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是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
2018-08-31蒋亚平
蒋亚平
[摘 要]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要保持中国第一的影响力,就必须面向未来,大胆创新,采用新技术,瞄准互联网这个新领域,把自己融入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之中,占领媒体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人民日报在向新媒体转型和发展中,在全国率先创办了人民网,成为我国最早的门户网站。早期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坚定和艰辛,迄今历历在目。
[关键词] 人民日报;人民网;摸着石头过河;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9-0123-05
公元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这一年的4月20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接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重申的连入Internet的要求,开通了属于“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的64K专线。此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也相继与Internet连接。自此,中国开始通过互联网与世界融通。
1996年六七月,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笔者开始受命创办人民网,从此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笔者算是地地道道“新闻科班”出身:毕业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大专班,后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曾获过全国好新闻奖。1983年至1986年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日报社,从事三农报道。 三农报道10年,通过辛勤耕耘,借人民日报高地,遇改革开放春光,天时地利人和,发表了不少“大块头”文章,有些还颇有影响。1996年下半年,报社领导找笔者谈话,希望由笔者牵头筹办人民日报社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互联网发展相关事宜,鼓励我“做实事,在大地上写字。”笔者也清晰地看到,未来互联网、信息产业、信息化必是大势所趋,于是决定离开自己擅长的传统媒体岗位,尝试在新的领域做新的事情。
尽管那时,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很快,当时国际流行的“信息化”“信息高速公路”“信息产业”等概念陆续成为热词,受到追捧。作为国家推行信息化的重点工程,“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关工程”,风风火火,热闹非凡,真实记录了当年中国意欲加快发展信息现代化的急切和坚定。但在开始阶段,政府在总体上小心翼翼,异常谨慎。因为在那时互联网给人的印象很不可靠,人们感觉网上的内容,“反动”信息多,且黄色信息泛滥。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是党中央机关报,示范效应强。在中国传统媒体中,与电视、电台相比,报纸一直是老大。但在那时,人民日报社作為我国新闻国家队的领头羊,其业务发展和影响力已经受到了电视媒体的强劲冲击,电视已经开始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报纸的经济实力与蒸蒸日上的电视效益不可同日而语。那些年,人民日报一年的广告收入,还不到1亿元,而中央电视台已有二三十亿的年收入。况且还有许多地方媒体特别是以都市报为主体的新型纸媒,无论是在广告营销还是在影响力上,都踏着市场化的节点翩翩起舞,快速削弱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各大媒体的传统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远离中央财政、自负盈亏的人民日报,不能再按照老路走下去。人民日报要保持住中国第一的影响力,就必须面向未来,大胆创新,采用新技术,瞄准互联网,把自己融入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之中,占领未来媒体产业的制高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人民日报成立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民日报社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社领导亲自牵头,规格很高,阵容很强,笔者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在大地上写字”,听着新鲜、大气,令人憧憬。但在互联网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地有多深,笔是啥样,字又该咋写?完全无例可援。在20多年前要做成这件事情,在“大地”上把字写成写好写美,还只能按邓小平说的办法: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比喻,也是一种韬略和机智。其实,摸石头过河的人,大的方向是清楚的,不过在具体前进的过程中,需要清楚自己要向哪里“摸”,需要挽着腿、猫着腰、趟着水,不断地摸索。需要通过实践、行动,验证自己的信念,同时面对和规避种种不解、争议乃至反对。也就是说,这样的“摸着石头过河”,是长着眼睛、睁着眼睛的,是有大方向的。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顶层设计”。比如,邓小平“摸着石头”要过的那条河,就是改革开放的大河,就是市场经济的长河,就是大家期待的共同富裕的那条河。后人或会把用这样的方法和策略“摸”出来的石头,称之为“邓小平石头”。办人民网,就是要用新的技术工具、用互联网,为传统媒体转型、保持影响力开辟新路。
万事开头难。当时筹办人民网,就是这样摸过来的。“人民网”一名正式启用,是在2000年六七月份。此前从1997年1月1日正式进入互联网,在以后4年多时间里,一直叫“人民日报网络版”。取名人民日报网络版,可以理解为这个网站只是把人民日报的内容原封不动搬上网,让领导觉得更安全、更保险。这样大家的分歧就少些,网就好办一些。电子版、网络版、网,3个概念,迭次变化,看似差距不大,但所牵涉到的政治、技术、市场等因素却很多。仅仅是对名称的选择,就可清晰地显示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岁月,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在向新媒体转型、发展时,那种“摸石头”的坚定和艰辛的轨迹。
人民日报社领导对新事物的发展敏感、坚定。1996年11月初,人民日报社决定参加1997年1月1日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亚洲报业博览会。那时,社长邵华泽、总编辑范敬宜等领导刚好分别访问了美国、英国、法国,参观了世界著名的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费加罗报等,参观了他们开始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电子版。他们明确表示,作为亚洲第一大报,办网络版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必须赶上世界潮流,尽快上网。
要在首届亚洲报业博览会推出人民网,时间只剩一个多月。网站的内容,当然是报社自己做。这正是人民日报进入互联网独特的比较优势。我们清楚,办人民网实际上是办一个新媒体。既然是新媒体,必然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内容要丰富、要有自己特色、要有吸引力、要抓得住读者眼球。同传统媒体一样,网站是否成功,关键还是要有更多的人喜欢看。那时,能够进入眼界的服务商有3个。除了邮电部(那时还没有成立信息产业部),还有中网公司和马云在北京办的互联网服务公司。马云精力充沛,曾专门到人民日报社介绍过互联网的情况,很希望成为人民网的ISP服务商。
人民网作为新媒体,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官网”,但进入互联网,也必须得到批准,那时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都没有专门部门分管互联网。当时大概因为觉得互联网与海外相联,与外宣相关,互联网内容业务被划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管,这个办公室同时也是中央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日报正是这样以内宣、传统媒体之身,进入了互联外宣、互联网这个陌生的世界。
人民日报社把请国务院新闻办和其他主管部门审看人民网初始样版的时间,特意安排在毛泽东主席103岁诞辰那一天,即1996年12月26日。报社希望得到国家有关领导的认可,使人民网能够在1997年1月1日,代表中国媒体,作为第一个最权威、能反映当代中国变革实践的互联网中文信息发布平台,正式进入由美国人发明和掌控的互联网。这样,人民日报就可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如愿带着自己的电子媒体,以崭新的音容,参加于1997年1月6日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亚洲报业博览会。
正因为如此,人民日报社对人民网的首次演示汇报非常重视,国务院新闻办和外事办主任曾建徽、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奇葆等领导同志参加验收。汇报时,与网络文本文件有关的演示,都是在互联网上实时进行,很顺利。演示视频时,那时的带宽条件,实际上根本不可能通过互联网看到真实运行的视频文件。报社就按照预定计划,播放提前装到电脑硬盘里的节目,让大家明白互联网以后可以代替电视。当时,曾建徽同志非常高兴,双手紧握着笔者的手说:“你们为中国做了一件大好事。”那时国内尚无任何关于新闻媒体上网的管理规定,也没有任何关于如何管理互联网内容服务的法规,各方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也很不一致。人民日报办網纵是先行,却是无法依行。按照中国人办事特色,万事需要稳妥,作为“人民日报”大户能拿到“尚方宝剑”,更可确保政治安全和业务安全,确保网络媒体新生儿顺利成长。曾建徽、刘奇葆等领导同志当场表态,人民日报可以按照预定计划,先上网,后办手续。
1997年1月1日,人民网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门户网站,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并且顺利在1月6日的香港首届亚洲报业博览会上亮相,轰动一时。人民日报这个当时世界上看起来最具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色彩、属于改革开放中国的世界级媒体,以建立3W网站、创办新媒体的形式,进入到最能代表当代资本主义技术文明、由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发明和控制的互联网,确实是当代世界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力量交互激荡的景观。
199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召开电子版及信息产业研讨会。已经进入互联网的人民网,再次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信息办、邮电部等多方的充分认可。研讨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讲,利用网络宣传中国,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很重视。以前我们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太弱,真实的情况被掩盖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没有话语权)。现在人民日报上网,扩大了覆盖面,主动出击,可以让国外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做好了对外宣传,也符合国家的要求,是一件大好事。国务院信息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讲,人民日报电子版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牵引作用,意义很大。甚至在当时“垄断”各种宝贵的电信资源,能够决定人民网信息传播速度快慢的北京电报局也很赞赏人民网,认为人民网是国内信息源的权威代表,从此国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有“路”,也有了“货”,并且愿意同人民日报合作,在数据发布平台和专线上给予支持。
此后,与人民日报上网有关的行政审批手续一路绿灯。1997年3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单独下文,正式批复同意人民网作为个例,进入国际互联网。同年4月,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邹家华副总理在报告中将发展信息内容列为发展中国信息产业四项工作的第一项。人民网作为发展信息内容的先行者,被邀请参加会议,并在大会上作重点演示。同年6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内互联网管理发文,这应该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媒体上网和如何管理互联网内容的第一个初始规定。直到此时,中国的媒体上网和互联网内容管理才算是“有法可依”了。人民日报进入互联网才真正完成了应有审批手续。人民网从刚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政府主管部门先发“临时路条”放行,继而迅速得到正式批准,并以此为蓝本制定专门法规,意味着中国网络媒体和各种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发展,以及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也是向国人和世界表示出一个鲜明的姿态:改革开放的中国,决意与互联网携手同行!
[责任编辑:邹立鸣,杨一帆]
Abstract: The People's Daily, the official newspaper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significant newspaper in China. To maintain the No.1 influence in China, the Peoples Daily must face to the future to boldly innovate, adopt new technologies, target at the new field of the Internet, thus integrating itself into the informatization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entire nation, and occupying commanding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indus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new media, the Peoples Daily took the lead in setting up the website of “people.cn” in the country which was the earliest portal website in China. The steadfastness and hardship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media to new media in the early stage, which was kind of “wading across the stream by feeling the way”, can still be visual before eyes.
Keywords: People's Daily; People.cn; Wading across the stream by feeling the way; New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