等进行详细介绍,要求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禁止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做好心脑血管病及其它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将自我监控血压的方法告诉患者;(5)加强随访指导:高血压作为难治性疾病的代表类型,必须通过长期坚持用药的方式对血压进行循序渐进的控制。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时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嘱患者定期回到门诊复查。督促其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时监测血压变化,疏导和安抚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状况,嘱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对病情变化要严格注意,以血压变化对用药量进行适当调整。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测定两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变化,并采用SF-36评定患者健康、躯体感觉及生活满足感、认知功能、睡眠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得到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2.0加以统计分析,血压变化、生活质量评分采用(x±s)进行表示,比较行t检验,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进行比较

经过1个月的护理后,两组SBP、DBP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对比发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对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认知功能、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躯体感觉、健康感觉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均低于研究组,组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外界环境变化、家族遗传、生活方式不良、饮食因素等均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数量逐年增多,且老年群体最为常见,目前尚無根治性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降低病死率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根本目的[4]。目前,非药物治疗方法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性成效,其中的心理干预可使化拿着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极大缓解,同时可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5]。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特点是血压波动幅度大,脉压差大,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高等,长期坚持用药与否直接影响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而护理指导在督促患者用药方面必不可少。系统护理干预主要通过为患者提供专业化、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护理指导,改变其日常饮食结构,确保患者健康合理饮食,并辅助心理干预和运动指导等,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防止情绪大幅度波动造成血压异常升高。用药指导通过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对长期坚持用药的必要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介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行为;积极开展疾病宣教指导等,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其治疗积极性,提升其生理、躯体方面的舒适感,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的目的[6-7]。

在本次实验中,研究组护理后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后认知功能、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躯体感觉、健康感觉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到如下护理体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运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尹红英.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6(9):1197-1199.

[2]王延冰.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6,25(46):66.

[3]林应芳,寇潇月,陈雪梅等.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0(06):1-3,7.

[4]邱夕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9(14):91-92.

[5]王菲.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17,36(15):219-220.

[6]朱从梅.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0(06):136,138.

[7]刘红艺.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3(20):135-135.

猜你喜欢

系统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护理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氨氯地平与松龄血脉康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不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评价
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