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反思

2018-09-02孙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

孙婷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是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既受环境的制约,同时对环境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微观环境是指人们特定的生活实践范围所接触的小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同辈群体环境。分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四个部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同辈群体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不断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观环境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1]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紧密联系。中学阶段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反思不仅可以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而且可以完善和健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概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一切条件总和。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是指围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针对他们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综合有利的各种客观因素,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微观环境,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建设。

(一)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

王充《论衡·求知》中写到“人才早成,亦有完成,虽未就师,家室问学。”把“家室问学”的育人功能提到重要地位。[2]家庭教育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然而不同的教育模式和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道德素质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首先,家庭社会过程中所传递的文化是从上一辈不断传承下来的,经历时代的变迁,有很多旧的观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现在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事事迁就自己的孩子,导致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缺乏生活自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成绩变化,却很少关注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其次,家庭结构的组合也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影响。如今,由于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父母离散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激增,车祸和各种疾病的产生导致家庭人员缺失的概率也不断上升,导致问题少年的不断增加,家庭的结构的变故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甚至对的未来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中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个人早期的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庭关系是以人际关系为纽带,因此,家庭关系比任何社会组织的关系更加亲密。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其处理好长辈关系和同辈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使中学生难以处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更重要的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使中学生心理敏感,甚至是被一些不法分子拉拢而误入歧途。

(二)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对中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环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识地营造的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学校教育能够造就中学生一定的人格,发展人的个性。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智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很多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度不高,精力投入较少,不重视教学的规范,只是照本宣科地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不对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采用适合中学生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之风盛行,导致课堂的信息量不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忽视学生“德、体、美、劳”的发展。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学校的环境氛围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环境氛围建设最重要的部分是学风建设,学风会构成一种教学的氛围,中学生长期生活在这一氛围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一环境的影响。但是,当前学校的学风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中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学习纪律差,对他人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考试中机取巧的现象严重,不正之风盛行。教育者在自身示范是影响中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环境力量。教师的通过良好的示范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威信,而且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了中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现在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不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面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不和善;同时,长时间面对大量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教师也会产生懈怠情绪,降低对自身的要求。

(三)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

《论语·里仁》中,孔子主张“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3]显示了邻里道德的重要性。社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小环境,社区风气决定着人们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社会上各种不良之风都对社区的风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发展。目前人们的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居民之间人际交往关系越来越少,参与社区各项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较少,缺乏社区凝聚力和团结的风气。很多社区是比较松散的一种社会群体,没有明确的道德准则。社区环境是一种开放的系统,目前的社区道德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对社区公共道德行为的宣传和维护力度不够。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带来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有些外来人口缺乏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转型所需要的博爱,不懂得遵守和建立与不相识的人的公共道德规,对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4]

(四)同辈群体环境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独立愿望和自主意识。在中学中,每个同辈群体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核心人物,那些在同辈群体中说话分量较小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但是又不能实现,他们自己没办法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被迫处于这种环境下,又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中学生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目前,有很多青少年犯罪,并对自己的错误做法感到不以为然,青少年在自己的群体中形成的与社会规范不一致的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亚文化的盛行影响着每个处于这种文化的中学生,使他们不自觉地习得了文化所蕴含的不良思想而不自知,心理发展不成熟但是又特别渴望得到成人般的对待,盲目地去做事情而不考虑后果,会由于一时冲动做很多错误的事情。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优化的对策

中学生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优化建设,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并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需要。从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改变其重智輕德的思想,并配合学校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传递正能量,突出主旋律。

对学习和社会来说,教育对象是可控的,但是,教育对家庭状况确实难以控制的,家庭结构的变故必然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可避免的,因此,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抗压能力。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种和谐,不仅指夫妻双方的和谐,更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孩子从小意识到平等、尊重和利他价值的存在。同时,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让他们从小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具有渗透性,无时无刻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的发展。因此,学校加强对校园环境的重视,要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宣传优良学风,让中学生不断受良好风气的影响。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优化校园风气。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并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教师要爱心和耐心,在教育中善于发现每个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过去教育中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等缺点。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题材,寓教于乐,创设生活情境,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枯燥的理论以趣味式的方式讲述出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行举止强烈的道德和行为的示范作用,给中学生树立好优秀的表率形象,在与中学生交往、交流过程中,不断地用良好的道德素养去影响中学生,中学生教师也应该寻找教学过程的兴奋点,激发自己教学过程的创造力,努力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社会风气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优化社区风气首先要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加强邻里之前的沟通理解,促进社区道德建设,这对社区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规范化、制度化、优秀的机制保障有利于社区成员的良好发展。加强社区的公共道德规范,不仅需要通过教育对社区成员循循善诱,提升社区成员的道德水平,同时也需要依靠制度对社区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公共道德制度建设,可以强化公共道德的监督,使社区成员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管理,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同时,社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集中社区居民的智慧,为社区成员更好的生活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

(四)营造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正视和尊重同辈群体的存在,并对其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使同辈群体发挥积极的作用,克服同辈群体的消极作用。要与中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充分尊重中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交往理念。同时,也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良好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受积极环境的影响,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使中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并对他们的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中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因此,学校要善于引导中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要为中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不断创造积极的亚文化。同时,对各种同辈群体亚文化形式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培养中学生对各种文化的分析辨别能力。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微观环境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陶行知认为:“环境不良,养成了许多错误习惯,从这些错误错误,必然再造错误。”[5]强调了优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环境优化的过程是微观环境自身优势发挥的过程,对优化整个社会宏观环境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对微观环境的反思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92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5]马海燕.《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74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5-110

[7]常春元.《教育原理》[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85

[8]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

[9]梁媛.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及优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65

注 释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67

[3]《论语·里仁》

[4]马海燕.《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74

[5]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67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