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读本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助力

2018-09-04张正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使用定位

张正平

[摘 要]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等语文素养,就需要有一定量和质并重的阅读来保证。基于此,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组给每本教科书(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都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供师生课外阅读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语文读本的使用情况很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师生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读本,学会使用读本。

[关键词]语文读本;定位;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5-0003-02

现行的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等语文教材都配套了读本,由此可见教材编写组对读本是很重视的,师生要用好读本。下面根据苏教版语文读本的使用现状,谈谈如何使用语文读本。

一、语文读本的使用现状

读本是作为教科书配套教材产生的,是教科书的有效补充。教材编写组在编写读本时选文力求文质兼美,文章既注重经典性也注重时代性,应该说可读性很强,理应受到师生的喜爱。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读本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调查发现,91.7%的教师从来不用读本,77.2%的学生在读本刚发下来时会随便翻翻,81.3%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99.4%的学生没有通读过一本读本。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注重所谓的“基本篇目”教学,强化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的文章的教学,忽视了读本。(2)教学课时的限制。课改后高中语文每学期至少要完成两本教材的教学任务,而每个星期只有5节语文课,教师在完成教材的基本教学任务都感到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也就没有时间关注读本了。(3)学生学业负担较重。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普通高中生每天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的时间平均为4.4小时(高三更多),学生基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读本的阅读。(4)一些选文难度较大。读本中不少文章是针对教材选文的特点进行补充的,有不少经典文章如《石钟山记》等是教材忽视的,这些选文有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文章“枯燥无味读不懂、读不下去”(学生语),如《鲁迅作品选读》里的不少文章,这样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对读本的不重视。

二、语文读本的有效使用

(一)读本的定位

顾之川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包括课内用的教科书和课外用的语文读本。从目前苏教版语文教材体系来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主要由教科书、教参、读本组成,为了帮助教师研究教材上好课,教材编写组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编写了教学设计、学习与评价。

从读本编写的目的来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在每一册读本第一页的“致同学”中已经进行了明确:为了给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同时配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教学,我们编写了这套读本。与必修教科书一样,我们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大家,力求文质兼美,既重经典性,又具有时代性。

无论是编写体系还是编写目的,我们可以看出这套必修读本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选文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对教材有益的补充,因此师生要利用好这套读本。

(二)读本的使用

语文读本的编写目的是“给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读本阅读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在学生课余,阅读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自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读本的使用上要转变观念,注意方法,巧妙落实。

1.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精读、泛读、速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或者开设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到网络上或图书馆查找资料,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等。

2.给予学生阅读时间

苏教版必修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是按照专题编排的,每个专题的选文或具经典性,只不过因为必修教材篇幅的限制只能放在读本上,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等,或具强烈的人文性和时代性,如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等,而且文学作品的比重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早读课时间,大声朗读这些文章,甚至背诵一些经典篇目。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多多触摸名作文气、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读本。

3.打通课内课外阅读

编写者在编写语文读本时,已经考虑到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将每册读本分为若干个专题,这些专题既相对独立自成格局,又与必修教材参照呼应相得益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打通教材课内教学与读本课外阅读的界限,让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如必修二的教材和读本都节选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教材只选了全文的前两部分,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全面,而读本上节选的内容正好是对教材的补充。学生读后能了解《我与地坛》的整体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读本培养其综合能力。如通过读本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阅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但课堂学习内容毕竟是比较少的,只能是方法居多,这就需要一定的文章来巩固课堂所学,读本正好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5.开设读本阅读交流课

每个读本在每个专题之前都有一个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既是教材编写者的阅读心得,也是编写者對选文的概括性阐释,包括给学生的阅读建议。此外,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每个专题最后都有“资料链接”和“思考与感悟”栏目,给学生自主阅读读本提供路径。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读本,每个月开设一两节读本阅读交流课,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与同学一起分享。

读本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好读本,让读本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使用定位
定位的奥秘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