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中积累,构筑作文素材“云中心”
2018-08-30谢继合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云中心”的概念不再陌生,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写作时也可以利用“云中心”处理数据,更好地从教材中提取可用的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同一人物中综合萃取出特征,从不同人物中歸纳整理出特点,从不同文章中提取出共同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融入自己的个性化感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好地从教材中提取写作素材。
关键词:“云中心”;作文素材;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6
作者简介:谢继合(1976—),男,江苏丰县人,江苏省淮州中学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注重对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的探索。
云数据指的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整合、分析、集成和分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数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想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写作素材,则可以指导学生尝试构筑作文素材的“云中心”,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教材和课外读物中的各种数据资料,将其进行合理整合和加工,这样在学生写作时便能更好地加以利用。
一、同一人物,综合萃取
萃取原本是化学实验中的术语,指的是从某一种物质中提取出需要的特定物质。在组织学生构筑作文素材“云中心”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从教材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注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思考这些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展现出的形象,从中提出具有同一性的特征,用于写作中。
一则新材料作文的题目有人认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认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是展现个性的一种表现。针对这则材料,学生很容易就能抓住写作的重点是要体现个性和创意,如果能在写作中添加一些个性比较强,大胆地说出自己想法的人物作为例子,则作文必然能增添光彩。在阅读课文中,学生注意到教材收录了不少苏轼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这两篇作品中作者都将自己的形象融入了进去。如果学生能从中提取出苏轼的性格特点,就会发现该人物的特点和材料中提到的内容十分符合。苏轼曾经遭逢乌台诗案,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十分喜欢展现自己的个性色彩,即使是在公文中也不忘记加入这些内容,如“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语,被朝廷中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对其进行陷害。苏轼因此被贬谪到了黄州,然而即使这样,在短暂的消沉后,苏轼还是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因此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表达自己的豁达之情。由此可见,苏轼是个性化的典型代表,他敢于“说话”的特点正是这篇作文所需要的素材。
写作要求有理有据,且具有丰富的例证。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从课文中提取出对于同一人物的资料,分析其处于不同文章和不同境遇中的共性,将其进行综合萃取,则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住该人物的本质特征。如果能将萃取出的信息用于写作,则文中必然能展现出对该人物的深层次思考。
二、不同人物,归类组合
云数据往往会将来自不同对象的各种数据综合在一起进行归纳整理,组成可供参考的资料。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类似的方法,尝试从不同人物的身上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归纳组合。
一则新材料作文的题目为:“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如果学生充分阅读了教材的内容就会发现,在教材中有不少人物的身上都展现出了自己的人生智慧。通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看到,作者苏轼的身上有一种豁达的情怀,虽然其对自己不能报效国家感到十分遗憾,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颓丧,而是用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困境。如果对比《蜀道难》的作者李白,学生便会发现,李白的身上其实也展现了类似的智慧。李白也曾经少年意气,但是不幸的是其梦想最终破灭。然而李白却并未感到颓丧,他在蜀地的大好河山中有所领悟,从蜀道之难联想到了人生之艰难,并产生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气度。如果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加以提炼,那么就能总结出一种人生智慧:“在顺境时淡然一点,在逆境时释然一点,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学生在作文中从不同人物的身上总结出了相似的特质,并加以归纳,让文章更为丰富。
在写作中,如果学生能用丰富新颖的例证充实作文,则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将各种不同人物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加以归类后写入作文中作为例证,则必然能让文章变得更加充实。
三、不同文章,提取共同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都展现了丰富的人文思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将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从中提取出相似的人文思想。学生在写作中如果能将所提取出的共同精神用于写作中,则能让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一则作文题提出有人认为青春是不朽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针对“青春不朽”这个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思考在自己曾经读过的课文中是否也有文章展现出了类似的主题。学生在回忆后发现,不少文章中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和情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展现了对于青春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少年意气,这是作者对青春的思考。《相信未来》这首诗歌则表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学生可以从诗歌的意境中提取出这样的信息:哪怕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只要依然相信有未来,那么就依然能拥有不朽的青春。《不自由,毋宁死》则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人生,如果处于不自由的状态,那么就算是拥有永恒的生命,又怎能让人感到幸福?相反,如果勇于追求自由,那么就算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能得到永恒的生命。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将这几篇文章中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出共同思想,则作文能变得更加生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不同的文章进行归纳和整理,提取出具有相同精神和思想的例子,并将其用于写作中,打通作文素材的通道。
四、融入自我,个性解读
在高中写作中,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容易人云亦云,很少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并尝试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写入作文中。如果能在引用材料时将自我融入进去,则也能让读者尝试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探险者和蝴蝶”这则新材料作文中,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出主题,那就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要处于和谐的状态,如果出于自己的所谓“好意”对其他事物进行干扰,那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在写作中,某学生尝试将《逍遥游》中的句子用于写作中,同时还加上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个性化解读。该学生认为处于山洞中与世无争的蝴蝶其实就处于“逍遥游”的状态,而任何形式的干扰只能破坏这种状态。同样,处于自然状态的个性化人类也处于“逍遥游”的状态,但是如果心中被名利等外来者侵入的话,逍遥游的状态就会被破坏,人就不能再处于和谐的状态中。学生在作文中融入了自己对材料和《逍遥游》一文的个性化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字,这样能让整篇作文增添一点哲学气息。
教师要提醒学生,从教材中积累素材并不是说完全照抄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针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产生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样才能让作文变得更精彩。
通过综合萃取、归类组合、提取共同、个性解读等方法能更好地从教材和课外书籍中提取材料,如果能在写作时合理运用这些材料,学生所创作的作文便会显得更为生动充实。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用更为恰当的例证让自己的作文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教材更是作文素材“云中心”——2017高考作文“材料组织”复习策略[J].语文知识,2016(19):94-96.
[2]何显山.博观约取 吐秀飘香——高中生积累写作材料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08(5):34-38..
[3]赵远华.积累·选择·呈现——高中生个性发展写作指导之材料篇[J].语文教学研究,2013(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