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8-08-30田杰周东华平静秦艳刘小燕陈莹范菊花
田杰 周东华 平静 秦艳 刘小燕 陈莹 范菊花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广东佛山 528000)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近些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1-2]。RGC⁃32是一种新发现的补体激活基因,参与了细胞的周期调控、细胞增殖、组织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理作用[3]。研究发现RGC⁃32在肿瘤中的作用明显,是肿瘤发生相关基因[4-5]。而RGC3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RGC⁃32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SCC中的表达,并且分析RGC32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RGC⁃3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别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蜡块标本,正常宫颈、LSIL、HSIL各30例,SCC 40例,正常宫颈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47岁,宫颈LSIL年龄20~60岁,中位年龄32岁,宫颈HSIL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38岁,宫颈SCC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50岁;宫颈癌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obstetrical,FIGO)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1例、Ⅲ期6例、Ⅳ期3例,分化等级,高分化16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11例。所有标本均由2位资深病理专家共同阅片确诊,所有标本均未行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
1.2 方法标本经过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然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GC32的表达,兔抗人RGC32多抗购自Santa Cruz公司,设立RGC32强阳性者为阳性对照,PBS缓冲液为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读RGC32阳性表现为细胞浆棕黄色染色物,染色评分标准:(1)按切片中细胞显色有无及深浅评分:无显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黄色为2分;棕黄色为3分。(2)根据显色癌细胞的比例记分:<25%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每例肿瘤的阳性强度=(1)×(2),> 2分则视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RGC32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RGC32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RGC3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和SC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26.7%、66.7%、75.0%(图1),通过Pearson χ2检验,RGC32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病变及SCC组织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SCC及HSIL中RGC3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LSIL及正常宫颈(P<0.05),RGC32在SCC及HSIL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492),LSIL及正常宫颈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440)(表1)。
图1 RGC32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40)Fig.1 Expression of RGC32 in different cervical tissues(× 40)
表1 RGC32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Tab.1 Rateof expression in differentcervical tissues例(%)
2.2 RGC32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探讨RGC32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笔者将患者按年龄、肿瘤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通过分析发现,RGC32在年龄<50岁及年龄≥50岁两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77.3%,FIGOⅠ+Ⅱ期为77.4%,Ⅲ+Ⅳ期66.7%,组织学分级中高中分化组为82.8%,低分化为54.5%,RGC3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达88.0%,而无淋巴结转移组RGC32表达阳性率仅为5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见表2。
表2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GC3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Tab.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RGC32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3 讨论
RGC⁃32是由Badea在鼠的少突胶质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补体激活基因;人类RGC⁃32基因定位于13q14.11,全长1 126个bp,编码137个氨基酸,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5]。目前发现RGC⁃32在胎盘、骨骼肌,肾脏、胰腺、肝脏及大动脉内皮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中表达,而在心脏、脑组织低表达,肺组织细胞未见表达。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RGC⁃32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组织细胞分化、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细胞修复及系统性硬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8]。
近年来,RGC32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较多,笔者曾发现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RGC32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与RGC32导致细胞骨架改变有关[9],WANG 等[10]研究发现RGC3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体内外实验均证实RGC32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且发现其机制是通过激活Smad/sip1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发生EMT。XU等[11]研究发现RGC32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中RGC32基因表达降低后,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并且发现RGC32受 TGF⁃β1 信号通路调控。ESKANDARI⁃NASAB等[12]研究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RGC32高表达,并且发现RGC32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
本研究发现RGC32在正常宫颈仅有少量表达,而在宫颈上皮内病变及SCC组织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正常宫颈(P<0.0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并发癌或将来发生癌的风险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显著的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是癌前病变,RGC32在癌前病变及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癌前病变,提示RGC32可能参与了正常宫颈到癌前病变再到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其次,笔者发现RGC⁃3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4),提示RGC32可能在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大致相符,发现RGC3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其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转移。本研究具有局限性:仅采用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GC32蛋白的表达,而对RGC32的基因水平的未进行检测,并且未进行作用机制的探讨,不能进行因果的说明。下一步拟检测RGC32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探讨其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