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误差对破甲战斗部性能影响的研究
2018-08-31陶泳翰董素荣郭光全郑延斌常秀芳
陶泳翰,董素荣,郭光全,张 钧,郑延斌,常秀芳
(1.中北大学 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太原 030051;2.晋西工业集团, 太原 030051; 3.国营542厂, 吉林 132021)
随着破甲战斗部技术的发展,对破甲战斗部的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但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误差。
近年来人们对非对称聚能装药进行研究,赵方宣[2]研究了壳体不对称聚能装药的射流形成。姜剑生[3]提出了对称修正模型解析非对称二维平板碰撞问题。秦承森[4-5]提出了非对称射流形成的几何理论。Ayisit[6]使用AUTODYN软件模拟了偏心起爆、药柱与壳体间隙不对称等参数对聚能装药形成射流的影响。贾伟、刘建荣等[7-8]研究了药型罩的加工制造误差对射流的影响。宁强[9]对偏心起爆和非均匀药型罩对聚能射流形成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周鹏[10]研究了药型罩和药柱不对称射流的侵彻性能。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装配误差对射流影响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
为对药型罩与装药之间的缝隙不对称形成的偏心进行仿真研究,并使研究具有规律性,对0°,0.05°,0.1°,0.15°,0.2°,0.25°,0.3°七组装配偏心误差进行了模拟仿真。
1 模型建立
1.1 理论模型
一般对聚能射流的仿真都是基于理想情况,忽略了破甲战斗部的装配误差,假设两边缝隙相同,进行模拟仿真。实际装配中,由于装配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会出现装配误差。
由图1可以看出,在理想情况下,破甲战斗部不存在装配误差,轴线两边药型罩厚度均匀。当存在装配误差时,可以从图2看出,爆轰波波阵面所扫过的药型罩厚度不相等,在同一平面内,左右两侧的药型罩厚度不同,存在着厚度差。药型罩缝隙小的一侧爆轰波波阵面所扫过的药型罩厚度较大。
为便于研究,将爆轰波近似看作为平面波,如图3所示。
当锥角为θ、药型罩壁厚为b的药型罩装配偏心角度为ψ时:
(1)
(2)
所以有d1i 对于图2所示的药型罩而言,由准定常理论,假设破甲战斗部作用过程中炸药瞬间全部爆轰,且整个过程为绝热过程,根据有效装药绝热压缩方法,药型罩微元的运动方程为: (3) 可得: (4) 即得在第i个微元药型罩的压垮速度为: (5) 式中:mi、vi、Si、pi分别代表药型罩的第i个微元的质量、瞬时速度,药型罩与炸药的接触面积,爆压。 在同一波阵面处,药柱没有误差,所以有p1i=p2i,S1i=S2i,而由于装配误差的存在,在同一波阵面处扫过的药型罩厚度d1 mi=ρSidi (6) 可得m1i 将式(6)代入式(5),可得v1i>v2i。 理想情况的药型罩在形成射流时,药型罩两侧的微元受到爆轰波的作用,存在着水平速度与轴向速度,当药型罩轴线对称的两处微元作用在一起时抵消了水平方向的速度,只存在沿轴线方向的速度。当药型罩两侧缝隙不相等时,除了药型罩压垮速度存在着差异,药型罩轴线对应的微元受压垮的时间不一样。H1i与H2i是药型罩轴线对应的两个微元,H2i被压垮时,H1i还未受到爆轰波的作用,没有抵消H2i的水平速度,射流的头部将会发生偏移,且形成的射流形态不稳定。 为了比较装配误差对破甲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装配误差的聚能装药进行了射流形成过程以及侵彻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如下,内锥角40°,外锥角60°,装药直径82 mm。炸高取四倍装药直径,靶厚550 mm。计算时使用ALE算法,单位制采用:cm·g·μs,起爆方式为顶点起爆,有限元图形见图5,设计的七种装配方案之误差偏心见表1。 表1 装配方案 药型罩材料选用紫铜,采用STEINBERG模型和GRUNEISIEN状态方程描述其动态响应过程,模拟高应变率下的材料大变形。材料参数取值见表2。 表2 紫铜STEINBERG参数 药柱材料使用8701炸药,采用高能爆轰模型(HIGH_EXPLOSIVE_BURN)和JWL状态方程描述,其主要材料参数为:ρ=1.72 g/cm3,D=8.425 km/s,PCJ=29.95 GPa。8701炸药JWL状态方程的参数取值见表3。 表3 8701炸药JWL状态方程参数 靶板使用装甲钢,描述空气采用NULL材料模型和LINEAR_POLYNORMAL状态方程。 由于装配误差的存在,爆轰波波阵面扫过的药型罩厚度存在差异,同一波阵面处的药型罩微元的压垮速度不同,爆轰波作用在药型罩轴线对应的微元上存在时间差,药型罩的头部出现偏移,这种现象随着误差的增大而更明显。 将方案a与方案g做对比,如图6所示,在24 μs时,方案a药型罩轴线两侧药型罩压垮速度相等,形成的射流笔直,没有偏移。而方案g因为装配偏心的存在,两侧药型罩的压垮速度不等,射流头部向着缝隙大的一侧偏移。由图6(b)可以看出药型罩轴线对应的药型罩微元被压垮时速度不同,影响射流后续成型。 图7为64 μs时射流的成型图,可以发现方案a的射流形态良好,头部没有偏移,射流形态较为稳定。方案b射流有略微偏斜,射流形态较为稳定。除了方案a、b以外的射流头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移,射流不稳定也不利于侵彻。 图8为64 μs时射流的头部速度曲线。在偏心误差为0°到0.1°时,射流的头部速度大幅下降,在误差为0.1°到0.15°时,头部速度下降的速度变缓,当误差为0.15°到0.25°时,头部速度下降的速度又变大,当偏心误差到达0.25°后射流的头部速度又随着偏心误差的增加而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图9为64 μs时射流的尾部速度曲线。射流的尾部速度随着误差的增加,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偏心误差为0°到0.1°的尾部速度增加的速度快。 图10为64 μs时射流长度曲线。射流长度随着装配偏心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在误差为0°与0.1°时长度的减少的速度最大,在0.1°与0.2°之间射流长度的减少的速度小,在0.2到0.3之间射流的减少的速度又再次变大。 图11为64 μs时射流动能曲线。射流动能随着装配偏心的增加而减少,在0.1°到0.2°之间,射流的动能减少的速度较小。 侵彻深度与装配误差的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 当装配误差在0到0.05°时,破甲深度的下降速度较小,在0.05°到0.2°间,破甲深度的下降速度先变大再逐渐趋缓,在0.15°到0.2°之间下降速度最小的。在0.2°之后,穿深开始呈现出开始断崖式减少。 各靶板的侵彻情况如图13所示,方案a侵彻的孔洞形态良好没有偏移,方案b侵彻的孔洞出现了细微的偏移,方案c、d、e、f、g的射流所侵彻的孔洞形态较差,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移。 由此可知,当不存在装配误差时破甲战斗部的侵彻能力最好,当产生装配误差后,侵彻深度大幅度下降。 同一批次的破甲弹装配后进行生产和工程试验中,由于装配误差,不同人员装配的破甲弹的侵彻结果出现了规律性的跳动。 影响破甲战斗部破甲深度跳动的因素很多,本文只讨论了装配误差所引起的偏心对双锥药型罩射流破甲深度的影响,对于影响射流成型的其他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装配误差是影响破甲战斗部侵彻能力的主要参数。装配误差越大,战斗部所形成的射流越不稳定,射流的长度和射流的动能、射流的侵彻能力也随着误差的增加而减少。 2) 当破甲战斗部的装配误差在0.1°到0.2°时,射流的侵彻能力下降较小,当装配误差在0.2°到0.3°时射流的侵彻能力下降较大。1.2 材料模型
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1 射流成型分析
2.2 对射流特性参数分析
3 侵彻分析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