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中的民族文化探究
2018-09-02杨丹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经典选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教学出发:探讨文言文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深挖《〈世说新语〉两则》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世说新语〉两则》中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文言文 民族文化 《〈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蕴含着国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1],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世说新语〉两则》被选入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为初中生第一篇接触的文言文,编者精心选取魏晋两朝时期的短篇故事,旨在让学生提起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现如今文言课堂过度注重“言”的教学,而忽视“文”的教学,导致文言文课堂枯燥无味。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2]。接下来本文将探究文言文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挖掘《〈世说新语〉两则》中的民族文化,以便传承《〈世说新语〉两则》中的民族文化。
一.文言文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民族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有两种,我们常用第二种解释即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历史和现实的精神财富之总和[3]。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文言文”是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流,是因为文言文记载着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意与思想,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民族思维方式。经过时间锤炼的文言文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对现如今具有积极意义。例如中学语文所选文言文篇目大都体现古代志士的思想:有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思;有李密《情表》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孝道情怀;有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尊师重道等浓厚的民族文化。
二.《〈世说新语〉两则》里面民族文化的挖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乃风流之宝典,名士之奇书[4]。全书涉及魏晋两朝的各类人物众多,它在人物的塑造上着重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人物的独特性格。(一)言语品德
《〈世说新语〉两则》中《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和“方正第五”,编者选取这两篇短小有趣的小故事作为初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是有深意的,除开其短小有趣还因为其蕴含的民族智慧。“言语第二”篇中“言语”是指会说话,善于言谈的应对自如,思想敏捷、善于辞令、应对机智,这些逐渐成为士大夫和文人必不可少的才能修养。本篇所记言行多成为佳句流传下来,其中《咏雪》两个关于咏雪的佳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白雪纷纷何所似”[5],历来被奉为咏雪的经典语句。我们常说言行一致,是说这言和行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品质德行,言语常常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体现。“方正第五”篇的方正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无邪,而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得到传颂。本篇主要通过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来表现一个人的正直品质。我们说话做事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这是体现一个人正直人品的重要方面。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坚持诚信守礼,当友人骂自己的父亲,元方则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6]。元方的言语中不仅展示其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的一面,更体现出其聪颖智慧,维护其父亲声誉的孝意。
(二)家庭文化氛围
《〈世说新语〉两则》中除了表现人物的言行与品德之外,还折射出魏晋两朝时期文人名士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体现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无论是《咏雪》中的谢安一家还是《陈太丘与友期》元方一家,我们都能从其言行举止中窥探出其家庭文化氛围对小孩的成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谢安一家在下雪天不是游玩嬉戏,而是与儿女讲论文意,对白雪纷纷进行吟咏,高雅而不失趣味的提升小孩的文化素养。元方一家虽然在文中不见其家人,但是从元方的言语与行动中可以看出陈太丘一家很重视家庭教育才培养的元方知诚信守礼仪,对其教育时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元方七岁便能机智勇敢的维护父亲的声誉,知诚信守礼仪。
三.传承《〈世说新语〉两则》中的民族文化
选入中学教材的文言文是文质兼美并且体现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文言文特殊的语法,学生学习文言文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在《〈世说新语〉两则》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提起对文言文的兴趣,主动去感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魅力。
(一)遵循单元整体,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人教版初中语文选篇具有整体性特点,对于某一篇文章的深入把握不应局限于课文本身,而应纵观整个单元,甚至整本教材。《〈世说新语〉两则》在人教版2016年版将其放在了第二单元,这一单元是以亲情为主体的,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散步》、《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已经从不同角度体会了浓浓的家庭亲情。所谓亲情,就是指亲人之间的感情,具体体现为亲人之间的关爱、关心、温暖、支持等,由此延伸形成的情感教育体系涉及爱情,友情等,其所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其所倡导的是中华文明中最核心的内容——孝敬长辈、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讲究孝道[7]。而亲情是学生不陌生的概念,在其生活的各方面学生能处处感受家庭親人带给他们的温暖与感动,在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这一课的学习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尤其是对尊老爱幼,孝道的把握。无论是《咏雪》中一家人在雪天赏雪咏雪所创造的良好家庭学习氛围以及长辈对子女的尊重宽容,还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对友情观念、诚信品质以及尊老爱幼的孝道的强调,都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家庭亲情的可贵与真挚。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这些情感的教育正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应该调动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更深层次把握课文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的问题是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古代语法知识的匮乏,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与时代结合,与生活实践结合,便能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提起学习兴趣。
(二)感受儿童智慧,借鉴其养成之法
在人教版2016年版《〈世说新语〉两则》课前预习中指出要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因此教学重点应该立足于课前预习,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咏雪》一文中就引导学生感受谢安一家浓浓的家庭氛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8],在白雪纷纷的冬天,谢安一家人在一起举行家庭聚会,谈论的不是娱乐八卦,不是生活琐事,却是文章义理。一会儿雪大了,于是谢太傅临时起意“白雪纷纷何所似?”[9]谢朗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答曰“未若柳絮因风起”[10]。隨便一场冬雪,却映射出谢安一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不刻意寻找知识,却因势利教,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一课。《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则为我们描述了一位机智勇敢执着的孩童,这位七岁的孩童不仅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更斥责了友人的不信、不礼。元方的机智勇敢甚至有点执着的孩子气让人印象深刻,让人深思。我们可以推测出元方定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深知诚信守礼维护父亲名誉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看到这些儿童身上的机智聪慧,更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儿童背后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让学生快速学习前人经验技术、思想智慧的重要途径,众多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一去体验,却能通过文章教育得以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离不开对文言文的学习,尤其是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传承并发扬光大民族精神,需要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虽然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但是其承载的民族文化却厚重,在文言文教学时切忌只重视语句章法的讲解,而应该在字词句篇的基础上落实到字词背后“所言志,所载道”。
参考文献
[1]邓露茜.用比较阅读点亮文言文教学——以《项羽本纪》(节选)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2):20-21.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3]毛庆.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4.
[4]刘义庆,陈书良.世说新语[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1.
[5][6]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109,251,270.
[7]赖欢.品美·悟深·体用——《〈世说新语〉两则》读解[J].读写月报,2017,(12):50-53+64.
[8][9][10]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109.
(作者介绍:杨丹,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