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论两篇
2018-09-02
高考文言文作文刍议
吕淑帆
作文作为高考第一大题,分值占到语文的30%,历来被高中生重视,甚至有“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之说。据分析,作文作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分数与语文总分呈正相关性,作文长1分,总分平均长5分。所以高中生在作文写作上费尽心力,将作文素材积累、结构打造、语言升格、精华语段背记等各种招数都使用上了,而这之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文言文写作现象。
2001年江苏考生蒋昕捷一篇文言文作文《赤兔之死》获得了满分,一时名声大噪。此后,高考考场不时传出高分文言文作文,如2003年北京考生耿亮的《转折》、陕西考生柳存定的《吊屈原赋》,2007年浙江考生高志远的《吊李白歌并序》,2010福建考生杨华的《士运论》、江苏考生王云飞的《绿色生活》等。
针对文言文作文现象,该怎么看,有的老师忧心忡忡,担心学生走上“邪路”;有的老师鼓励尝试,主张剑走偏锋。而学生有的跃跃欲试,有的视为畏途,更多的则是感到茫然。对此,我认为对于文言文作文既不需要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当做终南捷径,理由如下:
一.高考作文重在对考生思想的考查
《尧典》中说“诗言志”,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古人认为文学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和感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语言形式背离思想内容的“齐梁余风”,引起韩愈等人忧虑,他们开展“古文运动”,提倡“文以明道”。宋代,周敦颐更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理的,就如同将车轮装饰的很精美却不用,只顾装饰,而空着车厢。
如果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博人眼球而采用文言写作,那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高考考纲对写作规定一共十条,其中涉及思想的有六条: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⑵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⑷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可见,今天考纲对作文的要求与古人写作重视思想的传统是吻合的,我们在高考中不要一味注重语言形式出新,而忽略了文章的观点和思想情感。
二.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对文言文写作要以平常心看待
高考考纲对写作中语言的要求一共是二条: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2.发展等级:⑶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其中对语言形式并无其他要求,即不强调用文言还是白话,用文言文写作并没有什么问题,考生可以大胆尝试,因此也没有必要把文言文写作视为洪水猛兽,只要考生能够驾驭,不影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就可以。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是:請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试卷对表达方式、文章体裁没有规定,以前高考试题还注明“诗歌除外”,现在这一条也取消了,可见高考对考生语言形式尽量松绑,让考生能够不受拘束地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因此,我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高考作文使用文言还是白话,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写小说还是诗歌,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哪种形式更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现才华,抒发情感。化用龚自珍的一句诗结束本文“我劝考生重抖擞,不拘一格写华章”。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
浅说作文结构的新思路
马林泽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在写作实践中,以下几种结构方式,有助于文章结构的创新:
1.题记式结构。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揭示文章主题,这样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题记”。
2.小标题式结构。在一篇文章中,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有两种妙处:一是既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要领。
3.镜头式结构。一些作文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同学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等形式来展示作文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而平中见奇,令人耳目一新。
4.排比段式。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运用在段落之间,就形成了段落排比法。所谓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段落组成一篇文章的主体框架结构的写法。
5.问答式结构。以“提问”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6.回环反复式结构。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结构方式,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7.一线串珠式结构。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某个人(如课文《孔乙己》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某一事物(如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可以是某一事件(如课文《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也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或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