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想信念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018-08-30钱莉萍
钱莉萍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理想信念的理论蕴涵入手,反思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27-02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探索的永久性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首要任务的党的思想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必要性
(一)从中华民族的视角看: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至关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个“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最坚定最直接的表达。正是在这种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看:坚定理想信念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十九大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党的原则市场化、党内关系庸俗化、党性观念平淡化等问题,理想信念建设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心灵纽带和根本要求。因此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理想信念建设为根基,让坚定的理想信念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同时,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又反作用于全党在理想信念上的坚定性和纯洁性,使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三)从共产党人的视角看: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成为民族脊梁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同志对全党提出“三个始终”的要求,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三个始终”源自于共产党人坚定的党性原则,崇高的理想信念。今天我们开始了伟大梦想的长征之路,实际上也是一次理想信念的长征,我们必须让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呼唤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身处重要岗位、承担重要职责的领导干部来说尤其重要。课题调研时,我们发现凡是“出了问题”的干部,75%以上都存在理想缺失、信念迷失的问题。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的反思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有些淡化。我们要深刻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构建消除危机的良好机制体制。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导致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弱化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大变革大发展。社会的强烈变革必定会引起人民思想观念的嬗变,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出现弱化甚至淡化。在调研中发现,极少数的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灵不灵”还有疑惑。十九大明确判断“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之甚少或知之不确,那么建立在这种薄弱基础上的理想信念必然就与摇摇欲坠的危楼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另一方面,在文化竞争的时代,西方国家依赖其强势的文化,用普世价值对抗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用宪政对抗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使部分本来理想信念就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动摇了对党的忠诚,最终逐步弱化甚至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商品交换原则的负面效应导致党员理想信念的弱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本质和主流。但市场经济是把雙刃剑,具有唯利是图的消极作用,一些不正当的商品交换原则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我们党内来,发生“温水煮青蛙”现象,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请君入瓮”。譬如商品交换的重利性,容易引起少数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尤其是少数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为权力寻租,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使无私奉献的党性原则受到了严重挑战。
(三)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理想信念的弱化
理想信念教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一以贯之的强化思想教育之外,还需要制度机制的健全和保障,其中监督机制的建设尤其重要。苏联、东欧的剧变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是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党的监督机制虽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不够;监督主体尽职尽责的动力不够;党内党外监督结合的不够等,导致管党治党出现“宽松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化,纪律松弛,好人主义盛行,缺乏担当精神,直接影响党的理想信念大厦的建设。
三、新时代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探析
(一)强化学习意识,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
理论自觉是信仰坚定的前提条件。学习理论是我们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首要方法。只有把理论学深悟透,才会让人心悦诚服,“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的越多,眼界就越开阔,政治素养就越高,信念才能历难弥坚。当前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十九大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并善于运用这些思想去解决长期困惑人们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现实依据和实践支撑。
(二)强化“四个意识”,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政党的灵魂,从思想上建党、立党、兴党,是党的建设重要法宝之一,增强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认同中强化“四个意识”,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只有情感上真诚认同,思想上达成共识,意志上高度集中,才会发之内心的坚定追随、才会果敢自觉地贯彻落实。我们要找对政治方向,把好政治航向,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要有全局的观念和长远的眼光,避免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区域发展总体谋划;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要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祉;在干部任用上,优先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好干部。唯有如此,才能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引擎,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根基
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本质的属性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固有要义。习近平同志提出好干部的三个标准即“忠诚、干净、担当”,体现了共产党员政治品格。担当意味着顾大家舍小家,意味着敢于直面矛盾、一往直前。信念是担当的基础,担当的底气和魄力,来自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彰显的是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在提拔领导干部也应当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让担当精神成为一种风尚,一种追求。
(四)强化监督机制,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制度根基
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滋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手中掌握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个干部的成长既要信任,更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十九大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实现国家监察与党内监督辩证统一,黨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坚决“打虎”“拍蝇”“猎狐”,让纪律与规矩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让制度反腐压倒性态势进一步形成并巩固发展,构建一个“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约束,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廉洁根基和从政环境,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4]杜娟.当前形势下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效能途径探析 [J].南方论刊,2017.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