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家渠地区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2018-09-04赵润玲张小兰马仁焕侯鸿鹏
赵润玲 张小兰 马仁焕 侯鸿鹏
近年来, 关于幽门螺杆菌(helⅠcobacter pylorⅠ, H.pylorⅠ)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性的文献报道层出不穷, 而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目前已经可以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且是目前公认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胃病的主要因素[1]。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Ⅰnoge, PG) 是胃蛋白酶的一种无活性前体物质, 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2]。本文主要对新疆五家渠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进行研究,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PG变化的相关性, 从而为本地区胃病患者的预防、早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①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患者;②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病患者;③胃镜或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病患者;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新疆五家渠地区籍贯人口;②非汉族人群;③有恶性肿瘤患病史;④合并有全身性疾病;⑤并发肝、肾等重大疾病。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与观察组患者同期到本院体检;②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③血清PG检测提示正常;④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正常;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新疆五家渠地区籍贯人口;②非汉族人群;③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史;④全身性疾病、肝、肾等重大疾病和恶性肿瘤患病史;⑤1个月内使用过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观察组患者男72例, 女48例,平均年龄(48.3±4.2)岁;对照组男68例, 女52例, 平均年龄(48.6±4.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测定由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 ⅠgG抗体。血清PGⅠ和PGⅡ的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当PGⅠ/PGⅡ<3时, 提示 PGⅠ/PGⅡ异常, 胃黏膜可能发生病变。比较两组PGⅠ、PGⅡ、PGⅠ/PG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值比较 观察组PGⅠ为(74.14±26.3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84±31.29)μg/L, PGⅡ(38.61±15.44)μg/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5.86±19.07)μg/L, PGⅠ/PGⅡ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PG 水平的关系分析 以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为因变量(是=1, 否=0), 以PGⅠ是否异常(是=1, 否=0)、PGⅡ是否异常(是=1, 否=0)和PGⅠ/PGⅡ是否异常(是=1, 否=0)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GⅡ和PGⅠ/PG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较( ±s)
表1 两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观察组 120 74.14±26.35a 38.61±15.44a 1.98±1.01a对照组 120 109.84±31.29 25.86±19.07 3.27±1.26 t 9.5601 5.6922 8.7509 P<0.05 <0.05 <0.05
表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PG 水平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90%, 现症感染率为42%~64%, 人群总感染率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近50%。近年来,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且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部分专家认为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当彻底灭杀幽门螺杆菌, 而另外部分专家则认为应当保留少许的幽门螺杆菌[3-5]。无论是彻底灭杀还是保留少许幽门螺杆菌, 都说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病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一种无活性前体, 根据免疫原性和生化特性的不同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 其中PGⅠ主要在胃底腺、胃体的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中生成, 而PGⅡ除了在这些细胞中生成以外, 还在十二指肠腺和胃窦等部位生成。PG生成后99%均直接进入人体消化道, 剩余的1%则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于PG在血液循环中十分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血清PG的检测判断胃黏膜是否发生病变[6-9]。目前, 血清PG检测是临床胃病检查的主要血清学手段, 由于其成本较低, 检测方便, 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高度肯定。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的关系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课题, 孙丽萍等[10]认为,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血清PG水平发生显著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PGⅠ/PGⅡ降低, 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GⅡ和PGⅠ/PG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PG水平的关系较为明确。
综上所述, 通过对新疆五家渠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进行研究,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PG变化的关系, 可以为本地区胃病患者的预防、早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