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价值
2018-09-03包春莹
包春莹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北京 100081)
目前我国新的高中课标明确了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各科课程,并要求深入思考学科的本质,突出各科的育人价值。那么,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起什么作用呢?笔者试着从这一视角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初中生物学的教育价值做一深入分析。
1 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1.1 结构与功能观是初中阶段学生应主要形成的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是基本的生命观念之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结构与功能观的认识对象从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到细胞,从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涉及整个生命系统。从分子水平看,初中要求比较低,学生仅知道DNA分子与行使功能相适应的初步知识就可以了,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等知识,要到高中继续深入学习。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的形成应该伴随着整个生物学学习过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结构与功能观的内容见表1。
教材中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的方式主要有如下3种: ①通过图片和概念直接呈现。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45页,通过植物细胞模式图来呈现结构,并在正文中描述相应内容。②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问题。如模拟制作——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资料分析——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等。③通过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了解结构与功能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工肾脏用于血液透析、动物与仿生等。
1.2 对其他生命观念的形成也有作用 初中教材中也渗透了其他生命观念。能量观是对能量的基本看法和认识。生命系统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还涉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为生物圈中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能量”“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能量转换的作用”“人体内的能源物质”等内容。
表1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结构与功能观举例
八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集中体现了进化和适应观,除此之外,其他涉及进化和适应观的内容也不能忽视。例如,植物、动物类群内容,教材是以进化的大致线索安排的,并且突出了它们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是人类在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进化形成的,这一观点到高中阶段还要加强。
教材中涉及稳态与平衡观的内容也有很多,如“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关于细胞的正常分裂(平衡)与失调的介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超过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受到破坏;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矿物质等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绿色植物与碳氧平衡;膳食平衡。
2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人教版初中教材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有如下特点: ①是立体进行的,有显性也有隐性。显性栏目如“技能训练”,4册教材安排了20个“技能训练”,涉及观察、提问题、比较、作出假设、解读数据、评价等多个方面。隐性的涉及“想一想,议一议”、练习题、各种探究活动栏目、旁栏思考题等。②所训练的能力涉及多个方面,从提出问题开始,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再到清晰、有序地表述结论。③对某一个技能的训练是循序渐进,并多次重复的。例如,关于提出问题的技能,先给定一些问题或安排简单的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下来提供具体问题情境,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判断分析;最后安排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活动。一次“技能训练”活动是不够的,所以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想一想,议一议”中又给学生多次提出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小壁虎短尾巴、人的生殖等情境中,提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通过卡通图多次给出一些问题(测量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关于小蝌蚪的讨论、关于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讨论),也能启发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3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10大主题之一,要求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这些几乎与批判性思维技能是重叠的。初中教材安排了多种探究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将科学本质的一些内涵融入其中,那么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教材在正文和思考题中都提供了许多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素材,在“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栏目中也都有涉及。正文中讨论了过度放牧、过量施肥、食品安全、倡导无偿献血、疫苗、艾滋病等问题;“科学·技术·社会”涉及了生物圈Ⅱ号、节水问题、移植器官来源短缺的问题、超级细菌、狂犬病与疫苗注射等;“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涉及了林业工人的新任务、医疗救护和心理咨询等问题。而且,教材安排的很多思考题更可以作为学生深入讨论或辩论的题目。例如,“怎样对待有遗传缺陷的人——亲友、自己或他人?任选其一,详述你应选择的态度和行为。”“有些人为满足家庭想要男孩或女孩的愿望,请求医生为孕妇做胚胎性别诊断,以决定取舍。这种做法对吗?如果法规不禁止这样做,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关于“人鼠大战”、防腐剂、“不打春日三月鸟”等的讨论。教学环节中怎样利用这些教材资料,将社会生活问题引入到学生的思考范畴,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教师要不断思考践行的重要问题。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持续地关注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