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2018-08-30仇利文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仇利文

摘要:一直以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表现欲望不强烈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学的效果。换句话来说,如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够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不仅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取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参与意识的良好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在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去探讨、去挖掘。本文主要从当前美术教学中影响中学生自我表现意识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关键词:中学美术 自我表现意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48-02

作为人来说,自我表现欲是其最基本的欲望之一,通过自我表现,个人才能够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一种正面积极地自我意念。针对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不强烈的现象,需要教师有清晰的认识,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让学生以更积极主动地姿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去,从美术技能掌控、美术鉴赏能力提升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美术活动中学生表现欲强弱的分析

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的强与弱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每一种因素所起到的影响的程度都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中学阶段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学生年龄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学生有着越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也就是说,与八、九年级的学生相比,七年级的学生有着明显更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二)学生自身个性因素影响

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直接影响到学生自我表现欲望的强与弱,一般内向的学生比较沉默寡言,表现意识弱,相对来说活泼外向的学生有着更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

(三)学生个人爱好影响

学生是否喜欢美术也会影响到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自我表现意识。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绘画有着明显的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更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如果没有,那么自我表现欲望明显要低很多。

二、各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中學美术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自我表现意识差现象可能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针对性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实现思维发射性发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综合提升。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开始之前,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课前作业布置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浏览网络资源、课外资料对新课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为新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无论是学习自信心还是最终的学习效果都能获得更好的提升。

(二)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年龄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受到学生的年龄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自我表现意识更加单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前做好备课,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自我表现欲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新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新课不仅涉及到的内容多,而且覆盖知识面也很广,不仅要求对中国古代雕塑进行赏析,还要对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雕塑进行点评,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讲述,学生很难完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反而会觉得美术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达,在表达中表现自己;针对八、九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课堂知识抢答的形式,为教学活动加入竞赛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抢答。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层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

(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课堂教学气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培养学好美术的自信心。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手段来营造教学环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沉浸到美术学习中去,在课堂中通过不断地语言表述、动作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勇敢的进行自我表现,当学生思维天马行空的发散中无意破坏课堂纪律时,教师要避免过度强调课堂教学纪律,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尽可能避免通过呵斥等简单粗暴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由于自己的课堂管理形式拘束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维护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友好的关系。

(四)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探究的机会,充分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平常学习过程中对美术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爱好,将喜欢美术的学生与并不怎么热衷美术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等形式开展作品练习。还可以在小组之间组织各种练习比赛,以自我表现意识强烈的学生带动自我表现意识薄弱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在轻松自在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鼓励学生积极展评作业,运用有针对性地鼓励评语,保护学生自我表现意识

在作业展评环节中,还可以充分运用赏识教学。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要积极主动关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变化情况,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直接渗透到学习当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相应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我表现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向同学、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还有些自我表现意识并不强烈的学生如果教师不问起,可能他们会一直沉默下去。对于前者,教师要通过肯定鼓励的话语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表现欲望,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后者,教师要更加合理的运用鼓励与赞扬的形式,有意识的针对这些比较沉默的学生进行提问,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这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课堂展示,组织学生欣赏点评,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学好美术的自信心,激励其在课堂上更多的去表现自己。

和其他学科一样,在过去美术作业批改过程中也采用的是传统的百分制评分形式,对学生来说,这种单一的批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起到抑制的作用,需要进行创新变通,可以将等级制与评语制相结合,在对学生的作业给出不同等级的评价的同时,在作业上留下教师有针对性的评语。通过“这种创作方法真令人想不到!”“你居然能想到这种配色!”等正面评价语句鼓励学生,有效激励学生的创作欲与自我表现欲,给学生萌芽发展中的创造力与灵感以足够的呵护与保护。

激发中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自我表现意识的重要性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欲望强弱进行有效判断,找出学生自我表现欲望不强烈的原因所在,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自信心,以更积极地态度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从教学环境的创建出发,让学生在更加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进行自我展示。同时对学生自我表现的行为要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以便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与自我表现欲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优清.怎样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中的自我表现欲[J].才智,2010,(18):185.

[2]徐晓莹.表现性教学思想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139-140.

[3]梁志诚.美术教育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89.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中学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