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体系构建

2018-09-01陈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高职

陈清

摘 要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为例,阐述其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为基础,在组织师生深度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四级技能大赛过程中,在学生培养、教师成长、团队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收获与体会。

关键词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体系;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6-0004-04

Construction of Skill Competition System for Students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

tion//CHEN Qing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automobile major of Sichuan Communi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d bases on the students' skill competition of major in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It elaborates the harvest and experience of student training, teacher growth, team building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deeply participating competition of the college level,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national level, the world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skill competition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1 前言

近年來,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很重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在其快速发展的近15年左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各个岗位上涌现出一大批从职业院校成长起来的能工巧匠。学生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平台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窗口。学生技能大赛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改革等方面均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大赛模式下,紧密结合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学生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四级技能大赛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现状与问题

目前,在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提高与改进。

重视个别培养,忽视全员训练[1] 指导教师、院校领导、大赛主管部门只注重“奥运冠军”的培养,不注重“全民健身”的普及,即只重视参加全国、全省、全市技能大赛的个别竞赛专业户的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全校所有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为了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对这些竞赛专业户采用全封闭停课训练,可以用技能竞赛成绩置换相关课程,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各类技能大赛,无法从技能大赛中受益。

培训片面化,忽视培养过程[1] 学生技能大赛往往是以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其理论知识、综合职业素养等只占较少比例,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学习水平、文化基础教育、身心健康等很难在一项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中完整体现出来。一些高职院校过度强调操作技能,存在严重的应赛培训现象,对于比赛内容以外的知识和技能避而不谈、避而不练。所以在大赛工作中就呈现出单纯的、单一的技术化倾向,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训练,培训片面化。

训练时间长,影响教学秩序[1] 一些院校对学生技能大赛在设备、人力等方面投入巨大,不论竞赛与专业教学需求是否相符,竞赛项目与教学课程是否相结合等,只要是与院校相关的竞赛,都组织学生参加,在技能大赛安排与常规教学冲突时,甚至以牺牲常规教学为代价。在这种状态下,使得学生和指导教师都疲于应付技能大赛,教师没有更多的心思积极改进教学,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3 四级技能大赛体系构建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大赛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四级技能大赛体系,从大赛团队组建、大赛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选拔,使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使实训项目与竞赛项目对接,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的。

技能大赛团队组建[2] 技能大赛团队不仅包括参赛选手、专业指导教师,还包括后勤服务教师、心理指导教师、体能训练教师等。在大赛训练过程中,选手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系部领导是主管,只有组建了全面的大赛团队和合理的管理机制,才能发挥技能大赛应有的作用。

1)参赛选手团队组建——各年级分层选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技能大赛,选拔出更加优秀的选手参加重大技能竞赛,是每一所职业院校的目标。汽车专业在每年11—12月都会组织校内学生技能大赛,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举办学院技能大赛。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带领全体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各个年级课程开设情况,确定竞赛项目和竞赛标准,在本专业中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组织不同的竞赛项目,按年级分层选拔。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为例,大一刚入校,正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竞赛内容为汽车文化及品牌知识;大二学生正在学习专业课程,竞赛内容为汽车总成拆装与检测;大三学生正在进行各汽车品牌上岗前综合强化,竞赛内容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校内竞赛采用将竞赛内容融入实训教学和课余时间给予辅导两种方式,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保证各专业每一名学生均能参与。各年级在校内比赛中表现优秀的选手通过进一步测试和评估后,被列入各个年级备用选手库,备用选手库成员根据其年龄、性格特点、技能表现、专业基础、英语水平等分别成为省级、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的预备选手。各专业的二年级备用选手作为三年级参赛选手的辅助选手,提早介入比赛,下一年通过2~3次选拔后,成为正式参赛选手。

2)教练团队组建——梯队式发展。教练团队对于大赛的训练效果至关重要。汽车专业建立以系主任为领队,系副主任为总教练,专业教师为教练,辅导员担任后勤服务,团委心理咨询师承担心理指导,体育教师承担体能训练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团队成员分工负责大赛团队相应工作,如图1所示。

教练团队的组建遵循“老带新,熟带生”的梯队发展模式。“老带新”,就是往年指导过竞赛的有经验的教师带没有参与过指导的教师,带领他们熟悉大赛的竞赛内容和竞赛规则。“熟带生”,就是对技能大赛内容和规则熟悉的教师带不熟悉的教师。教练团队在后勤服务、心理咨询、体能训练等工作中也将以往一些好的做法予以传承,这样既保证了教练团队的稳定性,又使年轻教师有机会参与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增强了团队活力,长期积累后,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教练团队为例,每年的教练团队既有老教练,又有新教练;既保留了教练团队几年来传承的精神,又增强了团队活力,同时避免了教练团队人员的单一性。

技能大赛管理体系建立 在团队组建基础上,为了确保训练质量,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技能大赛管理体系。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建立的技能大赛管理体系,包含培训管理机制、后勤保障机制、体能训练机制、心理辅导机制、比赛交流机制、奖励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具体如图2所示。

1)技能大赛培训管理机制。

①辅助选手制度。为了保障技能大赛选手的延续性和选手质量,汽车专业建立辅助选手制度。在集训队中,既有当年参赛的大三学生,又有通过二年级技能大赛选拔出的大二辅助选手,辅助选手主要负责为集训队员提供如设备维护、元件拆装、在教师指导下设置故障、帮助查阅资料、记录训练过程等辅助性工作,数量一般为6~8人。

②队长轮值制度。在培训开始前,教练团队需要先制订严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按项目、分角色、循序渐进实施培训计划,并及时跟进、监督、检查任务是否完成,及时解答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问题。汽车专业全集训队采用轮值的方法,每周选出一名轮值队长,轮值队长监督管理参赛集训队员,其他集训队员和辅助选手采用每周点赞的形式完成对轮值队长的评价,直到省赛进行前为每一位队员固定角色,确定正式队长。全集训队建立培训登记表,记录队员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指导教师发现的问题等,全方位监督集训队员的训练情况。

③选手淘汰制度。为了激发参赛选手积极性及保证参赛选手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手淘汰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汽车专业每年参加集训队员的来源途径包括:一为每年秋季学院举办的各年级技能大赛的一、二等奖选手;二为上一年辅助选手;三为宝马、大众、丰田等订单班在秋季教学和考核中发现的优秀学生。通过这三个途径,将全系大三的优秀学生汇集在一起,组成本年度参赛选手库,一般参赛选手库的人数在8~10人。每年三月初由汽車系统一为这些学生向企业请假,最初请假时间为两周,然后根据后续情况续假。

接下来进入选手淘汰阶段,训练两周后考试(包含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淘汰两名选手,淘汰选手回到工作岗位继续顶岗实习,而留下的选手由汽车系向企业续假,在反复的训练→考试→淘汰这样的循环中,选拔出更加优秀、更加适合参加大赛的选手。其余学生在经历了一定时间大赛训练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参加技能大赛强化训练也成为其宝贵经历。

2)技能大赛后勤保障机制。为了保障集训队员的训练,消除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保障机制是关键。汽车专业的大三集训选手由于是从顶岗实习请假返校训练,原来由企业发放的顶岗实习津贴转由院、系两级进行保障,即学院按照技能大赛管理办法给予学生基本生活补贴800元/月,系上再按照企业提供的补贴给予补差300~500元/月。除此而外,集训选手由于晚上训练较晚等,需要提供额外加餐(如牛奶、饼干等),由后勤保障小组予以定点购买、定时配送、定期报账,为学生训练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3)技能大赛体能训练机制。在技能大赛训练和比赛中,体能至关重要,良好的体能是训练和比赛的前提。汽车专业安排每天(含周末)早上7:00—7:40由体育教师、指导教师共同带领全集训队集训学生进行长跑,从2000米开始,逐渐增加到4000米,除非下大雨,任何人不得中断。开始时集训队员觉得长跑后腰酸背痛,反而会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在经过一至两周的坚持后,他们觉得自己的抗疲劳能力、精神状态等得到较大提升。

除此而外,为了增加队员之间除训练以外的相互了解,每周四下午4:00—5:30定为全队体育活动时间,全集训队包括指导教师共同参加篮球、羽毛球双打等体现团队协作的项目,进一步培养队员之间的协作精神,放松身心、增强体能,为全身心投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4)技能大赛心理辅导机制。全集训队特别是参赛队员在训练中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躁、心理波动大、意志力缺乏等情况,具体表现为头痛、烦躁、焦急、出汗、反应迟钝、精神涣散、慌乱等[3],越临近正式的省赛和国赛,这种情况越突出。心理辅导团队及时分析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如选手过于看重比赛成绩、赛前过度紧张的封闭训练、选手自信心不足,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干扰等。

针对以上情况,汽车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和锻炼计划,包括早操、午休以及其他体育活动,确保集训队员的身心状态。

②不断设置困难。在训练中不断设置困难,让队员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来锻炼毅力。

③大赛解析。对大赛的背景、规则、历年状况、今年目标、各参赛队的状况等进行整体解析,进而分析本队实力、每一位队员的实力等,摆正位置,增强自信。

④充分利用模拟比赛。每一天的训练按照正式比赛的规则进行,计时、设置故障、填写工单、与“裁判”沟通、赛后分析等环节一个也不少,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通过反复的模拟比赛,增强队员的心理素质。

⑤往届参赛选手回校参与指导。邀请往届参赛选手轮流在工作之余每周回校一天参与指导,将往年参赛经验、比赛与训练差别、操作注意事项等切身感受传递给选手,特别是本年相同角色的选手,不断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5)技能大赛比赛交流机制。集训队员在集训初期的训练过程,是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和提升规范操作水平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组织模拟考试,才能进一步提升选手的技能水平、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建立各支参赛队伍之间的比赛交流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手段。

汽车专业的比赛交流机制包括被动交流和主动交流。

被动交流机制就是各省赛,全省各个开办本专业的院校之间通过赛前说明会、裁判培训、初赛、复赛等环节,每支队伍、每名指导教师、每名参赛队员进行深入交流,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主动交流机制就是和区域内或者同等水平其他院校间主动交流,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院校之间连续两年开展主客场交流,即重庆院校选手和指导教师到成都比赛交流一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和指导教师到重庆比赛交流一次。在比赛交流环节,选手在不熟悉环境、场地、设备、裁判等条件下完成比赛交流,对其专业技能、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验和提高有较大帮助。同时,学校与往年比赛成绩一直较好的南京、北京等地院校保持密切联络,主动到这些院校比赛交流,通过进一步的取长补短,促进自身队伍进一步成长。

6)技能大赛奖励激励机制[2]。建立健全的奖励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师生积极性,保证技能大赛各方面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奖励激励机制的对象不仅包括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为大赛的后勤、体能、心理等各项工作辛勤付出的教师。

汽车专业对于参加集训学生的奖励,既包括竞赛选手,也包括辅助选手。对于竞赛选手的奖励,按照学院的相关制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学院与用人单位一直保持紧密联系,保证竞赛选手的高质量就业。同时,学院一直在跟踪竞赛选手的发展与成长。对于辅助选手的奖励,表现优异的推荐进入宝马、奥迪等定向班学习,在下一年集训时优先作为集训选手。同时,辅助选手自己还可以推荐1~2名下一级优秀学生作为辅助选手。

对于指导教师,首先按照学院相关制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优评先优先考虑;同时,技能大赛获得的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本年度指导教师可推荐一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储备人才。对于后勤、体能、心理等方面的教师,他们均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出色完成技能大赛中某一方面的工作,对于他们,还是从物质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考虑。

除了以上奖励制度外,同时很重视团队文化建设,每一位团队成员均以加入这样的团队为荣耀,以从事这样的工作为骄傲。奖励激励机制加上团队建设,保证了技能大赛工作的良性发展。

7)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机制。学生技能大赛和常规教学的目的,都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者的差别是学生技能大赛是集中在几个赛项中暴风骤雨式表现出来,而常规教学是在平常的每一堂课中春风化雨式体现出来。如何将技能大赛中训练、考试、比赛等环节与常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将技能大赛中的一些好的管理办法转化到常规教学中,也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汽车专业在学生汽车技术类实训课程训练及考核中,沿用技能大赛中设置故障、交流故障、排除故障、完成书面报告等环节。所有环节中,操作规范性、交流有效性、诊断排除结果、书面报告完成情况等均作为得分的重要依据。如此种种,以大赛为推手,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实现教学质量与大赛成绩的双丰收。

4 成效总结

根据四级技能竞赛体系的总体设计思路,结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技能大赛实践,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取得显著成效。

取得的成绩 自2009年以来,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各年级举办校级技能大赛20余次,累计参加学生3000人次;举办省级技能大赛七次,全省累计参加学生400人次;参加国家技能大赛七次,累计参加学生42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三次,累计参加学生八人次。

2010—2017年的几年间,汽车专业在世界级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获得全国第一名一次、第三名二次、第四名一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单项一等奖10次、二等奖六次、三等奖六次;在省级技能大赛中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收获与体会 实践证明,汽车专业构建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四级技能竞赛体系,充分调动了各位教师、各位学生、各参与部门的积极性,技能大赛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各专业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通过大赛指导,使教师的教學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提升,教师将大赛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实训教学组织中,将往年大赛选手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学生,将技能大赛形成的团队机制、训练机制、考核机制等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与常规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同时,教师和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平台得到持续成长。

5 进一步思考

学生技能大赛训练是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在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选拔体系和训练机制,也需要许多专用设备、专业仪器以及专业技术资料等,有了这两个方面作为保障,训练才能更加高效地进行。然而由于技术、人力、财力等局限性,有些方面是无法完全满足的。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开展有效训练,将是学生培养的一个关键点。以及如何将学生技能大赛取得的成果更好地和常规教学工作结合,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张东志.基于项目化管理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构建[J].现代商业,2012(33):147.

[2]王磊,曾繁明.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体系的建设:正德职业技术学院[J].科技资讯,2013(5):213.

[3]赵坚.职业技能大赛前参赛选手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J].职业,2011(17):81-82.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