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8-09-02王晔
王晔
内容摘要: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成为各行各业所追捧的热词。“互联网+”国家战略下的大学英语教育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带来了改革性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教学进程和管理以及反馈体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将互联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创新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育向“互联网”教育的转变
1.1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即从传统模式下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学校,课堂等场所,逐渐向具有强大存储型和交互性的互联网转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就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产生的新兴的教学产物。
慕课(MOOC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慕课学习是基于求学者的兴趣而非身份,所以慕课在短短的几年,就吸引了全球上百万的学习者。微课,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用一个10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将一个教学目标或主题进行指导性教学。如果说慕课教学是面教学,那么微课教学就是点教学。微课的发展方向是点对点式教学,这种小规模的在线课程更加强了有效的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微课的信息含量相对较少,内容也相对零散。
1.2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传统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主要载体,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分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组织和机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例如,美国的Udacity,Coursera等平台提供大量的在线学习课程,Coursera平台上还专门有Specialization(专业)栏目的设置,学习者完成这一栏目下所要求的课程学习,即可获得大学颁发的专业证书。这一改革也势必将使“互联网+”背景下,求学者能够选择的教育机构更加的多元化。
1.3学习者—从被动到自主。传统模式下的学习者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成为了可以无时无刻,无地不可的事情,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学习,不必完全地依赖课本,课堂和教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其中,移动学习,即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习者只要打开手机APP和移动网络,即可获取大量学习资源。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习者。
1.4教学过程—从灌输到互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不断改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随之改变,从教学的主导者向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转变。这需要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实际参与,及时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给与反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大学英语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设计的创新
2.1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交流;课后拓展提升,“三段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摒弃了学生“好发问”的坏习惯;使用Tutorial和Seminar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加了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开发和提升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英语教学不再停留在静态的知识传授上,而是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摒弃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定式。摆脱了传统课本的束缚,学生将学到与时俱进的实用性话题。交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突出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英语情景,如怎样写个人简历、求职信和预订机票和宾馆等相关话题的表述。将主题设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课后资料查阅和讨论,结合互联网上筛选的音频、视频资料等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把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2.3发挥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优勢。采用了教学平台,建立网络系统资料库,其中包含各种多媒体素材,例如:文本、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方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用手机APP,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可移动性和便利性。英语课堂和多媒体和互联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图文声像于一体。通过相关主题的音频和视频和网络资讯,传递适合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的社会文化信息,使内容和情景贴近现实生活,创造了情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英语课堂,有助于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进而调动了他们参与交际活动的积极性。
2.4及时有效的评估反馈体系。评价体系分为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基础上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将试题生成二维码,即可通过“扫一扫”,便可以实现对文章里学生应自学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有助于学习者能够自我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使教师及时地得到反馈,从而可及时进行小范围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学生自学的不足之处。终结性评估我们基于计算机考试题库而完成的,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高效的机考代替了传统的书面考试。基于互联网的评估体系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印刷过程、批阅过程等教学差错,从而达到完整全面的终结性评估。
(作者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