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学生荣辱观培养的四种策略

2018-09-03田明祥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管理培养策略

田明祥

【摘 要】本文论述职高学生荣辱观的培养策略,提出营造文化氛围,鼓励求知向善;捕捉身边案例,懂得谦虚自律;开展专题讲座,维护社会公德;组织实践活动,促进身心和谐等措施,多维度地培养学生荣辱观,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關键词】职业高中 学生管理 荣辱观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31-02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基本认识,是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人们的情感态度。社会主义荣誉观指明了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顺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的同时,也顺应了个体发展的需要,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指明方向。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之一,我们应当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主旋律,以此作为契机,多维度地培养学生荣辱观,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营造文化氛围,鼓励求知向善

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求学的欲望,更要有人心向善的态度,教师应当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班级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

例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班级文化是整个集体的共同认可的观念,教师要带领学生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室环境布置时,笔者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有学生提出,我们当下的任务依旧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求知和做人同步进行。经过讨论协商,最终决定此次设计主题为“以求知向善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用科学文化指导学生更好地求知、做人。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有的人用毛笔和硬笔写出“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等著名诗词,有的人用图画的形式体现向善的重要性,同学们集思广益,完成了本次环境设计。教室文化驱使学生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内化成自觉、自立的学习习惯。

班级文化氛围要赋予其创新、特色,开动学生脑筋,同步进行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制度化的管理和环境的熏陶缺一不可,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展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二、捕捉身边案例,懂得谦虚自律

理论上的教学渗透终究是不够深入的,案例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利用现实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带入到情景当中,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其中隐含的道理,而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教学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从中学会谦虚自律等优良品德,成为新一代文明谦逊的青少年。

例如,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格叛逆,喜欢张扬个性,做事时任性而为的现象不在少数,课堂表现不积极、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笔者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影响他们的思维观念。例如班级一位学生虽然平时在班上表现不是很出色,但他对待事情认真负责,待人谦逊友善,笔者邀请他在班会课上讲述自己是如何养成好习惯的,他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自律,自律需要制度的约束,我每天都把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将计划表张贴在显眼的地方督促自己,曾经的我也随心所欲,结果成绩一落千丈,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提高很多,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了,所做的事情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任,才能成就更好的未来。”笔者在总结中告诉学生:“有目标、有计划的人才是成功会垂青的人,我们要以谦虚自律为荣,以骄傲放纵为耻。”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了解学生情况,笔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让其他同学借鉴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捕捉学生熟悉且符合教学的身边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思所想,有所偏颇的要加以正确引导。

三、开展专题讲座,维护社会公德

专题讲座是就某一话题展开深度研讨,从起因到结果,透彻地了解事件中的各个环节。近年来,社会公德问题颇受关注,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得考虑问题越来越多角度,如扶起老人反被讹、小孩走失无人理会等问题让人们引发对社会公德新的思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维护社会公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例如,在一次班会课上,笔者组织开展了以“明荣知耻,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笔者让每位学生就近年的热议问题谈谈自己的内心想法。其中,有学生提到扶起老人反被讹的事件时说:“这样的事件让我们的社会道德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在践行社会道德和忌惮恩将仇报的天平上,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当有一天我们的父母甚至是我们自己摔倒在街头,需要别人伸出援手却遭遇冷漠时,又该做何感想?”还有学生讲述了自己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感想,这一现象曾引起人们对交通安全和国民素质的热议,这不仅是管理手段的缺陷,更是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我们要从青年一代做起,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专题讲座结束总结时,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只有明荣知耻,将荣发扬,将耻摒弃,社会才能更趋向文明进步。

专题讲座的课题选取要符合当下社会热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学生通常热爱生活,向往社会但也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四、组织实践活动,促进身心和谐

对于荣辱观教育,教师应结合实践活动深化对学生荣辱观的理解,促进理论与知识的同步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礼义廉耻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倡导做荣之事,拒绝做辱之行,逐渐让学生将道德养成内化成自身品质,正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笔者带领班级学生开展了“文明在我心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学校周边的一些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改善行为,如今社会随处可见粘贴的小广告,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学生提前准备好清理小广告的工具,仔细地清理每一处“疮疤”,他们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将周围的一条街清理得干干净净,并向行人和周围住户宣传了维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了城市清洁工的辛苦,并表示会从自身做起,带动周围人一起为创建文明环境做出努力。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切身地体会荣与辱的区别,积极响应并发扬荣辱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以荣辱观作为契机,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注身边的小事,逐步把握道德标准,学会正确评价社会事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用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感受、审视生活,同时使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继辉.论切实加强高校学生荣辱观教育[J].兰州学刊,2007(51)

[2]李 森.在高校学生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

[3]徐 峰.简论加强青年学生荣辱观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职业高中学生管理培养策略
论提升职业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高中“适用型”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