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扬琴教学的应对策略

2018-08-31易先玲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扬琴层级院校

易先玲

摘要:地方高师扬琴生源面临着质量和数量的双重危机,因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专业培养目标趋向多元化。为应对这一新形势,地方高师扬琴教学应立足选修和主修两个层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提升专业性。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教学对象 专业培养目标 扬琴传承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24-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的扬琴教学面临的是全新的形势。

一、地方高师扬琴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一)教学对象:数量和质量双重危机

艺考曾经是通往大学的捷径,而随着艺考政策的变化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艺考热”已经逐渐回归理性,山东、湖南等省的艺考生已经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近年高考录取率一直维持在75%左右的较高水平,2013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率为76%,为历史新高,2014年为74.33%,2015年为74.31%,这就意味着仅仅将艺考作为升学手段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对专心艺术的考生来说,相较以往,也将拥有更多的高校可供选择。近十年来,我国开设艺术专业的院校从原来的几十所上升到1400余所,院校间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的招生将面对专业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的竞争压力。相较拥有优势资源的部属师范院校,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冲击将更大,其直接表现则是生源质量乃至数量的下降。

在地方高师院校,扬琴尽管和其他民族乐器拥有同样的地位,但由于其本身的普及程度低,有基础的艺考学生少,零基础的学生不了解,乐器形制大,不易搬动等原因,将扬琴作为第一选择的学生数量和质量远低于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因此面临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双重危机。

(二)专业培养目标:因就业压力导致的多元化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整体看,中小学生源在减少,学校不断整合,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即使有增长也远少于毕业生数量的增长,这就导致毕业生内部竞争日渐激烈。另一方面,音乐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大,在争夺其原有岗位的同时,也挤占了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不少地方高师院校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的界限,专业培养目标趋向多元化,在强调师范性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流向除中小学教师外,还有演奏、演唱、音乐教学、音乐制作、演出策划、音乐管理等。

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对扬琴教学是挑战大于机遇的,机遇是扬琴在民族乐团中不可或缺,表演类岗位对乐器演奏水平要求高,部分学生会投入更大精力,但他们将面对专业院校和综合院校毕业生的双重夹击;挑战则是扬琴普及度低,岗位需求少,扬琴技能在竞争其他非教师岗位时甚至不能起到作用。即使是竞争教师岗位,扬琴的作用也非常微弱。中小学教育要求音乐教师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的表演和教学能力兼备,扬琴在其综合素质中只占到比较小的比重,且和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相比,普及度低,弱势明显。

二、扬琴教学的应对策略

现有的新形势对地方高师院校的扬琴教学是極为不利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不高导致学生成长有限、毕业生竞争力不强,竞争力不够又导致学生生源质量和数量进一步下降,在地方高师院校内部几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民间乐器的传承主要有两条脉络,一条是专业院校,另一条是民间传承,扬琴亦不例外。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会成为中小学教师,这一岗位既能为专业院校培养好苗子,又能给扬琴的民间传承提供活力,一旦失去这个阵地,扬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将失去源头活水。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专业培养目标,传承和发展扬琴音乐艺术, 地方高师院校的扬琴教学必须做出调整。

(一)正确认识教学对象的客观条件,区分选修和主修两个层级

自郑宝恒[1]将扬琴学生分为三类后,学界基本沿用了三分法[2]将高师院校扬琴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从未接触过任何乐器;第二类学习过其他乐器;第三类是学习过扬琴,有一定基础。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策略调整,这种分类模式对刚入学的学生是较为适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

但随着地方高师院校艺术生源整体质量的下降,第二类学生仅仅是因为艺考需要进行过突击训练,和第一类学生区别不大,基本都属于零基础。虽然错过器乐学习的最佳年龄,没有“童子功”,但如果教学得法,勤学苦练,仍有一部分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在扬琴演奏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第三类学生则已经被专业院校、部属高师院校层层筛选过,虽有基础,但大多天赋有限且存在一定技术毛病,其中某些人的技术毛病还已经内化,积重难返,教学难度甚至高于零基础学生,毕业时一些人的演奏水平还不如零基础学生。因此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根据基本功进行分类的三分法渐渐不再适用,反倒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分类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不少地方高师院校采取的措施是设立选修和主修两种教学层级,选修针对所有初入学的学生,持续一到两年,主修则针对成绩较好或进步较快的学生,持续两到三年。就目前情况看,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是较为合理的,但两个层级的教学内容安排却有待深入优化。

(二)立足层级分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选修课的扬琴属于普及教育,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要求,专业性和师范性并重。在课程内容上建立演奏和教科研两套技能体系,前者以扬琴基础技法、曲目演奏、伴奏合奏为内容,后者以扬琴历史传承、流派风格、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尤其是少儿扬琴教学法等为内容。二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在扬琴课程内部形成互补体系,注重扬琴知识的普及和帮助学生树立学科概念。从内容安排看,既涵盖器乐表演技能,又包括理论研究、教学和演奏实践,能全方位、立体式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要求,为培养扬琴演奏、教学和相关从业人才打好基础。

而作为主修课的扬琴则应该是精英教育,深化演奏和教研两套技能体系,突出演奏技能和实践能力,重视师范性但更注重专业性。教学内容安排是在巩固基础技法的前提下,增加演奏曲目的难度和数量,精雕细刻,提高音乐表现力;锻炼视奏试奏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增加与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的伴奏内容,与小型民乐队的合奏内容,同时强调舞台演出和音乐比赛实践,利用各种机会登台演出,锻炼舞台表现力。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表演技能和教学能力。

(三)立足高师扬琴教学实际加强教材建设,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出现了以年龄段为依据划分的少儿、青少年扬琴教材,也有以学习程度划分的初、中、高级教材,但更多的是各种考级曲集和练习曲集。而专门针对高师扬琴学生的教材几乎为零,教师一般是选择性地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再在内容上进行删减。对高师扬琴教学来说,这些教材針对性不强,师范性不够突出,内容安排也不符合高师扬琴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材建设势在必行。作为地方高师院校,进行教材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扬琴学科内容和器乐演奏技能的规律,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具体体现为:选修和主修两个不同层级编排不同的教材,两个层级的教材之间要有连续性;同一层级内的教材要兼顾器乐演奏技能和教学技能,还要根据层级特色适当注意扬琴学术研究能力;此外还要注意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练习曲和乐曲的科学搭配和比例控制;考虑到将来的岗位应用,还应适当加入少儿扬琴教学论的内容等。

其次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兼顾音乐的地方性。扬琴有广东、四川、东北、江南丝竹四大流派,这些流派扎根于地方戏曲和民族、民间音乐,构成了扬琴的民间传承,也成为学院传承的根基。兼顾地方性意味着专业特色和学生竞争力的双增强,对扬琴传承来说也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三、结语

新的形势给地方高师院校的扬琴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总的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传承和发展扬琴这一民族乐器,除在课程内部进行以上调整外,还需要注意和其他民族乐器的联系,和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联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参考文献:

[1]郑宝恒.扬琴新技法及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肖笛.论高师扬琴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8,(12).

猜你喜欢

扬琴层级院校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