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下“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03罗益才
【摘 要】本文先分析碎片化时代下“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双微”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再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最后从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阐述“双微”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体系建构。
【关键词】“双微”教学模式 碎片化时代 中职教学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76-03
随着我国的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改进,提出了“双微”教学模式。“双微”教学模式即指在学习时使用微博及微信这两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在许多学科中利用。当前的“双微”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有移动化、碎片化以及互动化的特点。在我们实行“双微”教学的时候,学生具有极高的参与性,同时利用互联网可以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有利于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造成的不利,使得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普及,在节约大量上课时间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主要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碎片化时代下“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建构
在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的基础上,辅助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实训过程的展示,这样可以在省去大量时间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过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仔细的思考。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建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详细、系统地掌握,方便学生在日后的复习中懂得如何把握重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内容,丰富的动画效果以及清晰的知识点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之后,教师再进行微实验,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论证理论的正确性以及不断地巩固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开发
“双微”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际通过网络达成有效的结合,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内容,传统教学则是比较死板,但是在不断重复的前提下也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可以做到充分利用一种模式的长处去弥补另一种模式的不足,那么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综合智能的开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双微”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一)基本结构
“双微”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学习的信息。筛选信息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活动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任务上的分配等方面,考虑周全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阻碍因素。这是“双微”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2.确定主题。我们讨论的主题应该是教材大纲中的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筛选,在中职学校中,应该以就业为主导,这些主题必须都是围绕就业展开的。3.准备教学。在准备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集思广益,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与有效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4.主题的讨论。对事先拟定好的主题,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知识点上存在欠缺的地方,达到“双微”教学所期望的预期效果。
(二)课程设计
在课程的設计方面,要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可以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之后,那么对知识点的掌握将会是很轻松的事情。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以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三、碎片化时代下“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建构
“双微”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教学模式,对教学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本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建构,即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建构。
(一)课前建构
针对微信、微博现在的市场占有量,利用他们的快捷性、普及性、有效性等特点为教学所用。通过课堂内外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每个知识模块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中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下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理论知识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信息类基础知识;了解 Windows 7 系统及 Word 窗口的组成及掌握 Word 的基本操作;认识 Excel 窗口的组成及掌握 Excel 的基本操作;认识 Powerpoint 窗口的组成及掌握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熟悉互联网的应用和相关知识,能够搭建局域网。
2.执教过程的知识延伸: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学生除了完成“十三五”教材固定的实训任务外,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辅助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筛选、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3.团队协作意识的注入:通过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荣誉竞争等意识,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树立互帮互助的价值观,为学生职业生涯埋下伏笔。
(二)课中建构
1.课堂设计手段。教师通过校园网搭建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其作为执行教学过程中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而存在的。因为自主学习部分的课堂设计手段涉及学生对智能手机、微信软件、连接网络情况以及使用网络的费用等。为此,通过调查及走访,笔者发现广西华侨学校学生基本上每人都有智能手机,且多数都为“双微”的忠实使用者。
2.教学资源共享。课堂 40 分钟的主要教学时间,对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迷惘性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资源的共享能极大地缓解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教师对知识点或知识模块进行归类,以便帮助学生达成知识系统化、内容缩小化,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其次,教师通过标注重点难点,吸引学生眼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最后,教师组织学习的模式要多样性。中职学生在进行移动教学时,存在自身自控力不强、干扰因素多、时间分散等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共享时,要通过颜色变换或者配以趣味性标题、图片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制作及共享也是教师教学后续一个庞大、系统、周密的工作环节。
(三)课后建构
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课程上完就结束了,这对学生知识点的把握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有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存在听不懂或区域教育影响而涉猎面不广等原因,导致碎片化的知识点积累得越来越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失去。而在“双微”教学模式中,提倡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
1.在自主学习方面:中职学生的学情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双微”公众平台辅助教学时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目标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实施阶梯式教学。教师在设计“双微”公众平台时需以面向中等生为基点。在教学实施时,增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提”及对有待提高的学生的“补”的支持,既有“面向全体”的“总”的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的环节。
2.小组探究学习方面:学生的小组学习部分主要是通过在线交流获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帮助或者教师发起的小组讨论学习。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引发思考,从而实现知识向更深层次的内化。通过小组学习,师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会增进友情,教师也会无形中由教师变为学生的朋友。
(四)反馈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综合与片面、讲授与交流、系统与杂乱是相互存在、相互贯穿其中的,“双微”教学模式通过即时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碎片化时代下“双微”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体系建构
在碎片化时代下“双微”教学模式中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良好以及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对于学习效果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建构“双微”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主要建构的方面应该包括:
(一)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
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讲的理论是比较多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理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才可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迁移。因此,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本节课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方便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理论方面的考核应该以教师的标准为主。
(二)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考核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马上面临着步入社会的问题,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具备一种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做出切实的评价,考查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从而使得他们在迈向社会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进行角色转换,适应工作岗位安排的工作,并做到得心应手。
(三)职业素养的评价
职业素养考查的方面主要包括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以及职业操守。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局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可以使得评价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不断地改正,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教师对总体进行评价,得出学生的总成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上应用成为一种趋势,其把碎片化与“双微”结合起来运用于课堂上是一种创新。因此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对碎片化与“双微”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双微”教学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化及信息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对学情进一步研究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诊断提出的新要求,旨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凌 菲.“知识碎片化”时代微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职教通讯,2016(18)
[2]陈战胜.碎片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微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3]黄 辉.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
[4]李志方,刘 勤.谈“双微”整合教学模式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尝试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9)
【作者简介】罗益才(1979— ),男,壮族,广西崇左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微课教学应用。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