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对策
2018-09-02张峥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在国内迅速传播,并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充分认识西方消费主义特点及分析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原因,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 影响 对策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关联性和交互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帮助我国实现各领域深入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却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西方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逐步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对我国民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在新时代如何正确看待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促进国家健康和谐发展。
一.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特点
西方消费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因此消费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消费皆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物质需求,如同马克思所讲的消费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状态和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目的的根本指向和最终归宿。而消费主义思潮则是把消费看做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不仅超越物质需求,而且是满足自身精神追求享受的一个符号。用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话说在“消费社会中,既不是物,也不是主体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是符号统治一切。消费是一种系统化对符号的操作和行为。”
因此,消费主义是通过无节制的刺激物质消费来满足大众潜在的虚荣和欲望,通过符号来彰显自身物质追求、人生价值的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在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势必会受到冲击与影响,其消费变化产生如下特征:
(一)追求符号消费,重视消费品牌。当前大学生消费观受到西方消费思潮的影响,逐渐由传统的功能消费转变为符号消费。功能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主要考虑商品功能如材料、工艺、用途等。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主要考虑商品所代表的消费等级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能否凸显消费者的品位、地位。据以往研究显示,大学生目前越来越看重符号消费,对于商品的品牌越来越重视。商品品牌不但代表着商家的综合实力和品牌的实用价值,而且体现出消费者对它的市场认可度。品牌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地确定商品的质量水平,节约时间节省精力,非常适合快速消费时代对物的发展需求。但是当消费成为一种价值和欲望,消费就不是因为需要的本来目的去满足“需要”,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私人“欲望”,把消费看作是区分阶层和地位的纽带,希望对特定商品的消费来表明自己已经处于特定的社会阶层。
(二)攀比炫耀严重,消费盲目冲动。一般来说经济基础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阶段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经济来源,使其在进行消费时,必须限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但是,随着消费主义思想的侵入,大学生在消费时大多进行符号消费,往往这样的消费需求要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这就导致入不敷出,形成超前消费。如现在流行的各种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网贷,都是商家利用符号消费观抓住大学生这种消费心里需求而产生的。商家的生产目的在于通过产品的销售,产生更多的利润。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只有通过消费,才能实现最终的利润分配。生产者制造消费者的虚假需求,把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推销给他们。即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新的生产动力。这就使得商家利用各种手段,鼓动大学生盲目超前消费,使大学生无法正常地对自身的消费需求与经济能力产生判断,而忽略自身实际经济状况。
(三)夸大消费价值,摒弃传统美德。几千年來我国一直秉持着崇俭戒奢的传统消费观,然而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现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一方面他们过度追求物质和财富,崇拜奢靡消费之风,将物质占有和个人幸福,生活质量直接划等,夸大消费带来的外在价值,忽略内在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易受到外在思想蚕食,易动摇自身价值观念,认为传统美德是旧社会残留的遗风漏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物质消费需求,摒弃传统消费理念,成为拜物主义者。使得人生价值取向因物质而得到满足,生活的目的因物质的丰富而得到知足,人为物役。这种观点无疑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割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碍社会健康发展,进而妨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消费主体性丧失,异化为消费机器。消费主体产生异化是指人的方面的异化现象。随着消费的目的、心理、身份等方面发生异化,使得主体在消费中发生了向对立面转化。弗洛姆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被消费异化成了消费的机器,人所创造的商品成为消费者的主宰,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忽略符合自身生存实际需求的消费,从抛弃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需求出发,转而只重视只满足内心对物欲的占有、炫耀为目的消费。消费目的异化使得大学生放弃原本的消费理念及无视自身的经济条件,转而在外在环境的引导下追求所谓的面子、赞赏、高人一等的虚荣心理,违背本质意愿的消费进而引发消费心里的异化。最后重视所谓的身份价值,社会地位的满足,而将消费看作是身份的名片,导致从个人价值的消费转变为以社会、国家为目的的消费,从而消费身份异化。最后丧失消费主体性地位,沦为消费的机器,纯粹为消费而消费。因此,这种消费诱导以刺激潜在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最终导致学生奢侈消费、虚荣消费、浪费等不健康行为的发生。
(二)消费价值观念歪曲,功利消费盛行。一方面由于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时忽视合理消费水平,转而追求攀比和面子消费。比谁时尚、谁名牌、谁奢侈而多于比谁更有内涵、更朴素、更勤俭。对物质的崇拜多于对内在精神的追求,用物质来衡量一切,这钟错误的观点严重扭曲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甚至是人生价值观。再加上学生本来就处于思想观念的成型期,意志还相对脆弱,所以,外在环境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另一方面社会的浮躁,家长的溺爱都是大学生沉迷于物欲的关键原因。如今社会和家长之间的各种比拼,各种毒鸡汤的盛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健康良好的价值理念的形成。
(三)腐化理想信念,道德失范现象频现。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担。没有坚强的理想信念是无法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然而,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悄无声息的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各种拜金、物欲的资产阶级消费观侵蚀祖国的未来,腐蚀民族的希望。再者,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炫耀、虚荣的消费观,易使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在家庭中,难以承担起为父母排忧解难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中,缺少珍惜资源、爱护生态的生态文明观念;对国家忽视社会主义建设者,建造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光荣使命。这严重影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阻碍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三.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与世界的关联性、交互性和交融性逐渐增强,中国需要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也无法完全阻挡愚昧落后不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文化的渗透。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利用文化、娱乐、音像等多种途径不遗余力的渗透各种腐蚀我国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思潮,以达到他们“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目的。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利用其隐蔽性和渗透性对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冲击,以此为突破口打开主流意识形态入侵的大门。
消费主义使大学生过度追求符号消费,将商品的象征意义视为成功的符号,从而大量地进行符号消费以此证明自身的成功。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还未能完全辨识及抵御,这使得他们将符号消费看作是满足自身虚荣,增强自尊心,身份象征的途径;再者,大学生把消费行为看做为一种压力释放的工具,通过消费,来缓解学习生活上的压力,获得满足感的需求。当心理压力产生时,大学生通过消费行为释放压力,时间一长当消费行为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时,盲目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就进一步扩大。消费主义通过盲目消费使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发生巨大改变。
(二)大众媒体对消费主义的渲染和助推。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活力需要消费带动。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使社会的各阶层不遗余力地刺激消费的增长。为了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生产商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告及“新的文化媒介人”所制造的时尚系统,通过商品的符号化而实现其意义的转移。媒体也对不断地采用各种方式对这些新、奇、特的商品、服务进行宣传,吸引人们进行消费,宣传新的消费思想。用马尔库塞的观点概括就是消费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控制的新形式,以幸福的泡沫来制造幻像,维护着现存的制度,以消费的平等和民主来模糊人与人之问实际存在的差异,让人们以消费的方式来表达着自我。在大众媒介的推波助澜下,消费文化让人失去了主体性,无法进行反抗,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大学生非常容易被媒体吸引注意并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内容、消费方式以及消费心理,失去判断力和自主能力,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所起到的作用还在不断地扩大。当代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中的部份是载有消费主义思想的。大学生在缺乏足够分辨力的情况下,盲目地接受媒体的这些信息,模仿其中的消费行为,使其本身的消费观发生改变。
(三)教育措施应對不足。当前消费主义思想对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影响与高校本身的教育应对不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高校的教育应对不足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高校受限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校内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数量和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学开展不顺、环境建设不足等,而这些因素又共同导致了高校对消费主义的教育应对不足。消费主义思潮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渠道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潜在的入侵,更具隐蔽性,多变性,让人们防不胜防。由于高校内缺少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中产生的消费主义思想及其发展趋势,无法即时准确了解,也就促使教育没有能在最佳的时间产生,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间,最终致使消费主义思想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对策
(一)净化社会消费舆论环境,注重精神消费。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外在环境是大学生行为导向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条件。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由经济行为转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势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我们必需优化社会环境,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消费氛围,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各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管理。改变以盈利为目的,刺激大众消费欲望,从而诱导无节制消费的消费模式。加强传播媒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式的消费宣传,对扰乱公众消费观念,滋生奢靡虚荣之风的新闻舆论传媒要严惩必罚。另一方面,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鉴别能力。同时要注重精神消费,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背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
(二)加强学校及家庭消费教育观念的引导。家庭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启蒙地,学校是学生各种价值观的形成地。所以,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对学校及家庭消费教育观念的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消费观教育的引导,需要将学校、家庭、学生三者的具体状态有机统一起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权衡确定利弊后决定具体的方案。这就需要一方面高校对消费教育进行一定的教研力量与资金的投入,通过校本研究实现本校的消费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也可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自由性广泛收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和改进。另一方面家庭是学生消费理念树立,消费实践培养,消费习惯形成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消费理念对学生的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的教育需要家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让学生产生绿色消费、节俭消费的意识,对社会的不良消费观念产生心理免疫,继承家庭优秀的消费行为。
(三)正确认识成功,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阶段,使大学生非常渴望能够获得成功以及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这种特性决定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对成功有着正确的理解和价值判断,树立理性、和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成功观。学生对成功正确理解后就会明白成功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使学生在追求成功时保持理性,不要因为一时对成功的追求而产生极端的心理和行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辨别消费主义,努力提升内在精神文明建设,不盲目崇拜,培养正确价值观念。
总之,消费主义借助大众媒介的宣扬,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绿色、科学、可持续的消费价值观目标,对营造社会主义和谐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树立正确良好的消费生活观念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146.
[2]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3]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5-16.
(作者介绍:张峥,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