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越跨境婚姻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分析

2018-08-30覃辉鸿周婷婷杨海均韦伊宁覃姿婕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

覃辉鸿 周婷婷 杨海均 韦伊宁 覃姿婕

【摘 要】在中越跨境婚姻中,特别是婚姻的形成初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会产生摩擦和融合,因此中越边境地区跨境婚姻出现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较为普遍。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查看文献的方法展开调查和分析,以发现跨境婚姻中出现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假设性的对策。加大对跨境婚姻重视的力度,更好的解决在跨境婚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跨境婚姻家庭的和睦,促进两国文化更好的吸收和融合。

【关键词】跨境婚姻;社会文化;文化适应问题

国内学者对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主要关注生态移民,少数民族移民以及海外留学等方面,对于跨境婚姻移民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在为数不多的跨境婚姻的研究当中,主要研究跨境婚姻中的合法身份,非法婚姻等问题,对于跨境婚姻中存在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较为缺乏。而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对于边境地区的政治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加大对跨国婚姻的重视,并且颁布了相关政策。例如针对跨境者最为关心的户籍问题,当前只要满足在中国长期居住,在中国结婚且有孩子这几个条件即可到领事馆领取结婚证。这项政策的出台,有助于解决越南新娘的户籍和合法身份的问题。

跨文化适应强调跨文化适应的结果,侧重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外部需求过程中,即在重新安排和适应新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生活过程,最终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变化结果。在中越跨境婚姻中,社会文化的适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建设文明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重要影响。

首先,在跨境婚姻中社会文化的适应是影响跨境婚姻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解决了社会文化适应问题不仅有助于跨境婚姻家庭的和睦,还能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次,当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影响中越边境政治经济的发展,甚者更会对国家安全稳定边疆建设产生潜在的威胁。促进中越两国人民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促使两国人民友好和谐相处,为努力建设中越自由贸易区及广西中越边境跨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越边境地区跨境婚姻现状

崇左市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中越两廊一圈和南寧—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之一,设有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13个,是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出现中越跨境婚姻最为频繁的地区,近年来随着中越边境地区经济交流的扩大化,崇左市中越跨境婚姻现象呈现上升的趋势,跨境婚姻家庭出现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本文以崇左市为对象分析中越跨境婚姻中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龙州县属于中越边境地带,随着两国经济政治的频繁交流,两国边境人民的互动,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越南人民来到中国务工,跨国婚姻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由网络上的“越南新娘”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人们开始正视越南籍新娘不断增加的这一现象。在对龙州公安局的调研中获知,现在龙州县已有1300多位越南新娘,其中910位左右已育有小孩。

在访问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及当地居民均谨慎的回答或者回避问题。这就对我们调研顺利展开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跨境婚姻是一个社会中比较敏感的话题。

二、中越跨境婚姻存在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一)日常生活习惯造成的偏差

1.饮食结构:由于地域气候等差异以及饮食习惯口味偏好的差别会产生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造成不同的饮食结构,龙州地区的饮食主要是以粥为主,口味偏清淡。越南盛产大米,饮食以米饭为主,肉食和米饭就如同当地人喝玉米粥一样。因此跨境婚姻家庭在饮食方面会产生很多的冲突,饮食结构很难一时改变,于是在饮食上会产生意见分歧,特别是越南媳妇在饮食上会坚守自己固有的习惯,所以对于跨境婚姻家庭来说,吃饭常常成为一个大问题,会因此给家庭带来不和谐因素。

2.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每个国家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字,不同的语言和文字都存在着差异,还会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程度大小的限制,对于刚嫁到内陆的越南新娘而言,语言和文字不通导致了在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困难,因此会导致情感难以正确表达,严重阻碍了越南新娘更好的融入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阻碍了跨文化适应。

3.社会人际交往:受到传统思想和在网络随处可见的 “越南新娘”骗婚骗财事件的影响,社会上会对越南新娘造成观念歧视,甚至是排斥。很多当地的村民对于越南媳妇一开始就是抱着偏见的态度,认为越南新娘嫁到中国只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较快,生活条件好,为了到中国享福过上好日子。因此心里会对越南媳妇抱有偏见,难以真正接受,阻碍了双方的人际交往。不利于越南媳妇融入新环境。

(二)政府在跨文化适应方面的政策缺失

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交流,中越跨境婚姻的扩大化,社会文化适应问题逐渐突出,对政策和制度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当前国家出台了关于跨境婚姻中的合法身份认定的规定,跨境家庭子女户口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务工相关政策。现行体制关于跨境婚姻中的文化制度体系却很匮乏,其中跨文化适应方面的最为缺乏,已不足以保障在跨文化适应中产生问题时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政府部门在遇到跨文化适应问题时无章可循,阻碍了跨境婚姻中的跨文化适应进程。

(三)政府主体定位不明确,跨文化适应不受到重视

由于政府出现主体认知的偏差,还不明确中越跨境婚姻存在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的重要性。对于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解决也不够重视,处理跨文化适应问题经验能力不足,主体定位不明确,时常会出现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造成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堆积,影响跨境家庭生活和社会的稳定,阻碍了两国人民的交流以及两个国家文化的吸收与融合,甚者则会影响两个国家边境地区的稳定性。

三、中越跨境婚姻存在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解决对策

(一)积极参与,主动适应当地文化和生活

提高适应能力,适应当地的饮食等生活习惯,加强沟通与交流,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字。克服语言文字的障碍,政府、社会、社区管理中心等组织要积极的引导社会舆论,端正社会对越南新娘的看法,鼓励越南媳妇积极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对刚嫁到内陆的越南新娘秉承包容的态度,主动帮助她们适应新环境。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踏踏实实过日子,摆脱曾经对越南新娘这个群体固有的坏形象,提高越南新娘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异国生活。

(二)完善跨文化适应制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实施政策扶持,我国的文化建设发展迅速,需要国家相应的政策体系进行保障。可以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根据中越跨境婚姻中存在的具体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加强法律体系的覆盖面,不断完善整个跨文化适应政策体系,加快跨文化适应的进程。完善的文化政策体系,健全的制度是促进中越跨境婚姻中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解决的保障。

(三)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对跨文化适应的重视

政府在解决中越跨境婚姻中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的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重视跨文化适应进程的管理,充分认识到跨文化适应过程的重要性。实現政府的高效管理,积极组织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出两国文化的特征,通过文化活动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促进跨文化适应的进程。例如当前较为熟悉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举办书法、绘画、工艺品展览,文体团进行表演或者是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咨询服务,就相关文化知识进行宣讲等,这样不仅能促进国家之间相互了解,减少国家间的隔阂,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还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精神境界,提高人民的互动,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跨境婚姻中的社会文化适应进程关乎跨境婚姻家庭的和谐以及边境地区社会的稳定,想要更好的促进跨境婚姻中的社会文化适应,除了两国人民主动的沟通交流外,更需要国家政府提供政策、制度的支持,这也是促进跨文化适应的关键。只有政府出台完善的政策体系,才能更好的引导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解决。政府积极组织文化活动,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保持边境地区的和谐与稳定。

指导教师:梁霄楠

参考文献:

[1]纪洪江.国家治理视阈下中越边民通婚问题研究[D] .云南大学,2016.

[2]李巧梅.跨国婚姻女性移民的文化适应[D].山东大学,2015.

[3]刘牧.中越跨国婚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4]吴玉伦.跨文化适应与对策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任新民,纪洪江.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云南边民跨境婚姻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

[6]狄玮钰.在华合法越南新娘的文化身份冲突与协商研究[D].河北大学,2016.

[7]党晶.中越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

[8]李莹.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9]莫力.跨国族内婚中“缅甸媳妇”的社会文化适应——以中缅边境云南盈江傣族、景颇族两寨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李冰.来华朝鲜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
缅甸汉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浅析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从“乡土”到“离土”:传统武术发展的社会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