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习近平新闻思想引领自媒体舆论发展

2018-08-31王秀萍

新闻采编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舆论媒介

◇ 王秀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数以亿计的人们已经淡化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的方式,转移到了更为便捷、迅速的自媒体平台。与此同时,大多数阅读者把接收到的信息再转发出去,使新闻的传播面和传播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且不少信息接收者在转发时,会加入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自媒体舆论真假难辨,难以控制。笔者以为在自媒体时代,所有新媒体的参与者,特别是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都应该主动把自己当作媒体从业者来自觉要求,都要自觉主动地使用“习近平新闻思想”这一有力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共同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新闻思想的“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传播发表了多篇重要讲话和文章。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新闻观念,包括舆论、党性、人民性、新闻观、正面宣传、新闻规律、融合、时度效、话语体系、政治家办报等。总书记指出,“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则会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有些人企图让互联网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变量;有的社会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舆论阵地,甚至消解主流舆论和主流价值。对此,全社会要警惕起来,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2018年4月20日,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上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不断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新闻报道的现状

当今,主流媒体被关注度在自媒体媒介平台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弱。除了因为电视、报纸等主要传播媒介平台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之外,究其原因,主流媒体的报道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受众不乐意接受。主要存在新闻报道的同质化、娱乐化、虚构化和民生化等四方面的问题。

首先,新闻报道的同质化问题会让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丧失,当然对于新闻事件的选择,与电视、广播或报纸的栏目定位有关。但是众多主流新闻媒体在一个集中时段内,对同一新闻事件竞相进行报道,让受众接受同内容的新闻轰炸,有内容上的“审美疲劳”之嫌。而自媒体媒介平台,信息广泛,并且受众具有详细阅读的自主选择性,成为吸引眼球的一大优势。

第二,新闻报道的娱乐化问题是报道的内容并不在当今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新闻焦点之内。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体现在几方面,在内容上对严肃新闻进行“软化”,重点关注点在名人轶事、花边新闻,着重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娱乐内容,在形式上进行所谓的吸引。尤其是对于明星问题事件的持续发酵,在当今社会广泛被人诟病。同时,在自媒体媒介平台,大众可以根据关键词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搜索,有选择性地查看到同一事件不同倾向的声音,更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积累更多关于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细节,通过有效的逻辑推理,在自己脑海中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还原。

第三,新闻报道的虚构化是建立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大量加入文学的手法,使其内容故事化,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并且在新闻事件的展开中,刻意设置悬念,使事件“起承转合”看似更为鲜明,但是这样做,往往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严谨性下降,是在追求受众群体最大化的路径上,值得商榷的问题。同样,在自媒体媒介平台,更多出现的是以图片、视频、录音为佐证,用简短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的迅速报道,更符合新时代大众对信息碎片化接受的趋势。

最后,新闻报道的民生化是在新闻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产生的。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很多主流媒体专门开办民生类的栏目和板块进行相关问题的报道,并期望通过这种形式去解决问题。但是在新时代自媒体媒介平台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多的人选择了全国各地开通的便民热线12345,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并@相关大V账号,问题同样可以得到解决,并且时效性要远远优于主流媒体的介入。因此,主流媒体有待对这些板块的设定进行反思,到底是否需要如此大量的时段进行报道,在报道中是否需要改进以往的做法,才能有别于自媒体媒介平台,并优于自媒体媒介平台,寻找差异性才能使主流媒体在新的一轮洗牌中立足。

虚假新闻的成因

在《2017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的虚假新闻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其一是虚假新闻呈现单一化趋势;其二是社交媒体依然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其三是专业媒体的溃败令人扼腕。综上所述,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无外乎是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

首先,是这类新闻的领域类型集中。以2017年虚假新闻为例,在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给出的12个案例中,全部都是社会新闻方面的问题,相比较政治、军事、经济等新闻,社会新闻大都涉及人民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以反映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的讲述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这一方面反映出大众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官方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及时、不客观,造成了虚假新闻的大量转播。

其次,虚假新闻大都产生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并在其上通过转发迅速进行传播,且有很多官方媒体平台,在未进行缜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转发并对事件进行评论,引起更大的评论和传播,造成虚假新闻呈指数倍扩散。官方媒体平台在与自媒体媒介平台进行时效性较量时,本身因为体制机制及平台的不同就已经处于劣势地位,那么就应该从内容本位入手,取己之长与彼之短进行较量,才能取胜。

再次,新闻媒体的相关从业人员政治意识淡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同样还是上文中谈到的,当前很多虚假新闻的形成,都与官方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相关从业者一味追求所谓的新闻时效性,对于产生于自媒体平台的消息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就展开报道。

治理新闻乱象的对策

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舆论导向,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具有指导性作用。新闻传播从业者,必须以习近平新闻思想为指导,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端正新闻态度,生产更多充满正能量的新闻,自觉维护舆论生态环境,扩大“好的舆论”影响。

首先,新闻报道应该以人为本。在新闻的发布和报道中,应该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生计问题,想人民之所想、及人民之所及。潘虹在《假新闻的表现及防止手段》一文中指出:只有如实地报道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各种真实新闻信息的需要,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此外,官方媒体平台对政府部门发布的关于社会生活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发布,才能获得舆论的主导地位,有效防止自媒体非专业从业人员发布消息的失实问题。

其次,注重官方媒体平台的“耳目喉舌”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指出,新闻记者具有“耳目喉舌”的职业职责,应该及时提供事实的报道,充分发挥官方媒体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有官方媒体平台,应该自觉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第三,官方媒介平台与自媒体媒介平台有机融合。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官方媒体平台需要进行有效、必要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当下,已经有很多主流媒体推出微博、微信的官微平台,这就是顺应新时代的迎合大众接受方式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打破了百年来的报纸、电视、广播的形式,实现了官方与自媒体媒介平台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多官方媒体在自媒体平台的实践者们,只关注了新闻的“实效性”,对于来自于自媒体媒介平台的信息未加有效甄别,忽略了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要求,造成了一些新闻乱象。因此,官方媒体在自媒体媒介平台的实践中,仍然应该注重一直以来的“官方发布”,争做舆论的“引领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新闻事业。新时代新闻事业发展需要以习近平新闻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从当前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路径看,必须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官方媒体应该融入新的媒介平台,充分发挥其“耳目喉舌”的作用,引导舆论走向。□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舆论媒介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