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2018-08-30季城魏中张飞王悦王琦
季城 魏中 张飞 王悦 王琦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当前就业背景下,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分析了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的情况,结合实际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Sports Majors under the current employment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Major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關键词: 体育专业;就业;创新创业
Key words: Sports Major;employm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0-0255-02
1 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1.1 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有114万,到2016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而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820万。而在创新创业方面,体育类专业受专业、群体、产业发展等内外环境影响,在传统创业创新领域并不具备优势。改善体育类专业就业形势,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刻不容缓。我国现有体育专业年毕业生近8万人。根据资料显示,我国体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偏低,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甚至有个别媒体(网站)已将体育类专业列为就业黄色警示专业。
1.2 传统就业方式难度加大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部队公安等这些传统的岗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体育类专业毕业生进入这些单位在文化考试上的劣势比较明显,专业技能运用机会较少,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体育企业包括俱乐部和非体育的企业事业单位等接收体育院校毕业生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针对这一现象可知,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越来越多元,可供其选择的就业渠道也越来越多。因此,未来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良好,存在着巨大潜力。
1.3 体育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存在较大潜力
从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和实际就业的基本统计数据看,初次就业率表现为逐年下降,这表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遭到了严峻挑战。这一情况表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体育产业和体育俱乐部,国民对体育越来越注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体育的方针与政策,尤其是最近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居民对参与体育的热情,这无疑将会为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
1.4 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转变
在对体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调查发现,选择留在大中城市高达89.4%,选择发达地区县、市的有76.4%,愿意回到家乡或者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就业的仅有12.1%。对职业类别选择是:选择到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有12.7%,选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有55.6%,选择大专院校的有91.9%,选择到体育俱乐部和私营企业的仅有7.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发现体育专业毕业生并未真正意识到自身就业形势的严峻,选择在条件相对优越地方入职的学生占多数,多数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就业或创业,始终无法将自身发展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客观情况是,大部分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因为在中学阶段体育训练,对文化课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水平受到限制,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相比较低,缺少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这就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不会去创新创业,而是依据传统的思想与观念,从事传统的体育工作或事业。
2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难的主要原因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
2.1 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涉及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等诸多因素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社会应对体育专业毕业生有更多的包容性。并且,应转变当前社会对于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诸多看法。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对于从事体育事业或对于体育类专业的学生还存在着诸多的偏见,普遍认为从事体育事业或对于体育类专业的学生难以相处,所以,应从根本改变当前社会一些人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过激偏见。不但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更要转变家长就业观点。
对于我们体育专业类的学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就业。长久以来,很多学生找工作的方式都是依靠父母、亲戚或者朋友介绍,已经习惯了不靠自身的真才实学找工作,而这种情况在体育毕业生中由于专业的限制更为普遍。对于刚刚毕业的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讲,还有许多的毕业生好高骛远,自身水平不高但对工作的要求却很高,导致自身始终无法就业。
2.2 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需继续完善
要根据当前时代的背景与特征,调整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目前,国内体育类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诸多结构问题,有些问题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一些历史问题。许多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社会工作中作用有限,与实际工作脱离现象严重。体育类专业学科与术科之间的矛盾、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也做出相应调整,增加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相应课程,针对不同的社会需要,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相当一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缺少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导致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中看不中用。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时,提出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实践能力。但本科生在校期间除少数学生担任干部外大多数学生并无经验。这就要求院校应建立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并且找到感兴趣的就业方向,明确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和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力度。体育类专业高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肩负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了。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对于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高校对于加强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建设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具有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广泛涉猎多领域多专业知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等。
3 建议
①加强对体育专业类大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帮助他们不断调整自我、学会选择,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追求,培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有获得感,为他们今后的毕业打下扎实的基礎。
②做好体育专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划指导,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将体育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学习成长、创新创业过程相结合。并且结合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指导。体育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活动,应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注意理论知识的积累,为日后创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③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泛、更新鲜的就业信息与资料,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网络人才市场,实现公开、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体育主管部门应结合职业特征,建立和完善特色鲜明、务实管用、方便快捷的体育人才信息咨询网络系统,实现体育人才交流的信息公开、公平竞争,使体育人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华,等.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12所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为样本[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0-65.
[2]周静,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3):68-71,81.
[3]陆卫平,陈燕首.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