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2018-09-04韩红艳
韩红艳
[摘 要]有效教学包括有效的准备、有效的实施及有效的评价,而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实施及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来自教材、学生及教师等不同层面的反馈信息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反馈;有效教学;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5-0080-02
在课堂教学中来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以及在教学准备与教学结束之后的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多层面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从而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學行为,调节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以实现有效教学。
一、利用教材、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实现有效的教学设计
1.分析学情,进行师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无成效的唯一指标,因此,深入分析学情,准确了解学情,是把握教学方向、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前提。分析学情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行为水平及思维水平等。例如备课前,教师首先要通过问卷、实验、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思维品质,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才能在备课时做到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落实反馈练习的分层。
2.研读课标、教材,进行教材与教师的反馈
课标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课标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新课程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研究课标、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解读,首先要系统备课,其次是对具体每节课的文本进行解读。系统备课就是要浏览全册教材和分析每一章节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明确每一章节教材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清楚每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对教材整体心中有数后再开始进行每课时的具体教学设计,即解读具体课时内容,编写教学案。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3.集体备课,进行教师之间的多向反馈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方式之一,它不是简单的集体准备教案,而是同一学科的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地对某一教学内容或问题进行探讨,形成共识,同时也包括理论学习。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思考角度及处理方式也会不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教师就相同的内容各抒己见,然后大家对不同的教学观点进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确定后进行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不断进行着信息的反馈,思维不断发生碰撞,教学知识、教学资源不断重新进行建构,从而有利于教师备课的全面性,能提高备课的效率。
二、利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1.教学中多观察,进行具体化反馈
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矫正与调节学习的作用,反馈的内容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多观察,然后言简意赅地给出学生翔实的反馈信息。尤其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例如,在实验课上,学生操作不规范时,教师应及时指出并正确示范;在回答问题时,如果语言表达出现错误,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表达的规范性等。一般来说,反馈的信息越具体,学生学习的目的就越明确,效果就越好。
2.教学中多关注,进行合理化反馈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才能准确全面。同时,教学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问题给出合理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例如,对于一些不太喜欢发言的学生应多给鼓励性的反馈,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给出的反馈则要侧重引导其进一步思考。此外,反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一般而言,表扬会被接受,而负面的反馈则可能会被拒绝。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正面反馈,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采用负面反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维护学生的尊严。
3.把握时机,实现有效化反馈
由于人脑的记忆和遗忘是有规律的,因此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反馈一般有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及时反馈就是不延误、不滞后的反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向交流就是典型的及时反馈,延时反馈是指在整个学习结束后或者下课前进行的反馈。从教学的效率来看,及时反馈能够迅速地巩固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清除错误的痕迹,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在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时就进行反馈,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延时反馈,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反思与同伴互助的反馈信息,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不仅是来自一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在教学后进行的总结与反思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同样,教师在教学后进行有效的反思及同伴互助,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1.总结与反思,师生进行自我反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同样,一个学生如果能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其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也会很显著。因此,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学生都应及时总结与反思,进行自我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回顾课堂教学细节,对好的教学行为、方式加以强化,将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回顾与总结、错题收集、试卷分析等进行自我反馈,利用反馈的信息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知识漏洞进行回顾和矫正,以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习惯的改善、思维能力的培养。
2.听课与评课,教师之间进行信息反馈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同样,教学中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与交流,而集体备课、听评课就是教师之间的一种合作交流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有效地备课,而集体听课与评课也是促进教师之间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听课后进行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剖析,与同伴进行交流及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对上课教师还是听评课教师,都是很好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而对于青年教师更是成长的好机会,教师之间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信息的反馈,反馈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中,来自教材、学生等层面的反馈,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 参 考 文 献 ]
[1] 施建芬.教学反馈——构建灵动的计算机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01(64).
[2] 曾庆东,张国恒.反馈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3] 李志人,贺光荣.浅谈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J].教育,2011(30).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