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惜”

2018-09-01冯丽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义

冯丽娜

“惜”字的常用义有:可惜,爱惜,珍惜。当读到宋代周紫芝的《小重山》:“休惜醉,醉后有人扶”一句时,若将“惜”字用今天的常用义来解释,显然语意是不通的。其中的“惜”字,不能用常用义来解释,说明“惜”字另有他意。那么,“惜”字从古至今有哪些常用义?又有哪些不被人们所熟知的特殊意义?

通过翻阅一些字典辞书,可以查阅到“惜”字的一些常见义,大多在今天也是被人们熟知的,如:

一、哀痛、哀伤

1.许慎《说文解字》:“惜,痛也。”

2.《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3.《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颜渊进益未止,痛惜之甚。”

4.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5.沙汀《困兽记》六:“大家只能摇头叹气,一时真不知道如何劝慰的好。而她也就愈加惜伤起自己来。”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1、2中直接点明了“惜”的本义是哀痛、哀伤。在例3中,根据何晏在《论语集解》中的注释,“惜”字理解为“痛惜”,根据文意可以知道表达的正是哀痛之意。在例4中,“惜闵”一词的“闵”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吊者在门也。”段注:“吊者在门也,引申为痛惜之辞。”此义相当于吊唁。例5根据语意可以理解为“惜伤”,表达的也是哀伤之意。

二、爱惜、珍惜

1.《广雅·释诂一》:“惜,爱也。”

2.《吕氏春秋·长利》:“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陈奇猷校釋:“惜死,系一专词,义谓爱惜其死,即不作无谓牺牲。”

3.三国吴·韦昭《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4.《晋书·陶侃传》:“﹝ 陶侃 ﹞常语人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5.《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于饥寒……若欲示威,铤而走险,则天下事不可知矣。望老大人为天地惜生,为朝廷惜福。”

6.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惜字会》:“香会,春秋仲月极胜,惟惜字会为最。”

“爱惜”和“珍惜”都指因为珍贵、喜爱而重视,不愿意伤害、糟蹋。例1《广雅·释诂一》中,将“惜”字解释为爱。“爱”的本义是喜爱,亲爱。简单说来,就是因为喜爱所以珍惜。例2中,陈奇猷校释“惜死”是爱惜其死,这是字面义,而深层义是珍惜生命,不作无谓牺牲。例3、4、5中,“惜”字表示的是爱惜精力、珍惜时间、珍惜福泽之意。例6中,“惜字”是珍惜文字,旧时谓文字为圣人所创,对有文字之纸,不可随意丢弃或污损,如“惜字如金”。

三、可惜、惋惜

1.汉·贾谊《惜誓》:“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2.唐·杜甫《洗兵马》诗:“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3.五代·唐庄宗《歌头》词:“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

4.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贡士》:“﹝高西园﹞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5.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可惜、惋惜是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意外变化表示同情、遗憾。在以上六例中,例1、3是对时间流逝的可惜、惋惜;例2是对雨的可惜、惋惜;例4是因不能想起全部的内容而感到可惜、惋惜;5例是对别人的同情和遗憾。

四、吝惜、舍不得、贪婪

1.《玉篇·心部》:“惜,吝也,贪也。”

2.《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至如少弟者,坐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3.《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

4.唐·岑参《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5.巴金《家》十九:“ 瑞珏和淑英姐妹们想到琴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吝惜”指过分爱惜而舍不得。例1直接解释“惜”为吝和贪。例2的“惜吝”和例3的“贪惜”都分别映证了例1的解释。例4、5都是“惜别”一词,指舍不得离别。因此,“惜”字有舍不得之意。

以上几例中“惜”字的解释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那么,“惜”字的另一种不被人们所熟悉的特殊解释是什么呢?即:怕。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中都提到了“惜”有“害怕、恐怕”的意思。

“惜”字在古代作害怕、恐怕之意来理解的用例也有很多,仅拈出几例来看:

1.唐代诗人崔国辅《香风词》:“坐惜玉楼春欲尽,红棉粉絮挹妆啼。”

句中的“坐惜”,在《万寿绝句选》中作“坐恐”。这是根据异文的训释方法理解的,“惜”与“恐”是同义,表示怕、恐怕的意思。

2.宋代词人张先《菩萨蛮》:“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3.张先《玉联环》:“惜恐红云易散,丛丛看遍。”

4.杜安世《巫山一段云》:“惜恐尘埃染,惊疑紫府来。”

上述例2、3、4中都有“惜恐”一词,如果用哀痛、爱惜、贪婪等意思来解释,显然句意是不通的。运用连文的训释方法来分析,可看出上述例2、3、4中“惜”与“恐”都是连用,属于古诗文中连文的用法。“惜”与“恐”连用,可知“惜”在这三例中都与“恐”的意思一样,表示“害怕”“惧怕”的意思。

5.唐·李白《感兴》诗之三:“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这一句中,“惜”字也是怕的意思。可通过对文的训释方法来分析,“惜”与“恐”是对举义同,都是害怕、惧怕之意。

6.《新唐书·姚崇传》:“臣非惜死,恐不益王。”

7.《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以上例6、7都有“惜死”一词,根据上下文意,“惜死”犹是怕死之意。

8.宋·王安中《蝶恋花·长春花口号》词:“十二番花寒最好,此花不惜春归早。”本句中,“惜”的意思也是“怕”,“不惜”解释为“不怕”。

由上文所述,就可以正确地理解南宋周紫芝《小重山》:“休惜醉,醉后有人扶”一句。将“惜”解释为“怕”的意思,句意即:不要害怕醉了,醉后会有人扶的。

从《说文解字》可以知道“惜”的本义为哀痛、哀伤。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许训惜为痛,痛自有爱义,今语犹称人之相爱曰痛。”例如,孟郊《古兴》:“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例句中的“痛”是爱之意。因为所爱之物失去后,内心会感到哀痛,别人对此心存同情,而感到可惜。同时,自己所爱惜的事物,就会心存不舍,过分的不舍在别人眼里就会成为吝啬,进而延伸到贪婪。也因为爱惜,会有不舍,会有哀痛,所以就怕失去,因此延伸出害怕之意。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惜”字除哀痛、爱惜、舍不得等被人们熟知的常用意之外,还有“怕”之意。也可认识到,在学习古诗文时,对一些字词的解释要谨慎,存疑,不能望文生义。在字词的训释过程中,要运用一些训释方法,考虑全面,就可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到精准。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810008)

猜你喜欢

本义
甲骨文中的“四”“五”“六”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淑女班”军训有违大学军训本义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