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微实验教学策略
2018-08-30郑莹
郑 莹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中学,广东 深圳 518112)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课程,物理的原理、知识、应用以至创新皆应源于实验[1]。但现实中学生通常只能在课堂观看实验演示,在实验课按教师要求操作实验,实验似乎不能碎片学习、泛在实验,大而泛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师生如果不能自主实验、泛在实验,实验就难以创新,实验教学就跟不上时代潮流。
物理微实验是物理微型实验的简称[2],具有简小精悍、灵活自由的形式,新奇有趣、程式多变的内容,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省时等特点,凸显实验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并能以小见大,实现知识的厚薄演绎和信息的巨微转化。新课改提倡以微实验教学新模式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微实验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微实验的创设,可先从实验微处理方面入手。
一、实验微处理
实验微处理是将实验细小化,形成碎片化学习功能。可将问题细化成若干小问题分层分步研究,或是提炼实验中的重、难点,提炼有细化、深化研究价值的实验问题,使实验的器材和实验方法简单化,创新更多变式,形成碎片化实验内容,然后分块集成,完成大的实验研究。如研究摩擦力实验,可分研究摩擦力大小、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摩擦力方向等几个实验进行,摩擦力方向是学习的重点,静摩擦力方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用拖把、扫帚、黑板刷、牙刷、气球等,分设滑动、推而不动等条件,创设许多微实验,观察拖把、扫帚、黑板刷、牙刷、气球等的朝向,将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视化,既突破教学难点,又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接触面积大小的因素最易成为学生讨论的热点,想当然认为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必定大,这里就可以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设计对比实验,甚至将实验变成游戏比赛,让学生深刻感受改变接触面积大小能否改变摩擦力大小的事实。又如研究浮力的实验,可分为研究浮力的大小、浮力的方向、浮力产生原因探究等微实验,其中浮力产生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找一带侧漏口的茶壶(内装小铁块至茶壶在水中能下沉),用一吹胀的小气球轻松密封茶壶大口,同时用橡皮膜密封茶壶侧漏口,然后将茶壶和气球轻压入水中。松手,气球不上浮;将茶壶和气球从水里拿出,去掉茶壶侧漏的橡皮膜,从侧漏中往茶壶加水,当加入的水触碰气球底部,气球立马浮起来!
上面实验可见实验微处理的技巧:选取某一物理原理、规律,或某一知识点、某一技能、某一探究点而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物品完成实验设计、操作、得出结论;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是实验微处理的关键和重点。实验微处理使实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成为可能。
二、微实验创设原则
实验微处理后就可创设很多微实验,激发师生实验创新能力。
1.教材实验器材的改进
教材上实验有哪些优缺点? 如何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方便?实验的改进有哪些规律可循?如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第三节77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燃烧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的优点是光源明亮、成像清晰。但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很难找到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烛焰受空气对流的影响不稳定,两根蜡烛燃烧情况不能完全一致,“物像重合”的理想状态很难出现。针对教材实验问题,用两块长、宽相同的长方体木块代替蜡烛,能克服烛焰不稳定问题,容易做到“物像重合”。但木块不会发光,光源太暗成像不清晰,可给木块包上亮彩纸,用红笔描红木块四周,明显看到木块的长和宽分别重合,“等大”效果就更明显;再在木块上涂上不同颜色,用颜色分左右,通过平面镜则可显示物像对称。又如,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第9页“压缩空气改变内能装置”的实验中,实际操作时要大力迅速压下活塞(学生操作更难把握),经常只见硝化棉冒烟,少见火星出现,有时候冒烟也看不到,实验成功率不高。将硝化棉改用感温变色粉(感温材料对温度非常敏感,学生小时候有类似玩具,如感温奶瓶等),只需轻轻压下活塞,对玻璃筒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红色感温粉立马变白色;松手,玻璃筒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白色感温粉立马变红色,现象非常明显,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率!并且可以重复演示,不像原来用硝化棉升温燃烧冒烟,再重做实验需清理硝化棉重新组装实验,如果加大玻璃管内体积,空气被压缩的体积大,温度升高快,更增大演示的效果。同时,经改造后的实验演示装置还可以做成小巧玩具供孩子玩耍,比如用一个小针筒,里面放入敏感变温粉,推压密封活塞,即可看见变温粉颜色改变,非常简单、安全。
创造过程没有止境,教材实验器材的改进是有规律可循的。先要找出原来器材的优缺点,克服不利因素,提高成功率,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方便并能体现自主原创。
2.设计多个实验探究一个物理原理
同一物理原理可以用不同器材、设计不同方法操作,加大发散思维的力度,设计不同实验探究一个物理原理,能克服常规实验“照搬教材实验”“照葫芦画瓢”的问题。如,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就有多种设计:将一张扑克牌对折后盖放桌面上,用一根玻璃管对着扑克牌下面吹气,扑克牌下面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扑克牌不会被吹翻,反被压得更紧;往两气球(或乒乓球)中间吹气,两气球反倒靠得更近;将一吸管插入装水烧杯中,在露出水面的吸管处切小口,切口处将上面吸管折放平,给水平弯折的吸管吹气,可见烧杯中吸管的水柱会上升;反拿漏斗,用手轻托一乒乓球堵住漏口,给漏斗吹气,漏斗下面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用水管给盆里两纸船冲水,两纸船反倒靠得更近,可以模拟两船相撞。
上面气球改为乒乓球、吹气改为流水,如此同样物理原理可以用生活中的不同器材、设计不同方法操作,由一变多。可见,发散思维是实验创设的根本。又如有哪些器材可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或改变物体的浮沉? 将橡皮泥捏团放入水中下沉,做成空心状却能浮在水面;气球吹气扎口放入水中会上浮,装入少许水吹入气可悬浮水中,再装足水扎口放入水则下沉;马铃薯放入水中下沉,如何让它漂浮?苹果放入水中漂浮,如何让它下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能在水中下沉吗?(需装盐水),小玻璃瓶正放可浮水面,倒放一定下沉吗?
3.同一器材探究不同原理
一种器材可做多种实验,极大拓展实验思维和设计的空间。如,气球能做的实验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气体压强传递、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浮沉条件、反冲运动、静电、大气压、摩擦力等等。一支铅笔,可以做惯性现象、寻找物体重心、探究摩擦力大小因素、密度计制作、导体绝缘体等20多个实验。
4.同原理同器材实验的不同变式设计
同样器材、同样原理,通过不同设计,改变实验条件,可看到不同现象,或完成不同实验。如改变物距就能产生不同的折射现象:把装满水的瓶子慢慢地远离书的封面,将会观察到:随着瓶子和封面间距离的增加,原来被放大的那些字开始模糊,等到再透过瓶子看清封面上那些字的时候,字竟成了反字。又如,透过装水的圆形玻璃瓶看字是放大的,可透过瓶内气泡看字是缩小的。都是折射,但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再如,放大镜可怎么玩?改变物距、改变看的角度和侧面,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还有,简易电动机可以有七八种不同的制作模型。
三、微实验创设策略
常见微实验创设的方法和技巧有:发散思维、推理想象、对比究因、拓展整合等,还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1.想象推理模拟
通过推理想象可以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产中的物理应用进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无法直观、深奥的物理现象。
【实验1】模拟跨步电压
图1 模拟跨步电压实验
如图1,在地面(最好潮湿)画几个同心圆,标出A、B、C、D点,学生电源一接线端接圈外地面,模拟电厂地线,另一接线端放地面圆心处,模拟掉落地上的高压线,用电压表两接线端分别接A和B,模拟人的跨步两脚,可见电压表指针摆动,有电压读数,模拟跨步电压。将电压表接B处改为接D,电压表读数变大,可见跨步越大,电压越大;将电压表两接线端分别接同一圆上两点B和C,可见电压表读数为0,若电压表只有一根接线接地,电压表读数为0,模拟高压落地线旁,人可以“双脚并跳”或“单脚跳”逃离危险地。
【实验2】模拟海市蜃楼
往装水的瓶子加入海盐,搅拌,静置3 h,再用引流办法在液面加纯净水,一会可见液体分层,瓶子后放彩色玩具,在液体分层位置(液体密度不均匀)可清晰看见玩具“漂浮”的像。
【实验3】模拟电刻
图2 模拟电刻实验
工业生产的电刻字、画是怎么回事?如图2,用约7 V电源,铅笔写字的一端削尖,电源一端连接锡箔纸,另一端连接铅笔芯组装,铅笔就可以在锡箔纸上写出字来(看到铅笔尖端接触锡箔纸处冒烟)。
【实验4】模拟雾凇形成
如图2,将樟脑丸研碎,放入干燥的玻璃瓶内,再放入一根干柏树枝,瓶塞密封瓶,放石棉网上直接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充分冷却,柏树枝就有类似于雾凇的粉末附在上面。
2.实验对比归因
探究实验现象原因的一种办法是反现象究因,设置相反的实验现象,对比寻找导致相反现象和结果的因素。
例1,铁块被磁化后如何使铁块的磁性立刻消失?敲一敲铁块就可以!原来铁块的磁化是放在磁场中铁块内部的“小磁铁”被整齐排列,所以铁块对外显示磁性,敲一敲,这种排列被破坏,铁块磁性立刻消失。
例2,隔着装水的大烧杯看字,字是放大的;在大烧杯的水里压入一个空的小烧杯,再看字,字是缩小的!原因是装水的大烧杯是凸透镜,水里压入一个空的小烧杯后变成了凹透镜。
例3,找几个酒杯和几个水瓶,分别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按水位由高到低分别敲酒杯和水瓶,发声音调的变化截然相反,原因是什么?酒杯振动发声的物体是杯体本身,所以发声音调越来越高,水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内的空气柱,所以发声音调越来越低。
例4,用气球做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实验:用滴管往气球内滴入几滴酒精,将气球口扎实,然后将气球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因内部酒精液体吸热汽化变成酒精气体,气球体积变大;此时将变大的气球拿出,或投入装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因里面酒精气体受冷放热液化体积缩小。
例5,拿一玻璃漏斗,口朝下,用手将乒乓球放玻璃漏斗内托紧,分别通过漏斗管往漏斗内吹气、吸气时,松开托住乒乓球的手,乒乓球都没有掉下来。虽然现象一样,但吹气是利用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减小乒乓球上方气压,吸气通过减少乒乓球上方气体减少气压。
例6,将硬币放烧杯至看不见的位置,将水倒入,折射后看见硬币了;将硬币放烧杯至看见的位置,将水倒入,折射后看不见硬币了。还有,自制温度计和自制压强计在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上有哪些异同点?如何利用大气压对比做瓶吞、瓶吐鸡蛋实验等等,可见大量实验可以反向究因、发现和创新。
3.实验的拓展
教材的演示实验可以进行实验器材和实验内容的拓展。如教材“光的折射”中铅笔在水中“折断”实验,可将铅笔斜放烧杯水中观察“折断”,也可竖放烧杯水中间观察“变粗”,或放烧杯水里两侧边观察铅笔向烧杯侧“迁移”,还可斜放烧杯后面透过整杯水观察“弓蛇”现象。又如,将硬币投入装水的烧杯,可看见几个硬币的像?改用四边形、五边形的玻璃杯能增加多少像?可见,实验内容不断丰富,实验方法不断完善,将实验拓展,做不同变式实验,会创新更多的实验研究问题,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可以设置进一步究因的实验,使原定的实验得到发展和完善。再如,发声体(如音叉)振动发声,为了能看到振动,一般是在发声体上放轻小物体,发声体振动使轻小物体大幅度振动从而使振动“可视化”。这个实验可以继续深入探究:发声体的振动是在一个平面的来回运动吗?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利用平面镜反射将发声体的振动规律放大更细微地观察。在桌面上放一轻小镜子,镜子反射光投射在天花板上形成小亮光斑,敲动桌面振动发声,观察小亮光斑的移动,有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可知发声体振动不是只在一个平面的来回振动。
4.实验的整合
物理实验可与生物、化学、美术、音乐、语文、体育跨学科整合。音乐喷泉、管弦乐器等包含哪些物理原理?语文“杯弓蛇影”一定是光的反射吗?能做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杯弓蛇影”实验吗?盐水是化学物质氯化钠溶液,能不能产生电?加两个硬币做电极制作盐水电池,思考盐水车是怎么回事?以后能有加清水就能走的车吗?生物体内能形成微电流吗? 用铜片和锌片分别作两个电极插在西红柿内制作西红柿电池、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摆动,改变两电极距离、换用新鲜或腐烂西红柿或柠檬土豆,观察电流大小变化。用白糖水在白纸上写字,糖水蒸发干字痕迹不见了,再将白纸拿到火上烤一烤,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白纸现字了。听说过碘酒现字吗?有哪些物理和化学原理呢?观察过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能把分子运动的“行踪”画出来吗?准备国画的墨汁和宣纸,用筷子将一滴墨汁蘸到水面,墨汁带油性,入水后部分分子在水面运动,将宣纸盖在水面上,墨子分子的运动“行踪”就印画在宣纸上了!还可以将水改为浓盐水延长墨汁漂浮的时间,用棉签在墨面上“作画”,印出美丽图案。想想怎样印彩色画?
5.自制仪器
物理教材中许多实验仪器可用生活材料自己制作。如自制照相机、自制投影仪、小孔成像装置、自制电动机、自制电池、自制温度计、自制乐器、自制望远镜、自制滑动变阻器、自制密度计、自制放大镜、自制压强计等。
微实验使实验的学习寓于具体、精简的实验情景之中,可以通过问题激发、情景启示、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实验应用等实现实验思维的连贯、延续和创生,是既科学又方便的实验思维训练途径。微实验设计力求实验器材生活化、设计问题化、内容探索化、操作技术化、关联信息化,凸显微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因而获得无穷的实验创新源泉,可以形成微实验库、微实验课程,逐渐形成微实验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同时通过微实验创新和微实验普及,使实验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可做成“掌上实验”,方便师生自主实验、泛在实验地学习。