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架构及实施策略
——以发明创造课程开发为例
2018-08-30文云全
文云全
(1.启东市大江中学,江苏 南通 226215; 2.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00)
创造力开发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当前和未来教育的核心使命之一[1]。中小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段,理应大力实施以创造力开发为重点的创造教育,不仅为“以智力为操控系统,以知识为能源供给系统,以思维方式为整合系统,以个性为协调系统,以积极性为驱动系统,以环境为支撑保障系统”[2]提供动力,还应通过创造教育课程开发,探索创造力开发的体系架构和实施策略。笔者依托所在学校,20多年坚持以发明创造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创造教育课程开发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获得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省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为全国科技创新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3]基于此,本文以发明创造课程开发为例,谈谈中小学创造力开发的体系架构及实施策略,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力开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造力开发的体系架构
中小学创造力开发应根据学校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有效实施创造教育课程开发,架构创造力开发体系。泰勒认为,课程开发包括“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经过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教育目标实现程度这四个环节”[4],这为中小学实施创造教育课程开发、架构创造力开发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创造教育课程开发而言,“教育目标”即指创造教育课程的目标(Objective),“选择学习经验”主要是指创造教育课程的内容(Content),“组织学习经验”重点在于为创造教育提供课程的保障(Protection),“评价教育目标实现程度”就是指创造教育课程的评价(Evaluation)。因此,与创造教育课程开发相对应,创造力开发可以目标维度、内容层次、保障条件、评价要素为主体框架,建构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如图1所示),这“对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所裨益”[5]。
图1 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框架结构
1.目标维度
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目标设定应包涵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三个维度。一是学生维度:目标“七会”,即“会看、会找、会想、会画、会做、会写、会讲”,促进学生创新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二是教师维度:目标“五能”,即“能学习、能设计、能指导、能合作、能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发挥。三是学校维度:目标“三特色”,即“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提升和特色发展。
2.内容层次
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内容开发需要兼顾普及、提高和拔尖三个层次。一是普及层次,需要面向全体,学科融合,开发适合所有学生的基础性必修类课程,如“学会发明”、“创新思维”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创造教育课程中学习基本创新知识、思维方式和创造技法;二是提高层次,需要分类选择,组建社团,开发适合部分学生的兴趣的选修课程,如“智能机器人”、“3D创意设计”等,为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可选择的探究实践平台;三是拔尖层次,需要培优进阶,因材施教,开发适合资优学生专长发展的专门性定制课程,如“学科拓展探究”和“科技创新实践”等,让特别拔尖的学生在“创新先锋队”中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培养卓越才能,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先行一步”。
3.保障条件
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实施保障重点是把握机制、师资和投入。一是机制保障,重视组织管理,制定明确而刚性的政策,为创造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制度性的保障,甚至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师资保障,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配备与提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打造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并充分发挥师资团队的合力作用;三是投入保障,除机制和师资外,投入保障也极为重要,主要包括财力、物力投入,保障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创造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4.评价要素
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三种要素。一是评价原则,包括激励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把握“目标激励,任务驱动”的激励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全面性原则,综合考查、抽查、口头表述、过程检查、书面材料、现场操作、统计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灵活性原则;二是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同行评价的“三维一体”评价方式,体现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多样性、立体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评价指标,实施定性、定量、多元评价,采取“目标分解,星级评定”,将评价指标分解为若干条,设定相应星点数,用细则和表格统计记录各项评价结果,以保证学校所创造教育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创造力开发的实施策略
创造力开发的有效性决定于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发明创造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表明,实施创造教育课程开发,采取营造适切环境、引导自主探究、创设展示平台、实施星级评价等有效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开发、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
1.营造适切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施瓦布的课程开发实践模式认为[6],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实践兴趣。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实施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七会”、锻炼教师“五能”、形成与发展学校“三特色”的具体目标展开,丰富学生创造体验,展示学生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品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一是在机制环境上,做到领导重视、思想解放、措施得力、师资落实、资金到位、场地保证等。二是在校园环境上,利用多种渠道营造创造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系统、网站、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校内外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家专利局公告和技术市场信息等。三是在家庭环境上,学校通过书信、电话或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四是在社会环境上,充分认识到社会是影响创造兴趣的重要因素,与周边的水泥厂、机械厂、棉纺厂等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建立创造实践基地,保持与市科协、科技局、图书馆、博物馆、防疫站、环保局、消防队等部门联系,定期走出去参加实践、考察学习,寻找创造课题和方案。此外,还可与有关企业联系,将学生的创造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对学生创造兴趣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2.强化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以促学”
中小学在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实施过程中,创造教育的内容开发与选择应兼顾普及、提高和拔尖三个层次,通过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有效引导学生“用以促学”。一是在普及层次上,依托课堂教学开展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创造力开发的主渠道,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发明技法的系统教学。知识技能是创造的智力基础。斯腾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认为[7],从智力维度看,创造力与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外界环境和已获得知识经验相关联。“创造教育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尽一切努力,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求取得尽可能高的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的质和量。”[8]因此,学校自编创造力开发教材,把创造力开发课程排上基础年级的课表,每周一节,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教学。二是在提高层次上,依托课外选题开展自主探究。主要通过分类选择,让有兴趣在课外进一步探究的学生选择最可能解决问题的假设,进而解决问题、证明假设、不断提高。课外自主探究学习要以主要项目研究需要为载体进行,也可以古今中外发明家,特别是自己学校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为载体,附以理论总结和点评,开展发明设想、设计训练。如学生课外探究在全国获银奖的学生发明家葛卫萍发明时,发现她所发明的“长效卫生点钞剂”,主要是抓住“海绵+水”的办法的许多缺点——冬天冻手;每蘸一次只能点40多张;长置空气中极不卫生等等,用的就是缺点法和希望点列举法。三是在拔尖层次上,依托项目研究开展自主探究。创造力开发往往通过项目研究实现,因此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的环境。通过培优进阶,让特别拔尖的学生进“实验班”“创新先锋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确立培养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这不仅涉及信息收集与筛选、作品的修改完善、物化、专利申请、知识产权和发明成果表述,还涉及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创造品质提升等等,可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积极行动的项目研究过程中领悟创造的奇妙,品味创造成功的喜悦。
3.创设展示平台,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实施过程要优先满足机制、师资和投入三类条件,为学生充分展示创造个性和成果创设平台,提供保障,助力学生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学生创造力开发。一是展示创造性思维。开展“异想天开”、“敢想敢做”、“创意故事接龙”、“奇思妙想”等创造性思维训练与比赛,旨在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流畅、灵活、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展示创意设计。对比赛中特别优秀的作品,学校帮助申请国家专利,甚至与生产厂家联系转化为产品。实践证明,这种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发明创意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创造的能力。三是创造成果模型物化展示。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创造成果模型制作过程的同时,注意将学生设想设计物化成模型的过程进行展示和交流。如让学生观摩创造成果模型制作的现场,拍摄学生制作过程进行播放等。指导学生从学会各种工具使用到实验方案的选择、从材料准备到实物(模型)制作、再到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中,战胜一切困难,不断总结经验,磨炼顽强的创造精神。四是展示模拟答辩过程。除了向学生讲授创造技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之外,还对学生进行口头模拟答辩训练、制图基础训练、各种应用文写作专题训练、专利法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等。通过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创造知识,拓宽其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创造能力。五是创新创造故事分享。创新创造成果表述包括成果取名艺术、创造性设计、制图、科技论文写作和成果发布语言技巧等。整个创造成果表达的过程涉及科目和知识领域较广,创造性地完成这一过程对全面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意义重大。
4.实施星级评价,激励学生创新发展
中小学实施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的评价必须把握原则、方式和指标三种要素,实施星级评价,激励学生创新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可制定“创造力开发评价参考标准”,突出体现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过程性和灵活性原则。具体的评价程序为:一是记录过程。如以不断完善《我的创新足迹——学会创造成长记录册》为载体,记录过程表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并及时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反馈到学校。二是汇总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我的创新足迹——学会创造成长记录册》。三是开展自评。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参照《我的创新足迹——学会创造成长记录册》所记载的情况,对自己在“四大板块,15项评价指标,50个星点”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初评,打出各项指标所应该得到的星点数,并标注于对应栏目中。四是小组互评。在自评的基础上,由小组或同桌进行交叉评审,客观评价,标出各项指标的评定星点数和所得星点总数,供校级评审参考。在互评中相互指导学习,提出修改意见和努力方向,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并将互评结果达到星级要求者提交校级评审。五是校级终评。由学校科协课程部组织专门评审人员,在校相关领导和教师(科协理事会和秘书长)的监督下,对所有已经过互评环节的学生进行评审,核实其材料的真实性、过程的完整性、互评的客观性,从而确定是否达到评星要求,以及所达到的星级。对达到星级者,发给相应的创造教育课程“星级证书”,对未达星级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和努力方向。校级评审每年一次,未达星级的学生或需要晋星的学生均可在规定时间前申请。总星值为50星点,得分在20到30星点者为三星级,在30到40星点者为四星级,在40到50星点者为五星级。
《尚书》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创造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唯有实践,才能尽快地变革教育,变革教学,才能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以促进创造力开发为重点的创造教育实践,中小学实施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认识其具有一定的校本局限性。在实施创造力开发“OCPE”体系时,应根据不同学校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以及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学科拓展统整资源、科技创新架构平台等措施,进一步拓展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实施更加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创造教育开发,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力开发,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