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程育人价值研究
2018-09-01郑志恋蔡晨光
郑志恋 蔡晨光
摘 要 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项内涵为分析视角,剖析RICH课程中“研究式学习”“整合性课程”和“合作式学习”之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最终揭示RICH课程能促进学生实现“人文素质全面发展”,达成其课程育人价值。
关键词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ICH课程;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6-0062-03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Value of RICH Curriculum Guided by Key Competencies for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ZHENG Zhilian, CAI Chenguang
Abstract The research studies the advantages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RICH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cul-tural character”“thinking ability”and“learning ability”in the key competencies for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research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RICH curriculum can promote the “humanistic outcomes” of students, and realize its educational value.
Key words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key competencies; RICH curriculum; educational value
1 前言
近年來,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发展,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以及地区均在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实途径。核心素养的概念源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于2003年颁布的《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1],但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尝试和发展起步则较晚。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同时,因为不同的学段、年级以及学科的学习内容的差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就英语学科而言,如何解读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推进英语学科教学实现部分或者全部的“育人目标”,是摆在英语教育教学相关人士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3]。核心素养的达成离不开各学科内部以及跨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完善。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研制课程标准的关键[4]。可见,学科核心素养也并非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习得,也关照到了观念、能力、品格的塑造。课程标准的研制有赖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将促进课程标准的研制,进而推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最终落实到“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但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根深蒂固使得学科核心素养中所提及的观念、能力、品格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科知识的记忆、学科成绩的提高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课程模式呈现出工具理性的色彩。就英语学科而言,在充斥着英语“工具论”“无用论”等论断的当今社会,如何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摆在一线英语教师、英语教研员甚至更广泛的群体面前的问题。事实上,学习英语的意义是多元取向的,只从实用角度来断定英语教育的意义是站不住脚的。将关注点从宏观的核心素养转向相对具体的、微观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除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之外,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也是亟待探讨的,而其人文性正体现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关注的意识、观念、能力及品格之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5]。若以此四个素养来理解传统的、应试型的英语教育,那么结果显而易见:传统的、应试型的英语教学只是抓住了语言(英语)能力,甚至仅是抓住了应对英语考试的能力,未能深入发掘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批判和创新思维的作用,甚至是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3 RICH课程改革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ICH课程改革始于探索对传统精读课教学模式的改变。RICH课程是由“研究式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合作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humanistic outcomes)四个方面构成的[6]。作为现成的英语课程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RICH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经过创新发展后的RICH课程在多所中小学、高校得到应用、创新。在RICH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其课程发展的目标,而“研究性学习”“整合性课程”和“合作式学习”作为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而存在。
RICH课程从课程模式上看,属于基于协商的课程。首先,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课程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在课改过程中得到重视,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得到极大激发。其次,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在个人经历和体验中得到提升,知识能得到有效的自主建构和内化。对照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RICH课程既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又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和体验。而且,RICH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一主题,利用英语进行基于课题的意义学习,并将所学进行分享。该体系充分结合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不摒弃工具性的基础上发展其人文性,在不削弱人文性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工具性。
4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RICH课程的育人价值
话题探究、社会交流──加强“语言能力” 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项内涵的排序上看,语言能力是处于英语学科的基础地位而存在的,并引领其他素养的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再是基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孤立发展,语言能力培养的环境也不仅仅局限在固定的教材上的语言操练,而更多地强调在真实语境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RICH课程体系中,首先,语言能力的发展已不局限在语法层面,也不局限于固定教材和教法,而是通过学生兴趣和需要进行话题学习,从枯燥的教材中跳出来,寻找有趣的话题进行学习、讨论和分享,化无趣的作业为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任务体验中掌握语言知识、整合及运用语言知识,从而发展语言能力。其次,RICH课程范式下的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融于社会情境,它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积极用英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7],让学生在社交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所学内容通过交流得到进一步巩固。最后,就RICH话题探究的目的而言,学生并非是要通过研究寻得一些标准答案,而是重视研究和学习的过程,追求对知识理解的过程。RICH课程有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地方,但也极具前瞻性地发展了超越语言能力、从单纯的英语学科延伸出的跨学科、深层次的探究式教学,使得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让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人文关怀、融合课程──提升“文化品格”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固定的教材,还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每一份英文材料中都渗透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有较好的文化输入与输出的英语课程,才能有效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从而促进个人价值的升华。而个人文化品格的提升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品格是具有个人和社会双重价值取向的。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上,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是单向的、枯燥的。但是RICH课程中的教师要做的远远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在学生开展话题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教师及其所教的学生均是鲜活的人,拥有类似的经历,而这些都将无形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显然,在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等方面,师生间感同身受式的互动远比教师单向传递知识式的教学来得好。并且这种人文关怀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通过语言课程的融合、学科的融合、学习与生活经历的融合,RICH课程中的学生通过基于兴趣的“话题搜集”“探讨”以及“课堂报告”,能够接触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将“生活经历”提炼、带进学习中。结合英语学科学习的“跨文化”特点,如果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吸收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单纯游走在“英语学科”内部的学生相比,RICH学生的视野和胸怀会更加开阔,跨学科、跨文化意识会更加强烈,文化品格上的优势将更加明顯。
深入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心智特征的体现。多年的应试教育饱受诟病的地方之一,便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不够重视。但是,思维品质是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生成的推进器,训练思维尤其重要。
英语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但知识如何内化到学生头脑中,甚至在内化之后被学生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值得思考的。这一思考的过程正是思维品质训练的黄金时期。在RICH课程中,探究性课程的发展是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这种探究式教学以让学生实现理解世界为目的,打造一个跨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的生成,锻炼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知识在由低阶走向高阶的同时,思维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
认为个人的发展仅仅是个人之事的观点显然有误。思维与合作是同时出现的,个体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的合作是一体的两面,合作学习对发展高层次的认知有促进作用[8]。在RICH合作学习中,知识以群体的方式存在[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进行话题确定、材料整理,最终将成果多形式地呈现于课堂内外。这些具备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擦出集体智慧的火花,最终凝结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锻炼了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评价能力等思维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发展“学习能力”,实现“育人价值” 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其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RICH课程的研究发现,在RICH教学实践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其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共同的特征:“润物细无声”,育人于潜移默化之中。而这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所欠缺的。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往往与态度、观念以及从学生长远利益考虑的学习能力培养脱节。英语学科教育教学通过多年发展,显然已经超越曾经只关注知识的阶段,教育者也知晓了态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把握“态度”“观念”“学习能力”这样无形的概念时,仍是以一种有形的、直接的灌输方式将其传递给学生,自己的任务似乎也就结束了。学生并未真正感受到这些观念、能力内化进自身的过程,而是像接受教师“教”予的知识一样,知道了这一“知识点”,显然处于被动状态,而缺乏引导也使其无法将这些“能力”有效运用在学习、生活中。
RICH课程正是学生学习能力极大促进的一种课程模式。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的英语阅读、写作及思考,进而准备话题,完成对话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用英语展现所学知识,或能有效完成交际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被逐步提升的过程显然不是通过“灌输方法”来实现的,而是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潜移默化的。RICH课程蕴含着学以致用(learning for doing)和寓学于用(learning by doing)[6]的教育价值。学科育人价值不仅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也从长远角度关注到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也不例外。在RICH课程中,正是这种“学”与“用”的相互促进,使得学生不仅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渴望,最终更是推动了学生社会价值的发挥。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研究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各具体内涵的角度审视RICH课程的育人价值。作为现成的课程模式,RICH课程中的学生能通过对自选话题的探讨,既发展“语言能力”,又锻炼“思维品质”;通过整合性课程的学习,吸收多元学科知识以及多元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品格”;通過合作学习,创设和谐的学习群体,在合作中促进“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达成其育人价值。RICH课程也不是静止的,其内容、内涵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焕发其活力,实现其人文愿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申继亮.把握育人方向 创新育人模式:解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J].基础教育课程,2015(3):10-12.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14-22.
[5]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6]吴宗杰,黄爱凤,等.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7]郑志恋.RICH教改中教师观念转变内容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86.
[8]刘锡麒.合作反省思考的数学解题教学模式及其实证研究[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