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典型习题中探究小学生简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8-09-01潘琛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习题能力

潘琛琛

[摘 要]简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简算技能和运算规律,并在形成敏锐的数感后提高计算效率。很多简算教学都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对学生的附加要求,甚至是强加给学生的任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让学生在简算习题中切实感受到简算的妙处和便捷性。

[关键词]简算;习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88-01

簡算方法的提炼和总结,实际上就是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定律法则建立科学的计算模型,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一、打破常规,激发简算动机

简便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加减法后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它将会贯穿整个四则运算。

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就是简算的启蒙教本。例如9+3,先从3中拆出一个1,和9凑成10,再加上剩余的2就是12。“凑整”始终是简算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学生掌握从左至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凑整”思想。

简算不仅隐含在计算题中,也隐藏在应用题中。例如,一个圆锥形谷堆,底面周长为9.42m,高为1.2m,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0.75吨,这堆稻谷一共多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列式得(9.42÷2÷3.14)2×3.14×1.2××0.75。按常规思路,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若运用简便算法,可先算1.2××0.75,再乘以底面积与高,这样计算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乘以时出现无穷小数而难以取舍的问题。

二、提炼方法,聚焦能力提升

简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口算基础上的。

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数的匹配度,如个位凑十进一,其他数位凑九添一,再向更高位凑十进一……练习如“42+58=( )”“23+( )=100”“( )+36=100”这类计算题,能增强学生对数字匹配度的敏锐洞察力。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将典型算式“12×5=60”“25×4”“75×4=300”“15×4=60”“125×8=1000”“25×8=200”熟记于心,以便他们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像“13×7=91”“29×3=87”“17×3=51”这类不规则的算式也要求学生牢记,虽然它们不具备凑整的特性,但是对找出分数加减法中的可约分因子很有帮助。

简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的特征找到简算的方法,如减数中有没有与被减数尾数相同的,分子和分母之间有无因数关系等。例如,“11×11”,可以采用顺数加倒数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21;相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如果个位数都是5,积的后两位是25,最高位是其中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其后续数字之积;等等。

三、磨炼技艺,发展求简思维

简算是考验思维能力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寻求简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锻炼。

操作思维的培训程序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步。

1.凑,就是把经过特定运算后能够凑整的数字结合到一起。如:÷÷=÷(×)。

2.分,就是把一个分式中的某一项转移到另一个分式中,目的是为了凑整。如:3.2×25×125=(25×0.4)×(125×8)。

3.靠,就是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暂时按照整数计算,再根据实际增减幅度多退少补。如:687+198=687+200-2。

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考能力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略。充分发挥0和1的特殊性,使烦琐的计算变得简略。如:3.2÷0.125=(3.2×8)÷(0.125×8)。

2.消。把两个经过特定运算后结果为1的数进行结合。如:×0.5×÷0.5=×。

3.转。变换运算方法,化繁为简。如:(52+)÷13=(52+)×=52×+×。

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在临场发挥时能够随机应变,将原有的简算经验和运算定律融会贯通,对解决一些偏题和难题有所帮助。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可提供以下几个技巧。

1.调。调换数位,便于直观观察。如:×+×=×+×=×(+)。

2.变。根据数据特点,合理拆解或合并某些关键数据。如:999×999+1999=999×999+999+1000=999×(999+1)+1000=(999+1)×1000。

通过以上一系列有效练习,最终达到让学生由“被动”简算转向“主动”简算的目的,让学生彻底打开简算思路,灵活掌握各种简算方法,并在应用中提升计算能力,从而实现创造性使用简算方法的目标。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习题能力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抓住习题深探索
幽默是一种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