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的启示研究

2018-08-30刘国莹翟思贤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刘国莹 翟思贤

摘要:中国学前艺术教育教材、中国接受早期艺术教育的学生、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的教学情况在我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发展中国特色的早期艺术教育,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使我国的艺术教育真正具有本民族艺术文化内涵,就要担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使命。本文就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的启示进行研究,通过对美国开放性的艺术教育、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引发人们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成功经验的更多关注,促进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早期艺术教育 美国早期艺术教育 早期艺术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78-02

一、美国早期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开放性、包容性与世界性并存

开放性、包容性与世界性并存是美国的艺术教育所体现美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其涉及的不同文化内容,包含来自世界各地民族的艺术审美及经验。美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国家,随时准备接纳、引进国外的优秀艺术作品,开放性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包容性与世界性的环境为美国早期艺术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主张内容与形式自由、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

美国教育课程内容和方法是多元化的,在艺术教育上同样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什么限制,课程上主张艺术史、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课的综合。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内容、动手尝试和感受学习内容,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具体的体验,使之在参与中体验美、发现美,还能寻求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艺术素养的提高和升华。主张内容与形式自由、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有益于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创造性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美國在20世纪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国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启发式的艺术教育,其目的不只是在于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学生自身解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使艺术不再只是一味的分析和阐述作品意义,而是注入感情,体会艺术品本身的魅力和艺术品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情感再创作艺术。

二、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艺术教育形式较为局限、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中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形式较为局限、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更多的是局限在教室中,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讲的,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的三位美术教师对教授学生画苹果这个课程展开一定的学习。中国的教师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习画苹果,然后开始对怎样画苹果开始步骤的示范,学生们根据教师所演示的步骤画的八九不离十;日本的教师带来一个苹果,告诉学生们,你们可以去触摸它、感受它,然后开始让学生们绘制苹果,刚开始学生所画的苹果并没有中国学生画的好;美国的教师带来一筐苹果分给每个学生,告诉学生们,你们可以去触摸它,甚至可以去吃掉它,然后让学生画苹果,同样学生刚开始所画的苹果也没有中国学生那样优秀。

这个故事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的教师通过示范步骤一开始就给予了学生一个高度,学生只要根据教师所教授的步骤就能取得一定成果。而美国日本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触摸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画苹果,他们所学到的不是教师的经验而是自身的体验,所以刚开始他们并不如中国学生画的那么好。这个故事反应出来的便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通病,注重艺术教育忽略学生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方式所教育的学生固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却禁锢了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学生缺少了发现和体验的环节。理性的数学题都有可能不止一种解决方法,而艺术是感性的,需要学生自身去感悟和体会。

(二)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目的化”

艺术教育目的动机不纯,艺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作为儿童的兴趣培养,而是作为一种“加分特长”,或者只是一个成名成家、名利双收的渠道,丧失了儿童本身的意愿,更多的是儿童家长强加的意识,丰富有趣的艺术教育反而成了儿童的负担。艺术教育为了达到优秀的目的变得一板一眼,艺术教育“目的化”是我国的艺术教育变得畸形。

三、美国艺术教育的特点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一)早期艺术教育应当注重发挥儿童自身主观能动性

我国的艺术教育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却落后在了更关键的地方,那便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儿童自身创造性和能力。我国素质教育言道:“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发挥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能够自主的参与进来,培养其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儿童自身的创造创新意识,培养儿童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艺术教育的教育作用。艺术教育不是刻板的和学习,是形式多样的。美国的艺术教育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借鉴,有利于改变我国固有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早期艺术教育应当海纳百川形式多样

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形式使得美国的艺术教育形式多样灵活,这启示我国艺术教育应该海纳百川,这包括艺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多样。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教授课本知识,更多的是把时间和机会交给儿童,使得儿童能够得到自身的艺术发展,树立其自身的艺术学习意识。艺术教育应该走出教室,开放视野,使得儿童拥有自身基本的良好审美情趣,有趣的艺术课程不应该是一味的教与学,艺术的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让艺术教育成为一门艺术就要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三)结合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国情发扬国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艺术教育

并不是国外的艺术教育好就要生搬硬套,我国的艺术教育应当结合自身艺术教育情况和我国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道路,创新并发展我国特色艺术教育。我国的农村早期艺术教育便出于一定的落后地位,虽然这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重视,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却并不是意料之中的,这便是我国的早期艺术教育国情。艺术教育的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

虽然有落后之处,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无论是书法、水墨画、国粹京剧等,这一系列只有中国特有的文化便是我国独有的艺术财富。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优秀的艺术教育从基础的早期教育抓起,发扬国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艺术教育,使得我国的早期艺术教育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为我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综上所述,美国的早期艺术教育给与了我国早期艺术教育一定的启示,为发展更好的早期艺术教育,我国应当积极吸取美国早期艺术教育成功之处,教授儿童艺术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艺术教育的本质,能够注重儿童自身的身心愉悦和能力发展。艺术是感性的有趣的,艺术教育同样应该丰富多样,艺术课程也应当有较为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儿童的世界和思维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早期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应该有成年人思维的条条框框,不要将儿童艺术的思维禁锢在笼子中,培养儿童自身的良好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

同时,要结合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国情发扬国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艺术教育。国家有国家的不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语言,艺术同样不是一种通用的语言,艺术教育也应该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色。结合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应当融入到我国的现在早期艺术教育之中,艺术教育不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呈现,也不应该作为一个高不可攀的领域,艺术教育无处不在,要将艺术教育结合各科教育,将艺术教育联系实际生活,真正的培养儿童可以从发现身边美、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和创造美,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艺术思维。长期以往,相信我国的儿童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我国的早期艺术教育也会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献:

[1]肖玉兰.美国艺术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音乐知识,2007,(04):41-43.

[2]边霞.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J].中国美术研究,1991,(02):9-11.

[3]胡水青.认知与情感的挥洒——关于当前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2,(06):49-50.

[4]朱家雄.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对美术语言的运用巧[J].幼儿与教育,2000,(02):10-11.

[5]蒋燕.开发创意美术与创建美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J].考试周刊,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