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是举例论证的范本吗?

2018-09-03杨雁怡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举例例子

杨雁怡

朱光潜先生的名篇《咬文嚼字》多次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不少语文教师把这篇课文作为议论文教学的范本,认为文中大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以此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篇经典课文,否则我们的议论文教学还在陈旧的议论文知识中徘徊打转。现尝试将“举例论证”与“举例说明”进行区分,分析议论文“证明”思维的由来及局限,并从逻辑角度重新审视“举例论证”。

一、《咬文嚼字》的范式意义在举例论证吗?

所谓范本之“范”即典范、典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就写作教学而言,一篇文章被称为范本,就说明它在写作上具有典型意义,而非独特意义。它可以是写作者模仿、学习的对象,通过对它的模仿、学习,写作者可以掌握一定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那么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是否具有议论文写作上的这种范式意义呢?

我们不妨先来简单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基本结构。一、二两节以郭沫若《屈原》剧本为例引出“炼字”这一话题,继而在第三节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然后用了《史记》李广射虎的例子,接下去四、五、六节文段分别从“文字和情感的关系”“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联想意义与套板反应”三个角度论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在这三部分中,又用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苏轼《惠山烹小龙图》等大量例子。无论是文本阅读还是作为写作的材料,对课文中这些丰富的例子的分析一定是重要的内容,这些例子都是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吗?

长期以来,受制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惯性思维,不少教师和学生习惯性地认为议论文中的举例都是为了证明观点的。比如有教师在课上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与此类似的问题常见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不少有关这篇课文解读的论文也有所涉及。

我们有必要对“证明”或“论证”重新认识。一个观点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证明呢?如果一个观点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或者常识还需要证明其正确吗?显然不需要。那么,“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观点还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常识呢?显然是后者。于是就很自然地推出结论:这篇课文中大量的例子不是“举例证明”,而是“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和“举例证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举例说明”也可以称为“解释”。美国逻辑学者加里·西伊和苏珊娜·努切泰利在《逻辑思维简易入门》一书中提出:“解释和论证都是语句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或多个语句为另一个语句提供理由,后者是要做出的断言。” 但“论证”和“解释”有很大的区别,“在论证中,理由(论据)是用来支持一个思考者认为需要支持的断言(论题)”,“在解释中,理由是用来解释一个思考者认为不需要支持的断言所描述的事件或事态”。在逻辑学范畴里,“论证”与“证明”是一个意思。比如,经典作文题“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一个需要证据来证明的论题,“诚信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就是一个无需证明的常识。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把《咬文嚼字》当做证明文的范式是失当的。它不是一篇重在证明的议论文,而是一篇重在说明的议论文,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议论文,不能混为一谈。

二、证明法式的由来及局限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少老师会把这篇课文当做一篇证明文在教呢?这要归结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所遵循的“三要素”理论。 20 世纪 20 年代初,陈望道等人将形式逻辑的理论引入议论文写作理论中,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开创意义的。将形式逻辑的理论运用于议论文写作 ,这对于丰富写作学科的理论体系、指导议论文写作实践活动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中提出,一篇论辨文所包含的证明的三个组成部分 ——论题和判断、证据、证明法式,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熟知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而且一直被奉为议论文教学的圭臬。殊不知陈望道先生提出的三要素是有明确的文体指向的,即论辩文,与后来所统称的议论文是有区别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03版)中两则短文是这样阐释议论文知识的:

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論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没有一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据。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能够用来作为论据的道理,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阅读道理论据,应该能够从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联系相应的事实,并以此来检验这些道理是不是能够证明论点。——议论文的阅读(之一)

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观点;道理论证,用经典名作中的精辟见解、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以上几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议论文阅读(之二)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教给我们最核心的议论文知识就是“证明”: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这就难怪教师用这样的理论和知识来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了,也就难怪把证明文等同于议论文。

然而脱胎于“证明”理论的“三要素”理论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 。它只限于形式逻辑的层面,限于议论文初级本质的揭示,因而是极不完善的。事物的复杂性, 常常不能以形式逻辑中简单的“是”或“不是”做出二元判断。事实上,一切论点的正确性都有其存在的条件与界限, 失去了相关条件或越出了特定界限 ,论点极容易存在逻辑上的漏洞甚至错误。例如,“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论点,它的正确性是受一定条件限定的,不是所有的失败都能转化为成功的。如果不细致分析论点得以成立的条件,哪怕用再多的举例都无法来证明其正确性。用这样的证明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也就难怪“观点+举例”式议论文漫天飞了。无视观点是否需要证明,无视观点成立的条件,无视基本的逻辑规范,缺乏具体而有效的分析与论述,把议论文写作等同于证明题成为长久以来中学议论文教学状况。2015年浙江省高考中大量考生以“文如其人”为论点,通篇举例证明,缺乏必要的阐述与分析,完全不考虑论证的逻辑力量,即为明证。

三、重新审视“举例论证”

从本质上讲,“观点+例子”式的议论文其逻辑内核是“证明”,即用相应的例子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在科学研究领域,这种用实例来证明观点正误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观点必须是正误未明的,是需要来证明的。但是从逻辑角度而言,举例论证的逻辑力量是薄弱的,尤其是要证明观点正确的时候。而如果是要证明观点错误的时候,举例论证的逻辑力量又变得非常强大。比如,你要证明“世界上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观点,除非例子能穷尽世上所有的天鹅,否则从逻辑上讲都无法证明观点的正确;反之,你若要证明“世界上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观点是错误的”,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叶黎明认为:“这种‘观点+事例的议论文违背了议论文的真实目的——说服人,因为学生所要论证的往往是一些无需论证的现成的观点或真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因为论点本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已经自动放弃了对它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真实程度如何等合理性的怀疑,既然论点本身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既然作者已经不去怀疑论点的可靠性,那么,论证就变成论点的‘具体说明。”(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

孙绍振先生在其文章中表明了同样的意思:“证明的方法是一种有很大局限性的方法,这一点是不应该忽略的。因为证明的方法,是一种先肯定论点的方法,对于论点毫不怀疑,是证明的前提。但是,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这个观点如果是正确的,证明并不能回答如何形成正确观点的问题;二、如果这个观点包含错误,用证明的方法很难揭示这种迷误,因为论据是根据与论点相一致的原则而挑选出来的。”(孙绍振《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

用“证明”的思维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显然是狭隘化的议论文教学。而举例的目的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又仅为两种:一是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二是为了说明观点的正确(实际上都被错误地冠之以举例论证)。议论文写作本应有的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培养目标在这一写作知识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仍以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为例,考题提供的两个观点:观点1,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是一致的;观点2,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观点1是一个绝对判断或者全称判断,无论列举多少作家作品例子都无法来证明其正确;但是若要证明其错误,只要举出一个作品格调与人品不符的例子即可。观点2中“可能”二字说明这一判断具有或然性,从逻辑角度看这一判断是无懈可击的,因为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无论背离或统一都被包含在内。因此,这一观点无需證明,再多的举例也只是说明其正确而已。

事实上,这个作文题审题几乎没有任何难度,也不需要考生在观点的新颖性上多费脑力,换言之,观点是给定的,你只需选择即可。考查的重点无疑落在“阐述”与“分析”,而不是“证明”,因为根本无法证明或无需证明。考生真正要思考的是,人品与作品的格调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高格调的作品何以与作者的人品背离等。这样的分析才能体现写作者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中学(311400)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举例例子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