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功能诊断模型构建与实验研究
2018-09-03王骏昇钟秉枢
王骏昇 钟秉枢
摘 要:起跳、移动、手臂挥击等动作构成了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核心要素,鞭打动作的诊断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其手臂挥击能力。通过专家访谈法、特尔斐法构建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的功能诊断模型;通过测试法提炼与鞭打动作相关性高的测试动作和诊断指标;通过实验法验证动作训练改善鞭打动作弱环节的有效性。发现:1)女子副攻运动员在大负荷强度下的鞭打功率相对主攻较弱,应加强最大力量和鞭打功率训练;2)女子排球运动员随着负荷量增加,速度保持能力较好,功率的提升显著,鞭打动作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动作的功率训练上;3)女子排球运动员胸、肩前肌群过紧,核心稳定性不够,应重视松解胸、肩前肌群,加强中、下斜方肌的力量,提高核心区稳定条件下的上肢开、闭链运动能力;4)鞭打动作的功能诊断体系由测试动作、诊断指标、诊断标准3个部分构成,通过测试动作和诊断指标,计算诊断标准,确定相应力量主题的训练动作。4周的上体和全身鞭打动作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上体鞭打功率、全身鞭打功率和躯干贡献率,鞭打动作功能诊断模型与动作训练方法有效。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功能诊断;动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 842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Volleyball playersjump, mobile and arm swing structure constitute the core elements of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aining of spiking mov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rm swing. 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through expert interview and Delphi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volleyball athletes spiking function diagnosis model, the test method to extracting test movement and diagnosis index which is high correlation to spike, and the experiment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movement training.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the second-spiker has poor arm power than the main spiker under the heavy load; 2)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s has the good ability to keep spe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power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the fitness training should focus on the power training;3) the player upper shoulder muscles are too tight; core stability is not enough;chest and shoulder muscles should be relaxed; lower trapezius muscl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core stability and open closed chain movement with the upper limb should be improved; and 4) the function of the spiking movement diagnosis model is composed of the test action, diagnosis index, and diagnostic standard. The training subject of motion and power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est movement, diagnosis index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action of 4-weeks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torso, the power of the upper body and whole kinetic, where spiking movement function diagnosis model and movement training method is effective.
Keywords:volleyball players;spike movement;function diagnosis;movement training
起跳、移動、手臂挥击等动作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运动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腿部缓冲制动能力、腿部蹬伸能力、躯干扭转能力、躯干摆动能力是决定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1]。排球技术中,发球与扣球是主动得分的重要手段,两者都具有相同的鞭打动作模式,找准鞭打动作的弱环节并训练提高,能够有效提高手臂挥击能力。前人对于排球鞭打动作的研究,或是研究其挥臂时各关节的时序性[2-3],观察运动员动作是否协调;或是研究前、后排和扣、发球鞭打动作的区别[4],为技术训练提供参考;或是通过扣球动作的肩、肘、腕关节力矩建立动力学方程,研究鞭打动作中关节发力的力量传递特点,试图找出影响动作发力的关键环节[5];或是通过肌电积分、等速肌力测试评价上肢力量、环节贡献和发力效果[6-7]。但是无论等长、等张、等速模式的单关节肌力测试,还是肌电测试,由于动作模式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都很难精确诊断动力链的环节力量。任满迎[8-9]、牛永刚[10]、徐磊[11] 利用美国PRIMUS BTE力量诊断系统对柔道、网球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学生的鞭打动作进行了分环节动作诊断,由于动态模拟测试对支撑的稳定性要求不高,而且是爆发式发力,动作测试更接近实际专项,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专家访谈法和特尔斐法构建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的功能诊断模型,通过测试法提炼与鞭打动作相关性高的测试动作和诊断指标,寻找动作弱环节,通过实验法,验证环节动作训练对鞭打动作的改善效果,试图为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功能诊断与训练提供新思路,为其他存在鞭打动作模式的运动项目,例如标枪、棒球、手球等提供训练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女子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功能诊断模型的构建及环节动作训练对鞭打动作的改善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BSCO运动科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以“鞭打动作”“排球体能”“功能诊断”等为关键词,搜索1997—2017的文献,搜索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15篇,博硕士论文3篇,为鞭打动作功能诊断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排球训练专家的访谈(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明确了鞭打动作环节划分、鞭打动作训练方法等相关内容。通过对身体功能和体能训练专家的访谈,明确了排球运动项目的核心动作模式及相应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通过对运动生物力学专家的访谈,明确了鞭打动作的测试动作、测试方法、测试步骤和注意事项。
1.2.3 特尔斐法
本文制定了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诊断指标的专家问卷调查表,并采用特尔斐法(2轮)请12名专家给予筛选,并将筛选后的指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优化,由于专家人数相对较少,将两轮调查中,重要程度>4且变异系数<0.25的指标作为诊断体系指标。在正式调查前,向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的6名专家发放调查表和效度检验表,对调查表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回收问卷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80%。专家修改指标的过程也是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的过程,调查表信度一致性高。
1.2.4 测量法
1.2.4.1 美国PRIMUS BTE力量诊断系统测试
1)测试目的。通过对排球运动员的鞭打动作测试,明确诊断标准,寻找排球运动员鞭打动作的弱环节。
2)测试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队员12人、首都体育学院校女排运动员4人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2。
3)测试设备与测试人员。测试仪器为美国PRIMUS BTE力量诊断系统,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中心教师及研究生分别完成参照测试、正式测验和实验后测。
4)测试动作与测试指标。利用等张模式下的“力-速”模式,确定3个负荷20 N(最小值)、5%自身体重、10%自身体重,方便横向比较。调整测试系统机头高度,保持测试机头转轴与肩关节转动中心在同一直线。测试前向受试者说明测试过程及注意事项,受试者先进行慢跑和弹力带模拟鞭打动作热身。每人进行3次运动信息采集,每个动作重复测量3次,次间歇30 s,组间歇3 min。采集3个动作在3个负荷下的最大功率、最大速度。测试动作见表3。
1.2.4.2 Y-Balance测试
1)测试目的。上肢Y-Balance可综合评定肩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对称性及躯干稳定性。
2)测试方法。测臂长:被试呈站立姿势,手臂外展90°时测定第7颈椎棘突(颈部下方的骨性突起)到中指末端的距离,测量单位精确到0.5 cm,确定右侧臂长Limb。测试远度: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一只手在Y平衡装置的中心方盘上保持俯卧撑姿势,用另一只手尽量向身体中外侧,以及沿对角线穿过身体向对侧外下、外上方向,推动标志板到最远处。不触碰地面,保持平衡回到起始姿势。标准如图1所示。分别记录以左右手为轴心的各方向距离,每个方向测试3次,取最好成绩。
3)测试指标和测试标准。Y平衡的测试指标,3个方向的测试结果使用上肢长度来标准化,排除上肢长度差异的干扰。测试指标为3个方向的测试结果与上肢长的比值百分比:外侧距离/臂長(A/Limb%)、外下距离/臂长(PM/Limb%)、外上距离/臂长(PL/Limb%)及综合得分总分=(外侧距离+外下距离+外上距离)/(3×臂长)×100%。上肢测试中,左手和右手的测试结果相比,差距不应该超过4 cm,综合评分不能低于临界值,临界值通过年龄、性别和运动专项进行划分。
1.2.5 实验法
1.2.5.1 实验假设
上体鞭打动作和全身鞭打动作训练可以改善上体鞭打功率、全身鞭打功率和躯干贡献率,提高鞭打动作弱环节的运动表现。
1.2.5.2 实验对象
选取8名女子排球运动员,躯干贡献率小于良性区间(5人<5%、3人<8.7%),手臂贡献率高于良性区间(4人>90%、4人>85%),鞭打动作过多依靠手臂发力,躯干和下肢鞭打发力不明显。
1.2.5.3 实验过程
实验采用4周自然观察,只进行技术训练,不允许运动员进行任何专门身体训练,然后设计4周上体鞭打动作和全身鞭打动作的功率训练,每周3次,每次0.5 h,见表4。采用JC带下砍(半跪姿/站姿)、斜甩药球(半跪姿/站姿)、腾空下甩药球、正对墙转体甩药球、侧对墙转髋甩药球等5个训练动作;前2周,每组8~10次,JC带5~7 kg、药球4~5 kg;后2周,每组10~15次,JC带7~9 kg、药球5~7 kg;各4组。动作如图2所示。
1.2.5.4 实验控制
为了确保实验的效度和准确性,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做如下控制:1)由同一名教练指导技术与体能训练;由同仪器和团队进行测试。2)由于样本量少,个性化训练,均采用先4周自然观察,只技术训练,后4周技术+体能训练进行对比参照。技术训练前后,鞭打动作功能诊断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