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的有效训练策略
2018-09-03李燕萍
【摘 要】本文根据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培养意义,结合学生的节奏感不强、节奏教学方法陈旧和重视不够等现状,提出要更加重视节奏教学,并通过以自然界和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加强音符间的轻重缓急把握、选取经典音乐案例来辅助教学等策略,切实提高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音乐 节奏 有效训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164-02
音乐教学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节奏的训练,因为任何优美的音乐都有一定的节奏和节拍,偏离了节奏的音乐会失去美感,也失去欣赏价值。节奏训练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中心和重点,然而,节奏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节拍规律等,对此应该加强对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音乐节奏感。
一、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正是因为节奏对音乐的重要性,才使得音乐教学中必须将节奏训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音乐学习中,很多学生缺少对音乐节奏的深入理解,甚至不能很好地把握音乐节奏,也就无法准确、深入地吟唱一首曲目,从中可以看出节奏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把握音乐中的节奏,产生一种明显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掌握一首曲目的灵魂,领悟一曲音乐的思想,欣赏其美感,在正确把握音乐节奏感的基础上正确地输出音乐。缺少节奏训练的音乐教学偏离了中职音乐教学目标,也无法把握教学的灵魂,进而影响中职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存在问题
(一)学生节奏感的缺失
很多中职学生缺少节奏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不深刻,从而无法很好地把握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旋律,影响音乐的学习与教学。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其中包括:中职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水平有限,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从而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学生自身的音乐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这是因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对学生的音乐节奏缺少训练,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音乐、不能很好地把握音乐节奏;再加上学生通常将音乐列为次要科目,当作一个娱乐性课堂,自然在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有所欠缺,没有考试考核的压力,对于教师的节奏训练要求更是视而不见、不愿配合。
(二)对节奏教学的重视不够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多数学生都走向了大学课堂,这就使得中职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导致中职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的生源质量逐渐下降,高水平的教师也逐渐脱离了中职教育,走向普通高中教育,中职学校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师素质与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象。一些中职学校的师资配置落后,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应用能力等也相对有限,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节奏训练,即便一些教师能重视节奏训练,但由于其思想相对陈旧、保守,教学方式缺少创新等,也会使得教学课堂缺少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三)节奏教学模式不够新颖
节奏训练是一项相对枯燥、无趣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然而,中职音乐教学课堂一方面是因为其边缘化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使得中职音乐课堂缺少活力,教师一言堂的节奏训练方法让学生倍感无聊、枯燥无趣,不能较好地投入节奏训练中,过于严格、呆板的训练甚至会招来学生的抵触情绪。
三、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的有效训练策略
(一)以自然界和生活为引子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对自然界声音、情感等的高度表达与诠释,音乐同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节奏,教师不妨将生活中的节奏融入音乐课堂节奏训练中,这样就打破了单调、枯燥的节奏训练,让学生将节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拉近音乐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处处蕴藏着音乐节奏。因此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节奏来导入课堂,例如:火车的咔嚓咔嚓声、泉水的叮咚声、鸟儿的啾啾声、敲鼓的咚咚声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这些特征突出的声音播放出来,反复地播放,让学生说出来自于不同声源的声音的特点。伴随着学生对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的总结,教师则可以接地气地将节奏的概念导出,从而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节奏的特点,领悟其美妙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节奏的世界,形成一种节奏意识,每听到一曲音乐都能领悟其中的节奏。
(二)结合理论知识学习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原理特点、有特定的理论性规律,学生一般能认识音乐节奏的轻重、快慢、缓急等,但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原理才能用理论去解释音乐曲目中的节奏规律。然而,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枯燥,教师不妨在节奏理论教学中贯穿音乐的播放,也就是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现实活动案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为学生弹奏《国歌》,借助此曲目来向学生讲述“三连音”的音乐节奏知识,在弹奏曲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应写出其中的乐谱,再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乐谱,学生仔细观察乐谱则会发现有三个相同的音符,进而引导并总结出“三连音”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学生也能总结出“五连音”的概念等。学生利用相似的方法能够深入地领悟出其他曲目的节奏,这就是音乐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吸收音乐、体会音乐中的节奏感。
(三)把握音符间的轻重缓急
任何一曲音乐都有节奏,节奏间有轻重缓急,音符的长短与时间距离等也成为中职音乐节奏训练的关键内容,教师要重视音乐速度、音符长短等的把握,训练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的节奏。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去探究音乐,明确其中的旋律、節奏等,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音乐节奏,教师可以将一些学生熟识的歌曲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不同的曲目,这些曲目都是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流行曲目,不同的是这些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轻重缓急都不相同,如《甩葱歌》节奏清晰明快,节奏感很强。此外,一些节奏感很慢的轻音乐以及一些中速节奏的曲目,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
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曲目了解不同音乐的节奏特点,进而认识到节奏的特征,更深刻地领悟到节奏的轻重缓急,这也是节奏训练的一大目标。
(四)用经典音乐案例辅助教学
经典音乐是经过时间流转、岁月积淀下的音乐,应该成为中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案例,不仅是因为经典音乐的经典性、知名度,而且因为经典音乐往往有着较好的节奏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而且学生听到熟悉的经典曲目时也会自然而然地配合学习。
例如:经典音乐曲目《兔子舞》就是一个具有节奏感的曲目,教师通过播放此曲目来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节奏,音乐响起来后学生便纷纷踏歌起舞,跟随着音乐節奏和舞步,学生很快就明确这首曲目的节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节奏类别。很多学生说出是快四节奏,有些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此舞曲是四个拍子一变奏,一些学生则说是慢四节奏。此时教师可以先不给出答案,让学生继续感受和猜想,说出自己的理解,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感受、体会的机会,最后再给出节奏的解释和诠释,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一首曲目的节奏特点。
此外,教师要尽量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和他们的兴趣所在,围绕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教学曲目。例如:一些学生更加喜欢流行性曲目,教师则可以尝试多播放一些流行歌曲,让学生一边听这些流行歌曲,一边分析其中的节奏,从而更加深入、透彻地分析曲目,掌握其中的变化,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总之,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节奏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节奏的世界,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来体会音乐节奏,感受和认知音乐节奏,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中一边领悟节奏、一边体会其中的快乐,最终达到中职音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 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2014(38)
[2]李燕萍.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7(42)
[3]黄坤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和视唱练耳的融合发展探究[J].广西教育,2017(42)
[4]许 樱.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16)
【作者简介】李燕萍(1976— ),广西浦北县人,讲师,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中职学前教育乐理教学、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和学生德育管理。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