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籍和生活中的经济学理念

2018-08-30

南方周末 2018-08-30
关键词:竹筏雨衣司马迁

王则柯

最近几年,我们几位朋友每年都安排一次三五天的神仙之旅。每次以旅行为主,也必定预备二三题目,供大家切磋。这次,主持人给我派了差,我就准备谈谈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观念,以期抛砖引玉,博采众长。

现代经济学是市场经济的学问。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理念有三:一是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包含的所谓“劳动时间量”来决定,具体来说是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上升、供大于求商品的价格下降;二是经济活动不需要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指挥,这也可以概称为市场经济原理;三是除了劳动以外,交易也是财富创造的重要源泉。

反市场力量的“底气”之一,是说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理念,都是从“西方”“影响”过来的,然后按照他们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路线和本本主义的思维逻辑,就判决现代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理论。

回归司马迁,崇尚市场经济

在补习经济学思想史论著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华文化本来一直崇尚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着干的思想之所以成为势力,反而是大半个世纪以来苏俄模式的政治变迁的结果。

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即上面说的市场经济原理,一般认为两百多年前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写下的下面这段话,是最早的比较准确的描述,主要是说市场经济的运行,不需要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来指挥。亚当斯密是这样写的(大意):

每个人都力图运用其资本,来使其产品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这目标决非他追求的东西。因追逐自己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的效果为大。

这就是被概喻为“看不见的手”或者“无形之手”的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描述,非常传神。你想在市场上赚钱,你就要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可以作为最简单的解说。

可是比亚当斯密早大约一千八百年,我们的先人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有了类似的论述。翻开《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写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区区百余字,不但把市场经济原理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且鲜明地指出,这是“道之所符”,是“自然之验”,并不是个别的几个镜头。

《史记·货殖列传》表明,在司马迁那个时代,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已经相当发达。我们到现在还要受反市场势力欺负,真是愧对先人。

德天瀑布错过竹筏子

这次我们的年度神仙之旅,有一个节目是游览德天瀑布。盛夏季节,天气非常帮忙,偏阴却基本无雨。瀑布水量很大,气势宏伟,还有许多营业的竹筏子搭载游客亲近跌水。当天我精神很好,一直走在大家的前面,很快就到了居高临下观赏瀑布的最好位置。这时候领队打来电话,说大家要乘坐竹筏子去仰观瀑布,叫我赶快回到刚才经过的竹筏子码头集中。我舍不得急匆匆离开高处的胜景,竹筏子这个集体节目就告假了。

其实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基于尼亚加拉瀑布和黄果树瀑布的经验,我担心乘坐竹筏子到瀑布下面,很可能要湿身而归,这样的话,抛砖引玉做讲座的使命就要落空。

观瀑下来慢慢往回走,到了竹筏子码头,发现文姐在那里等着,才知道她要处理一点事情,也没有上竹筏子。她是资深的金牌导游,虽然现在已经只是为了帮助朋友偶尔挑着走走喜欢的路线。我说我是喜欢竹筏子的,可是为了不湿身,就放弃了。她说不会湿身的。我就问她,你到这里来过?她说没有。我接着问,那你怎么知道不会湿身?她说你有没有注意这里没有小贩兜售雨衣。如果竹筏子节目容易打湿游客,那一定会有人在这里卖雨衣的。

哎呀,这对于我真是市场经济活生生的一堂课。是啊,只要什么地方出现互利交易的机会,市场很快就会发现这个机会,市场很快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完全不需要凌驾于市场之上的什么东东来安排指挥、发号施令。如果头一个发现雨衣需求并且把雨衣贩卖到这里来的是张三,那么这时候的张三,就参与了“市场”这个抽象概念的一次人格化演出。当年和朋友游览黄果树瀑布和长白山天池,都不巧遇上蒙蒙细雨,周围有许多小贩向我们兜售一次性雨衣。

半辈子在黑板前和校园里跟学生和听众讲市场经济,也鼓励大家参与市场、相信市场,现在看来自己却很有点“天桥把式”的味道,未能从市场这个抽象概念在这一刻的具体表现,判断出这里的竹筏子节目,一般不会让游客湿身。就这样,我因为学识接地不够,白白错过了一次本也喜欢的竹筏子揽胜。

抛砖引玉,认真讲座

现代经济学三大理念之首,是“市场决定价格”。所有经济学最根本的问题,都是价格机制问题,即商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这是各种经济学的基石。你可以想象,人们曾经善良地相信越有用的东西应该越贵,可是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最要紧的空气和水,却相对非常便宜。你还可以想象,人们曾经善良地相信越难做出来的东西应该越贵,可是中东产油国却比许多人民勤劳勇敢得多的经济体富裕不止一点点。

就价格机制而言,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都信奉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的市场决定论,我们哪怕未受教育的老百姓,都知道“物以稀为贵”,我们远古的先人,在《管子·国蓄篇》已经明白写着“夫物多则贱,寡则贵”。

价值论的误导

价格是社会资源稀缺性最权威的信号,价格决定稀缺资源的社会配置。交易创造财富,也是中华文化本有之义。不然的话,哪来“通商宽农”之说呢?经典方面,墨子早就明白地写下:兼相爱,交相利。实际上,“理性人”自愿的交易必定互利,不然你何苦做这笔交易?交易的基本模式,是你以比方说100元购买他对你值比方说120元的东西,而这东西对他只值比方说70元。如果你觉得吃亏,实际上只是因为你觉得对方获利更多,或者是信息结构改变了,比方说后来发现旁边就有更加便宜的卖家,你有点后悔。

写到这里,我们应该甄别一下大家曾经耳熟能详的一种说法,叫做“等价交换”。它完全是附属于劳动价值论的命题。如果交换来交换去,所谓“价值”都没有增加,人们何苦交换来着?作为其市场经济描述的铺垫,司马迁并无贬义地写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要点出市场经济活力的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

就学理而言,计划经济的理想完全背弃了司马迁早就准确描述过的市场经济原理。

猜你喜欢

竹筏雨衣司马迁
雨衣(外一首)
充气雨衣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春到遇龙河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
不湿鞋的雨衣
激流中的竹筏
嘿,真开心
阳朔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