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信息技术活水,优化山区高中作文教学
2018-09-03陈重浪
陈重浪
长期以来,山区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如此境地:语文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山区经济欠发达,学子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受应试教育影响更深。教师为考而教,山区高中作文教学形式单一;而山区学生为考而学,加之视野狭窄,写作素材匮乏,写作文往往无从下手,即便成文,也言不达意;师生、生生互动少。乘国家振兴赣南苏区的春风,我校率先在全县实现“班班通”。笔者在教学實践中领略到信息技术开放性、交互性的优点,尝试引入这一活水,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来优化高中作文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单一的教学手段,为了应试而作文,学生作文兴趣自然不高,更不要说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提供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学生能自由、个性化地表达,不再是为了考试而作文,从而激发出写作的兴趣。
在学了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我心中的贾府人物》。学生迟迟不下笔,我调查发现,学生对那个时代的生活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无从下手。我把电影《红楼梦》搬上了教室的荧幕。学生边观看边查找有关知识,通过视频和音频的刺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质疑、思考之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往事,一句句意蕴深刻的哲理,浮现在眼前。之后,学生觉得有了一种要写的冲动,这就成功地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换。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个个红楼人物在学生笔下活灵活现地走来。学生说,写笔下人物,仿佛在与那个时代对话。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写作素材
山区高中远离中心城市,信息辐射弱,过分追求升学率,学生过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加上缺少必要的阅读,又没有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文章自然写不好。
让学生多读。笔者曾带学生去图书馆看书,自己订书报让学生看,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了素材积累。但仍是资源有限,针对性不强。笔者尝试组织本备课组老师和图书馆管理员合作,建立电子阅览室,听取学生反馈,专门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经典故事、热门时事,让学生在“悦读”中积累。
让学生到火热沸腾的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根本途径,可这样的活动并不能经常开展。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弥补了这一缺憾。笔者开展“时事我来议”“时事多解”等活动,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信息、高中生活跃的思维、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都在这里尽情飞扬;想象力,创造力,信息的搜集、应用能力,在这里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这样,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了,作文教学资源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了、鲜活了,感受深刻了、直观了,思维流畅了,动笔就顺畅多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作文讲评方法
很多情况下,传统的作文讲评法让广大师生寒心: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却往往不怎
么认真看,抑或只看个分数,对批语也不以为意;学生说,自己认认真真写,总不明白问题所在,写作水平总不见提高,总之,教不教一样,写不写差不多。笔者尝试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操作程序繁复,周期长,师生、生生互动不够,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又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评改。教师先将习作发给学生讨论,明晓评改标准,做好准备。然后教师可将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切换给所有学生,或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面对同一篇习作。对优秀作文,知其长;对病文,晓其短,析其因,想其法,提出升格建议。在交流评议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接受别人的评议,并从中取长补短。
每次讲评后,选取不同档次的作文发布在班级的相关作文论坛中。将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表扬优胜者,将其推荐到校刊以至县市刊物发表,并让学生学优点,找差距,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从佳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作为亮点提供给学生做素材。把典型的文章病例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讨论,写出升格文章。
通过微信、QQ等与作家、编辑交流,请他们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与学生直接交流,既拓宽了评改渠道,又达到了合作育人的目的。
总之,引入信息化技术活水,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让学生自由、有个性地表达,既使教师的教有目标,又使学生的学有所指,教学相长的目标得以实现;既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3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