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杠杆上的生意
2018-08-30张玥南方周末实习生汤雨舟
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 南方周末实习生 汤雨舟
长租公寓为自己截流出一个资金池。一方面,长租公寓与房东签长租,但却月付房东租金;另一方面,长租公寓利用金融机构向租客放贷,一次性从金融机构回收未来几年的房租。
自如模式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长租公寓变身类金融机构后,是否应该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由银监会进行监管;另外一个是自如通过ABS融资后的投入方向,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 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实习生 汤雨舟
鼎家、爱公寓等长租公寓的相继倒下,揭穿了一个秘密——传统的房屋中介已经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长租公寓,自2017年起在“租购并举”的号召下如火如荼发展起来。一时间,房地产公司、中介、酒店以及各种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跑马圈地。
在扩张的渴望与盈利的驱使之下,它们不约而同选择与资本合作,通过房租贷、资产证券化等各种方式,为自己增加杠杆。
然而,当房屋中介变身类金融机构以后,谁来监管?
背上房租贷
租房贷款,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蹊跷的是,很多时候,他们选择租房贷,并不是由于缺钱,而是中介的督促。
“租房签约的时候,中介让我关注一个公众号付款,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贷款。”刚到上海的柳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柳生今年22岁,2018年4月底刚到上海,就与朋友一起,在找房当天就租到了房子、签了约。中介是一家叫微舍的长租公寓,签约时中介告诉他,今后就用一个名叫“蘑菇租房”的App交水电气费,另一个App“巴乐兔”是给房东打房租的,还要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印花分期”来付款。
多位上海的受访者反映,他们在租房时也都用到了上述几款App。租房市场俨然已经衍生出一批为长租公寓服务的服务商。
在中介的催促下,这位男生用身份证登录、绑定银行卡、又拿着身份证拍照上传,很快租房手续就办妥了。
“和我之前在深圳租房不一样,可能上海就是这样的。”他没多想。在租房贷款成为社会热点后,他重新翻出当时的合同,才发现合同上有贷款。他一共贷了1.98万元。
不独微舍如此。一位女生对上海本地媒体“周到”爆料一家名叫青客的长租公寓。她在青客工作人员的说服下,办了一笔26个月分期付款的银行信用卡,每个月给银行还钱。她的租房协议上写道“一次性支付26个月租金为VIP会员,享受VIP会员补贴200元/月”,协议还强调“任何原因无法通过会员银行分期审核的,即为普通会员”。
这位刚毕业一年多的女孩,以为去银行办分期只是一种支付租金的方式,并没有意识到从此欠了银行26个月房租,而这笔钱已经由银行一次性给到了青客。
一位青客的前员工在“知乎”爆料,所有想要办理“会员价”押二付一的客户,必须强制办理浦发银行信用卡分期。而客户是否办理贷款,与员工的提成挂钩——一张租房半年的合同,提成210块,一张办了银行两年租金贷款的合同,提成420块。
青客是一家2012年成立于上海的长租公寓。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可见,青客的股东之一是上海市闵行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也有租客主动选择这一服务。一个今年刚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来上海求职租房的男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签约的是“蛋壳公寓”(即紫梧桐(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白领公寓品牌),一般来说,如果租客愿意贷款,可以从“押一付三”变成“押一付一”甚至“免押金”,让租客的现金流宽松许多。
他签约时是知情的,签一份租赁合同、再和第三方的金融机构签一份贷款合同,最终每个月还款给温州银行。他询问过,如果中途想要退租,剩下没有付完的贷款,蛋壳会把剩下的钱打给他,他再继续偿还,一码归一码。
“租房贷款并不罕见,但一般期限是一年,现在有的公司已经做到三年了,例如上海青客,这就显得过于激进了。”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资深风控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他看来,这家公司的打法,就是拼了命地把房东的租金通过贷款的模式套现出来,再拿钱去拼命扩张,“这种模式最终就两个结果,要么垄断市场,要么快速扩张拖垮资金链”。
离开金融,没法生存
《2017-2021年长租公寓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目前活跃在长租公寓领域内的,不仅有以YOU+、魔方为代表的互联网型公寓,以万科泊寓、世联红璞为代表的开发商系公寓,还涌现出以窝趣、城家为代表的酒店系公寓,以及以自如寓为代表的中介系公寓。
但如何盈利,是长租公寓共同面临的困境。“长租公寓的装修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2-4年。”一家长租公寓的创始人李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做公寓是长链条、多环节的领域,从选址、装修、招租、推广、水电煤气代缴,行业跨度很大。但因没有可抵押资产,属于花自己的钱装修别人的房子,在金融体系中,长租公寓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只能自己垫款或者向投资机构募集。
“这么一个重资金的行业,如果没有金融支持,根本就不能想象它能发展起来,不用说盈利了,没法生存”。
“这种业务盈利的前提是有足够大的规模。”李意说,长租公寓涉及租前、租中、租后服务,需要大量线下人员,当房源密度低的时候,很多固定成本摊销不下来。
在李意看来,目前市场给租客做分期贷款是非常普遍的。房租贷款的产生,可以让长租公寓一次性拿到一年甚至更久的房租,大大补充了资金“弹药”。
比如一个长租品牌签了10个租客,每人租金2000元,每月共2万元付给房东。如果它一次性拿到了一年的租金收入,即24万元,仍然只需要每月付给房东2万元,但是第一个月它手头就多出来了22万,可用于揽入市场上更多的房源。
上述风控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实这种玩法5年前就出现了,但是它还不叫“长租公寓”,而是“管家房”,“我爱我家推出的,合作机构是玖富”。
他曾经参与过这次合作,他解释,当时玖富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端缺项目,在市面上找资产时,想到了消费分期这个场景,其实租金贷跟医疗美容贷、车贷等是一样的做法,于是就找到了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认为,与玖富合作之后,一次性可以获得大量资金,而且针对租户违约,玖富的用户可以进入征信系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保护,就开启了这一业务。
长租公寓服务商“巴乐兔”联合创始人高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长租公寓市场上可以分为普通机构和扩张型机构两类。前者希望从房租差价和每年房租上涨中获利,他们最在意的指标是“满租率”,92%的满租率是市场的平均临界值,低于这个就会亏损。
但是对于扩张型企业来说,重心则在于市场占有率,满租率常常被“忽视”。扩张型企业往往有资本支持,生意本身赚钱不是第一考量,容易高价抢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最常辅之以金融手段。
资金池与期限错配
裹挟在长租公寓这个按下“快进键”的行业里,房东和租客常常是“懵”的。
一位青客的房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在上海周边买了一套给父母养老的房子,短时间内用不到,想要租出去。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他看到了青客的广告,就下载了App,提交了房屋托管申请。
很快,他接到了电话,两三天后,他们就进入了签约流程。为了节省时间,签约可以在手机上远程完成,他需要提交给青客自己的身份证、房产信息,甚至手持身份证照片和夫妻两人的录像等材料,整个过程,都是在青客工作人员用微信语音指导和催促下完成的,签完约已经是夜里11点。
签约条件颇为苛刻——精装修房屋至少托管5年,其余房屋至少托管8年,在此期间如果想收回房屋,要赔偿剩余期限的全部租金。
最终协议中说明,房租并不是打入他的银行卡,而是“青客宝”中,他需要点击“退款”,才能在一天以后收到租金。
“如果有一天,我点击‘退款,你们一直说系统维护,到不了账怎么办?”他问工作人员。对方语焉不详,只说“放心好了,不会的”。
青客模式是市场上绝大多数长租公寓的做法。其本质是,长租公寓为自己截流出一个资金池。一方面,长租公寓与房东签长租,但却月付房东租金;另一方面,长租公寓利用金融机构向租客放贷,一次性从金融机构回收未来几年的房租。
其风险在于,如果长租公寓卷款潜逃或者资金链断裂,房东就会收不到租金,从而找上门来让租客退房。
这时候租客自然不愿继续支付房租贷款。然而,如果长租公寓是与银行合作的,租客不还钱,会直接计入租客的征信记录,影响今后生活,租客就会面临既租不到房子,又要硬着头皮继续支付可能长达数年房租的情况。
如果长租公寓没有和银行合作,而是与互联网金融等不能计入征信的金融机构合作,那么租客不还钱,就会成为这些金融机构的坏账。
上述风控人士解释,正常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确实会担心中介跑路,所以只会和大机构合作,但是眼下资产荒,已经找不到大机构合作,就只能选择那些刚进入市场的小的、新的长租公寓品牌合作,“虽然风险高,但它们没得选”。
几天前,杭州鼎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长租公寓宣布破产。董事长魏永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运营失败归结于经营不善,如扩张成本过高,空置变多,再加上内部贪污,导致资金短期缺口,碰上房东挤兑便一蹶不振。
5个月前,上海“爱公寓”停摆,也以同样的方式留给房东与租客一地鸡毛。
此次采访中,南方周末记者分别联系了青客、蛋壳、微舍三家长租公寓,拨打客服电话和工商注册电话,居然无一接通——青客由机器人接听,等待之后没有后文;蛋壳电话无人接听;微舍的竟然是一个离职员工的电话。
变身类金融机构
除了上述资金池模式,对于一些大型长租公寓(他们也被视为这个市场的主力)来说,它们普遍采取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把未来持续的现金流提前一次性取出来。
据联讯证券介绍,目前中国长租公寓证券化主要有三种模式,它们的区别在于证券化的底层资产不同:轻资产的租金收益权ABS,重资产的CMBS(以商业地产为抵押形成的抵押贷款为底层资产)和类REITs(以商业地产为抵押、租金收益权为底层资产)。
据媒体统计,2017年以来,市场上相继推出了近20单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资金超900亿元。
魔方、链家旗下“自如”等长租公寓均发行了ABS产品,其中又以自如模式最为独特。
魔方公寓的ABS,是将其30处物业的4014间公寓未来3年的租金收入作为底层资产,一次性通过ABS拿到手。
而自如则是通过旗下子公司北京自如众诚友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众诚友融),向租客发放贷款,并将由此形成的债权作为底层资产。
在这种模式下,自如作为长租公寓其实变成了一家可以放贷的金融机构。值得注意的是,众诚友融的唯一股东是自如长租公寓业务主体——北京自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自如资管),而自如资管的经营范围中明确写有“不得发放贷款”。
然而,众诚友融通过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建立了放贷通道,并由这家信托与租客签订贷款协议,借由信托发放信托贷款。
之后,众诚友融又将信托计划的受益权转让给ABS——2017年8月15日,自如发行成立“中信证券·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17年9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
“自如1号”期限两年,首期发行规模5亿元,其中优先级资金为4.5亿元,占比90%,发行利率为5.39%,次级资金为0.5亿元,占比10%。
其中引起市场关注的是自如是否在用利息差赚钱。在自如面向租客的分期项目中,手续费七折,手续费率6.27%,因为是等额本息的贷款,因此实际年利率约为11.3%。在11.3%和5.29%之间,约有6%的息差。
通过这种模式,自如早在两年前就在北京实现盈利。“自如1号”中写道,截至2016年末,自如资管管理房源35万间,累计服务租客80万人,在北京和上海总计管理8栋集中式公寓,管理房屋资产超过3000亿。彼时,北京自如资管旗下子公司在北京区域已经实现盈利,上海和深圳地区尚处于投入期。
对此,李意认为,ABS的成本优先级的票面利率是5.29%,但后面还有夹层、劣后级的资金成本,还有担保、评级、法务、财务、审计、券商发行等诸多机构的费用,加起来差不多是10%,即便与11.3%的收益率相比,息差也并不高。对于企业来说,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快速拿回预期收益,支持进一步扩张。
无论是资金池还是资产证券化,均是长租公寓利用金融杠杆实现快速扩张的工具,但风险也来源于快速扩张可能带来的资金链断裂。
自如模式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长租公寓变身类金融机构后,是否应该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由银保监会进行监管;另外一个是自如通过ABS融资后的投入方向,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挪用ABS资金肯定是违规的。ABS融资一般用于购买基础资产,比如长租公寓的基础资产是贷款,那么融资后也只能用于发放贷款,而不能挪用于其它地方,比如装修。但在现实中,除了IPO和再融资对募集资金监管比较严格之外,其它产品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都不太严格。
ABS对于长租公寓来说并不普遍。上述风控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ABS并没有那么容易,它需要特事特批,自如可以拿到资质,但绝大多数平台连准入门槛都摸不着”。2018年7月,朗诗寓长租公寓一期ABS、百度租房分期ABS等发行即遭到中止。
目前,发行规模最大的证券化类产品是类REITs,并且发行人以国有性质的房企为主,如保利、招商蛇口等。这类产品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已然成为房企融资新路径。
此外,据澎湃统计,进入2018年以来,已有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发行了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截至目前,已有12家公司提交了此类公司债申请,发行规模总计618.8亿元,其中获证监会审核通过的有6个,涉及绿城、万科、首创、保利和恒大等地产商。
在这个市场上,大小公司们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将目光锁定在金融杠杆上。
(应受访者要求,柳生、李意为化名)
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