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能在特教学生的课堂绽放
2018-09-02陈冰
陈冰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特殊教育免费,并使特教学生得到全面、优质的文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诗歌 特教学生 人文教育
特教学校在一系列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人文教育、文化素养教育、语言能力教育,是所有特殊教育类目中最基础的教育。而我们所开展的文学诗歌欣赏课,不但是提高特教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良好伙伴,更是提升特教学生文化素养的一缕清泉和增进特教学生人文精神的一朵美丽小花……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者,吟咏性情也……
一堂融音乐美、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健康美、图画美为一体的优质诗歌课对于我们特教学生来说,是正在进行着的一场灵动思维和文艺内涵的洗礼,其对于我们特教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和良好人文精神的养成都有着更加圣洁、更加柔情、更加如浸入灵魂般的优势。
1.诗歌可以美化特教学生的精神和情操
腹有诗书气自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她可以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虽然我们特教学生相对于普教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能力都有一定限度,但是,诗歌里简洁优美的文字和形象意境的内涵,一样可以温馨感染我们的特教学生,使他们变得心境高雅脱俗,内心纯净向上,精神充实勇敢。
如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此七律诗短小精致,钢劲有力,在教师的直观讲解和时代背景介绍下特教学生应该可以大致理解其内涵。此诗的内涵是积极向上,教人勇敢,催人奋进的……而由于我们特教学生经常的封闭,导致了他们胆小的作风和情绪低落的心态,又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精神独立,他们大多也惧怕挫折、逃避困难。因此,在学习《石灰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大声朗读,并在亮丽有力的读诗声中感受作者豪迈的勇者气息和坚持真理、保家卫国的正能量精神,在诗的读写与理解中一起领略诗人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侵、不怕困难的高洁情操。
再如清代画家暨诗人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咏物诗。此诗在赞美岩竹坚韧顽强的同时,也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个嫉恶如仇、不畏权贵、体谅普通百姓疾苦的“岩竹”。在诗中,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诗人都倾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表象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特教学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学习竹子的执着品质,并在理解和诵读中倾慕诗人的刚正不阿和高尚正义的铮铮骨气……
这两首诗都简短易读,朗朗上口,可以在特教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诗中感受诗韵。使我们整个课堂都完全浸入到诗的文字和灵魂当中,一起拥抱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用心和诗人对话,用毅力和诗人沟通:我们也一样要做内心高洁、意志坚强、勇敢向上、情操高尚的人!
2.诗歌可以发展特教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是培根说过的一句名言。
确实,读诗可使人愉悦,增加文采及充实才能,使人“巧慧”。这个“慧”主要表现为聪慧、睿智、乐观、自信、独立等等。而特教学生正是由于少了这个“慧”字,所以使他们各种能力大大不及正常普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的想象力不是那么丰富,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不是那么紧密,而他们的每一个观点或每一个见地好像也不是那么出色或标新立异……因此,特教学生们更需要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创造意识和情感智商的开发。而我们的特教课堂一旦与想象力最直接的诗歌发生了关联,其情其景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在诗歌优美的氛围中,貌似静谧的课堂渐渐会充溢起粼粼波澜,恰似一潭静泉泛起的濛濛涟漪,慢慢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思绪……让想象插上翅膀,让课堂里的每个人,都变得美好又充满深意……
来看看耳熟能详的孟浩然的那首《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意境,透发了作者丝丝的淡然和静雅若思的心绪: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此诗语言意境优美,诵读和理解都不是很难,在学习和诵读中,我们特教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感悟春天的美好和气候特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自由想象诗中的景色和画面,和学生一起在畅想中感念春天,体会诗人耳中听到、思绪中想到,和疑问中提到的唐朝清晨画面……当这副千年前的“花落知多少”的“画卷”摆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的思绪,我们的心境,是否可以穿越时空飞到诗人身边,和他一起畅聊,陪他一起随风,伴他一起感受这雨后清晨的春天小景……
各种不同意境的诗歌,老师还可以根据特教学生们的想法,建立一个温馨的诗歌教学环境,在学习活动中让他们放松下来,并适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點,并引导学生打开心绪、展开思维、感受内涵、自由畅想……使我们特教学生在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积累中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并逐步自觉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使他们平淡的生活充满诗意,精神填满诗韵……而这些诗歌的陪伴也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锐,心智更加灵巧,精神更加美好……
3.诗歌还可以增强特教学生的读写和语言能力
对于个人来说,诗歌的作用还有增长知识、净化语言、增进文字写作与应用的能力。
特教教师们都有一个很深切的体会,就是很大一部分特教学生本身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语言障碍,因为语言表述和沟通不畅方面的原因,特教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孤独感和自卑感,这几乎是每一位特殊学生都会有的。这也使我们特教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方面较之于普通正常学校的教师付出要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也要更多。而对于特教学生的语言文字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我们特教教师需要关注和努力和的一个方向。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这是一首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全诗意境优美,音韵悠扬,堪称经典。诗作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作者现实生活的个人情感内容。在诵读的时候,有感情地阅读,尽量理解诗文。做到正确地写,安静地读。用心,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思想。诵读是轻轻地,轻轻地,而不是重重的,或是匆匆的。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想象自己有着和诗人一样的心境,让自己的朗读进入作者的灵魂,让诗人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
再来看看另一首著名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也是一首经常被引用,被几代人感念而现在依然可以浸濡每个人心扉的诗,作者是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我们特教学生在理解本诗的时候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复杂的背景,我们可以把诗歌想象成一副美丽又质朴的彩色画面,想象成我们所希望的轻松又明朗的生活家园。也正如诗人当时的心境:有蓝天、有大海、有花、有房子、有马、有我……而我,正沉浸在心之向往的那片空间,过着简单如花开般纯净安然的悠然生活……在诵读的时候,充满温情,也充满激情,展开诗中所描述的画卷……在音乐中引导学生们轻松愉快进入诗人的文字,感受诗人的心声……
这两首诗都是语境优美、思维内涵细腻丰富的现代诗歌,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诗歌与语言学习之间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歌对学习语言有着特别的好处,因此,读诗又是学习语言最好的途径。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言和诗歌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让特教学生学会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诗歌里感受、在感受中读诗……不断锻炼语言能力和读写能力……进而获取富有动感的文字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美好的诗歌绵延始终的都是高尚的人文精神和雅致的审美情趣,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庸俗而倡导高尚的。这,也是我们特教学生需要感受和升华的。
我想,无论是正在学校学习的普通学生,还是特教学生,或是已经走上社会的成年人,都应该喜欢诗、学会阅读和欣赏诗。学得多了,读得多了,领悟得多了,积累得多了,你就会在不自觉中成为充满诗意的人。
愿,诗歌让我们每个特教学生都变得清雅睿智,
具有詩人气质……
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诗人,
拥有诗人飞翔的灵魂……
(作者单位:武汉市儿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