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以及分析思考

2018-08-30李健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运用现状高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李健

【摘 要】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语言结构,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手段,更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有利基础。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将研究性的方法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就研究性学习在告知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语文教学;运用现状;分析

从小学开始,语文就属于必修的重点学科之一,其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目前,我国很多大学也仍让在开设语文课程,通常是以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的形式出现,仍然是必修的科目之一。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课文中

首先,针对于单篇课文来讲,对于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可以以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解答。学习内容主要以对课文探讨课文题目、收集作者的资料、在文中对于某一观点产生疑问等等。以《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这句诗为例,这个女人明知道商人更看重利益,为了利益选择离自己远去,为什么也不愿意选择一个更老实的人。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无拘束的表达出来,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1]。

其次,针对于整个单元的课文来讲。教师可以将单元内的文章概括成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形式不限,可以是内容结构相同或者表达情感相同等。以高职语文课文中的记叙文单元课文为例,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像冰心、鲁迅等文人或科学家的事迹,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个单元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人物相关资料、事迹对人物将人物加深了解,然后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人物性格充分了解,对知识点也掌握的更加深刻,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针对于多篇课文来讲。以高职语文中《劝学》、《师说》两篇课文为例,这两篇课文的题材相同,同样是探讨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在文章中有哪些观点是相同的,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作者不一样,但是同样是指出学习是有益的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课外课题中

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不能够仅限于书本知识,教师还要将语文学习的视野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语文知识亦是如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独立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相关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拥有的语文知识进行解决[2]。比如:生活中,很多人在说到“模(mú)样”这个词的时候都会读成“模(mó)样”,学生可以对这个字的读音加以改正,这样可以深化自己的语文知识,将字音记得更加准確,同时也能够帮助到别人。

(三)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教材引申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目的考虑,教师需要在带领学习完教材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知识。以《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内容为例,这篇课文中主要讲得是古代的文人在辩论时的说话艺术,教师可以在课文内容讲授之后,让学生找出类似这篇课文继续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加以巩固,还能学习到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四)研究性学习结合社会生活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将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当中,比如:就某地的新闻展开观点探讨,也可以就某个社会上流行的元素展开调查,在生活中找到语文问题,然后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加以解决[3]。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分析思考

虽然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了能够使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提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以课堂为主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场所应该是课堂,其原因在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一项单纯的课外研究活动。相较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要建立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因此,如果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那么语文教学存在的意义将会消失[4]。

(二)合适的选题

学习的主体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需要注意题目的可研究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学生成为综合性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落实,课堂已经从原本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己进行题材选择,很可能脱离教育意义,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中,教师需要参与到选题当中,给学生充当引导者,帮助学生选择有学习价值的题目。

(三)提高参与度

每个学生都来源于不同的生长环境,无论是学习能力、性格都有所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对于研究性学习,可能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与。为了让研究性学习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情况的不同,提高参与度,扩大研究性学习的效果[5]。

三、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中,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凡是都是具有两面性,在该学习方法方法提升了学习效果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其应用要适度,结合语文知识的特殊性,避免出现重实践、轻知识现象,才能更好的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加以应用。

项目名称: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项目计划编号:NJSY17646。

参考文献:

[1]王明红,骆兰.高职院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6(9):101-103.

[2]刘海红,许艳凤,陈瑞艳.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6(4):451-451,450.

[3]田英杰.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5):53-53.

[4]王志刚.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界,2015(16):162-162,164.

[5]殷齐齐.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范型和实施流程[J].职教通讯,2016(21):44-46.

猜你喜欢

运用现状高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与对策
生态文明传播:广告中的生态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