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迪智慧: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2018-09-01杨智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

杨智勇

[摘 要]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慧,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要以培养全面發展的人作为最高教学目标。

[关键词] 启迪智慧;新课导入;互动生成;总结延伸

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孩子们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体验成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有智慧的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在新课导入处启迪智慧

导入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第一步。在教学“近似数”一课的课前谈话中,笔者让学生先猜笔者的年龄。有的学生说大约有三十岁。有的学生说大约有四十岁。我接着追问“你怎么猜我大约有四十岁呀?”学生说我看上去像四十几岁的人。说明学生能调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数感。接着我说,老师猜你们的年龄大约是10岁,是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是的”。接着,教师让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同一首歌》的片头。视频结束课件出示:老师和学生共有24人观看了演出。到体育馆观看演出的观众共约30000人。中国大约有14亿人。师:这些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有的数是准确的数,有的是大概的数。教师:我们把像“24”这样的数叫作准确数,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叫作近似数……

老师准确预设了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比较模糊,顺着学生认识的思路,自然而然引出了“近似数”的概念。课堂气氛很活跃,为启迪学生智慧创设了条件。

二、在互动生成处启迪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信息,及时做出决策来灵活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出示:一个团体操队伍,每行排19人,排了21行,一共有多少人?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理由。

生1:用竖式计算,理由是这种计算方法最常用。

生2:19×21=20×21-21。理由是19个21想成20个21减去1个21,这样算简便。

生3:19×21=19×20+19。理由是19个21想成19个20加1个19,这样算简便。

正当我进行总结时,一位学生打破了即将圆满结束的教学,他说:19×21=20×20-1,理由是400减1也等于399。

教室里一片哗然,“碰巧而已、瞎猜……”我愣了一下,因为这是事先没有预设到的,继而马上镇定下来,笑着对学生说道:“真是碰巧吗?咱们来证明一下。”于是课堂上又“忙乎”起来。一会儿时间,学生又惊呼起来“有道理,真是这样呀!”“这样计算是正确的,每排有19人,有这样的21排,把最后一排去掉,21排变成20排,将19人给每排再补上1人,每排由19人变成20人,最后一排少1人,所以是20×20-1”。接着又有学生举例“18×21=19×20-2,17×21=18×20-3”……转眼间,学生举的例子布满了黑板。

教师利用来自学生的信息,不断及时调整,不仅补救了自己的教学,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三、在总结延伸处启迪智慧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总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如在执教“倍数与因数”一课即将结束时,告诉学生“倍数与因数”是数论的一个小分支,我们一起来初步感受数论的神奇与美妙吧。写下6的所有因数,把6本身以外的因数相加,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计算汇报后,介绍说,正因为这样的数很特别,所以数学家将具有这一特点的数称为“完美数”。这样的数很罕见,在1到100中除了6以外就只剩下一个了,就藏在20~30之间,你们同桌合作找找看。很多学生很快找到第二个完美数是28,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极点,有的人还欢呼雀跃起来。这样的结尾,放飞了学生的智慧,让数学课堂在拓展延伸中变得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数学课堂应该是转“知”成“识”,更是转“知”成“智”的课堂,还是充盈生命活力、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充满智慧地去探究去创造,使数学课堂飘散着诗意的芬芳,演绎着智慧的激情,流淌着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
阅读教学三部曲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