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2018-08-30贾晓静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策略

【摘 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儿童们打下学习成长基础的幼儿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幼儿教育的逐渐发展,社会上对于幼儿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在幼小衔接教育中,作为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和小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有着十分重要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老师、学生共同做好准备,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素质教育的需求。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采取越来越先进的方法,来保证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教育工作的先进性,从而帮助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策略

一、引言

幼小衔接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教育阶段,对于正在初步形成世界认知观念的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想要真正达成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目标,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紧密配合,并通过相关的科学理论和社会支持,来构建起完整且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帮助幼儿们能够更快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教育,促进儿童的全方面身心发展。本文将针对幼小衔接现阶段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教育趋向“功利化”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儿童们身心健康良好发展,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而非一味追求成绩。但是在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多的功利化思维。举例来说,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许多的课程并不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而过度关注一些运算、背诵、奥数等,极大地钳制了儿童的思维,不利于儿童阶段的快乐成长。

(二)衔接教育趋向“智育化”

在现阶段,儿童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深知输在起跑线的后果,便要求幼儿园进一步增加功课数量,布置大量超前的知识和课程,其中许多都是在小学教育中的超前知识。在课余活动中,还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导致一些趣味课程,例如手工课、音乐课设置越来越少,极大的增加了儿童的学习压力,导致了幼小衔接教育趋向“智育化”。

(三)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缺乏沟通

许多家长没有能够重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校方,所以在儿童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家长同校方的沟通交流很少,导致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成长,从而导致幼小衔接教育不完整。

三、幼小衔接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学校应该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小衔接是作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存在的,对于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坚决不能够忽视。想要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校方必须定期开展相关的座谈会,同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从而让双方共同了解到位于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学习规律,从而帮助双方共同寻找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该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交流会,同一些经验丰富,位于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进行交流,从而共同探讨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并针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方案研讨,同时在会议上邀请家长旁听,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从而促进学校和家长达成相关的教育共识。

(二)在大班管理上实行幼小一体化

大班作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通常是帮助儿童们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为儿童进入小学打下基础的。大班同时还能够加深幼儿园同小学教育的联系,作为大班教育的管理者和老师,应该定期同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到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开展和教学目标设定。在日常的大班管理中,还要适当加入一些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课程,并加入一些例如升旗仪式、联欢会等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儿童们对于小学生活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儿童们提前熟悉小学生活,为小学一年级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将大班的作息制度与小学统一起来,逐渐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从而让儿童们提前做好准备。

(三)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中,儿童的生活管理都是集体的,每天都有老师陪伴,有老师来管理儿童们的作息时间。每当儿童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例如穿衣服、系鞋带等,都会有相应的老师进行帮助。在幼儿园中发生矛盾,或出现一些相关状况,也有相关的老师或保育员进行处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时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当儿童进入小学之后,就需要过上相对较为独立的学习生活,不会享受到像幼儿园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对于一部分儿童来说,刚刚进入小学,一定会感受到极大的不适应,如果在幼儿园阶段没有能够培养出较为独立的自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受到许多影响。所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儿童们的自理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教育生活。

(四)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作为儿童的认知世界,培养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重要阶段,往往决定了儿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不能只一味注重兒童的学习成绩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日常的学习引导、情景模拟等方法,来培养出儿童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习惯不仅仅对于小学学习有用,更会对终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贾晓静(1985-),女,汉族,籍贯(精确到市):北京大兴,当前职务:教师,学历:本科,作者单位:大兴区第四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何远清.“教、学、做合一”的幼小衔接策略及其实施[J].教育导刊,2010(7):90-91.

[2]龙继红.小小蝌蚪变青蛙——谈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策略[J].湖南教育:d版,2015(8):24-26.

[3]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7x):38-41.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