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资源 构建有效生物学课堂
2018-09-04郑心合
郑心合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素材来优化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资源,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计更加优质的教学情境和落实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育等方式来构建初中生物学的有效课堂教学,笔者阐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兴趣 学习情境 核心素养 优化 有效教学
一、优化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中一个最积极的心理因素,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生物学的知识,更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以境激趣,以情引趣,以趣导学,以趣诱学、用趣促学的目的。
例如“螳螂捕蟑,黄雀在后”是我们学习“食物链”内容时常举的一个例子。过去一直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如图1),可它仍然是抽象且空洞的。一天,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个短视频,螳螂捕蝉,一只螳螂正捕捉一只蝉并企图将其吃掉。于是,笔者把这段视频(如图2)保存下来,将其插入到我的课件中。
上课时,当孩子们看到蝉“知了,知了”的哀嚎,螳螂用其强有力的前肢牢牢地抓住蝉。自然界的神奇之处,一下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虽然没有“黄雀在后”,就这些已足够让孩子们为之兴奋了。成语内容从抽象变成了真实的场景,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达到了个新的高度。笔者坚信,不用做过多的强调和要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得到了体现,这时教给孩子们书写“食物链”,肯定记的准确、牢固、持久!
二、优化资源,创设更佳的学习情境
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时,笔者用课件展示了两只狗争抢骨头、蚂蚁搬东西的图片等,使知识点的呈现直观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但图片毕竟是静态的,仅有视觉的浅表刺激,很快就被忘记了。终于在《动物世界》中,笔者看到了狮子合伙捕食野牛与狮子为争夺食物和配偶相互斗争的场景,还有鬣狗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场面,这些视频让我激动不已。我将这些视频加工后融入到我的课件中。
教学过程中把它们播放出来,生动的、真实的画面呈现在了学生的眼中,孩子们异常的兴奋。当野牛扯着哀怨的嗓子“哭叫”时,孩子们惊心于自然的凶残,狮子个体又为了食物和配偶相互撕咬。合作与竞争同在!鬣狗群出现了,与狮子争夺食物,然后,它们个体之间相互争夺食物,这告诉孩子们同种生物之间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也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生尤如在“现场”傍观,真实的、生动的。思维的起点是真实,思维的方向是科学。这样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三、优化资源,更有利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1.形成生命观
生命不仅指人类的生命,还包括非人类生命,所以生命教育关注的对象不应该只是人类生命,还应包括自然界非人类生命及生存的环境。在形成这一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敬畏、关爱所有的生命,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增强生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珍惜人类生命,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否则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是永远无解的。
2.強化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核心素养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科学工作的本质是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应用优化的资源,能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引导和帮扶,是有效提升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3.增进理性思维,提升社会责任担当
理性思维是指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批判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念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方面。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从小有担当意识,长大了才能担当重任。对孩子们担当责任的培育,视频可谓是帮了大忙,帮了很好的忙!
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必将进一步地发展,它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会更加密不可分,中国的教育的信息化必将引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的优质、丰富的资源,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化、优化,再优化,打造出效果优质、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