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2018-08-31刘宏亮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

刘宏亮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而一旦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出现风险,则会导致审计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以至于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如何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并且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成为当下审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如何认识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错误审计结论,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和责任的风险。审计风险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存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潜在性

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3.可控性

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不必害怕审计风险,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旦其发生,其可能对审计职业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但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随着审计机关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比较多,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审计风险产生的几个原因。

1.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发的审计风险

新时代对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又要熟悉其他相关知识,了解政策法律法规,同时对制作审计报告中公文写作水平、责任判断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审计人员作为个体总是不可避免会受到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的制约,从而有可能引发对问题分析不透、判断失误等问题,由此引发审计风险。

2.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引起的审计风险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改革的日益发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级不断发生变化,国有控股企业规模以不同形式存在,被审计对象日益多样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加之部分单位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资料失真,甚至存在恶意作假现象,这就使得审计工作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对审计的业务要求更好。电子数据逐年增多,对审计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系类都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业务性强带来的审计风险

近几年,随着环境整治和扶贫任务的增大,审计的任务也随之增大,资源环境审计,特别是审计长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扶贫资金审计都是审计的新课题,新挑战。审计报告更是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文件。而对于每一个审计项目,我们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加之审计业务不是谁来都可以直接工作,并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一定的审计经验和过硬的基础知识。这一系列都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预防和规避审计风险的方法

1.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取决于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加强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审计机关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审计业务知识的培训。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审计形式,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强化审计人员在政策落实、生态环保、扶贫资金、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新领域的能力,以审计业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审计人员应走出去、充充电,提高审计业务知识水平。其次,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从政治上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宏观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御不良思想倾向和各种诱惑,不忘初心、忠于职守、砥砺前行,自觉依法规范审计行为。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八不准”规定和其他廉政纪律规定。以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提高审计人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

2.提高审计质量水平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是衡量审计项目的标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审细审透,要做到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得当。首先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环环相扣,从审计通知书、审计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实施、审计征求意见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贯穿项目始终。其次注重防范审计评价和审计范围的风险。审计评价是一篇审计报告的重要点,要做到合理、合法、有据。审计范围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对未涉及的审计领域要在审计文书中描述清楚,规避审计风险。最后,审计问题要把握到位,审计发现的问题一定要有根有据,对于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要有法可依。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实质,严控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3.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的两个控制制度至关重要。一是严格实行项目审计制度。审计机关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审理要重点关注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事项是否全部进行审计,审计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是否到位、定性是否恰当、处理处罚是否规范。二是严格实行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制度。所有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和移动处理决定都要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后才能出具,审计业务会议要重点讨论处理处罚的适应性、审理意见与审计组意见差异、被审计单位意见反馈采纳情况以及拟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事项等。

4.加强审计数据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

审计工作特别是审计数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电子数据也存在着计算机操作的风险,审计人员应做好信息系统的防护工作,确保审计网络、审计应用系统和审计信息系统的防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人员日常操作行为管控和互联网非法行为监测。网络信息安全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审计技术手段等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投入,注重网络安全,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认真负责的开展审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审计项目,确保查出问题证据确凿,处理问题有法可依,审计评价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要客观的认识审计风险的存在性,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办事,严格审计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严格遵守审计信息保密规定,确保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点直至零风险。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审计厅法规处课题组. 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审计文汇,2018年第362期

[2] 锦州审计局课题组. 新常态下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路径选择[J].审计文汇,2018年第362期

[3] 范超群. 浅谈如何规避和防范審计风险[J]. 江西省审计厅网站,2015.12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人社部: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3.5%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年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